第一百章 侍四朝而奉十君(2/2)
“流芳百世、传承千古谁人不想?冯道曾经就说过一句话:‘不能为大君致一统,定八方,诚有愧于历职历官,何以答乾坤之施。’就凭这句话,谁人敢怀疑他的志向和抱负?我不是说那些忠烈之士的行为时愚昧无知的,但那要看在什么条件和环境之下,像李陵,苏牧等人的行径那是万人敬仰的,我也是敬佩之极!但此一时彼一时,我相信,当时冯道也曾在死与活之间做过徘徊吧?以他的才学,难道他会不知道在他做出这样的决定之后可能招来的骂名吗?但他为什么还毅然这么做了?皆因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啊!可这世间懂冯者何其少!知冯者何其少!”
杨凡一口气说完,神情这才稍微冷静下来,做了下来,倒了杯茶喝了起来。对于冯道这样一个富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杨凡知道在封建社会时期他一直都是被认为是一个不忠的人,甚至是奸臣!就连之后的欧阳修和司马光都说他是“无廉耻者”和“奸臣之尤”!原因无他,皆因他们两人都是封建社会里面的大儒,什么都得讲究正统,天地君臣是万古不变的道理!
而杨凡则不同,脱出了封建礼教的禁锢,他的看法则要中肯的多,在他的眼里,这个世界从来就不是某一家某一姓的!只有“民”才是最根本的!认为与“灭迹山林”或效愚忠于一姓一国的人相比,冯道无疑应该得到更多的肯定!所以,冯道侍四朝而奉十主在他看来根本不是件事,因为他的初衷是为民!
杨凡这样的看法对白亦良他们来说虽然没有很大的震撼,毕竟他们和杨凡不是一个环境下的人,在他们眼里,认为只有“君有过则强谏力争,国败亡则竭节致死”才算得上忠,但不可否认的是,杨凡说的也在理!特别是那一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说得那是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更是一句对冯道也是最有力的诠释!白亦良甚至怀疑,这是像杨凡这样的年纪该有的感慨吗?正因为不是常人该有的感慨,但偏偏能说的出来,所以才说是奇才!
“所以,我想说的是,即使不在朝堂之上,我们一样可以做到爱国爱民!只要心在就好!”杨凡看了三人一眼,说道:“甚至可以比他们做的更好,百姓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帮助,而不是那些站在朝堂之上的人的一纸空谈!以后我们要是做大了,可以以圣上之命,救济苦难者,这样既可美皇上之名,又可帮到别人,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杨公子说得是。”白亦良想了想说道,觉得杨凡说的也有道理,既然奸臣当道,朝堂是一家之言,那么像杨凡说的这样做,也未曾不是一个折中的办法。况且想到自己又是戴罪之身,能有个这样的机会跟在杨凡这样的人身边,自己还有什么好奢求的?别人不嫌弃自己就已经很不错了!
赵百纳则不同,虽然他身为读书人,却没有这个时代的读书人的迂腐!这从他肯追随杨凡走上商贾之路就可以看得出来,否则,真正迂腐的人就应该向杨凡的爹一样,为了那所谓的脸面而郁郁而终!真正迂腐之人,即使是死也不会做这种身份低下的营生的!
之前答应杨凡跟他做营生是因为觉得他智慧超人,况且他都肯放下身份前程自己已是半百之人了,还有什么好在意的?现在听到杨凡这一番话,却没想到他还有这样的想法!人都说十个商人九个奸,为商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想要的到富贵,可杨公子却不然,这样的抱负不说无人可比,但绝对是别出心裁的!所以,在赵百纳的心里对杨凡更是敬佩。
虽然杨凡未必好像赵百纳说的那样伟大,他的初衷也只是为了富家而已,但也深知为富不仁遭人弃的道理,只要以后有能力,杨凡还是会兼济天下的!(求票……昨天罗嗦了一大堆,看来看到的人并不多,也终于发觉了,起点的票比火车站里的票还难求,但不管怎么说,票还是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