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章 琉璃换人口(2/2)
史天泽很是无语,见文青作势要走,当然,他也知道文青不是真的要走,但是他也只能赶紧出声留人。
“大人且慢,”看着文青一脸的无所谓,史天泽无奈,道:“史某是想跟大人做一笔交易。”
“琉璃?”文青眉毛一挑。
“正是。”
“行,你要多少?”文青停了下来。
“全部。”史天泽就等着文青吃惊。
“行。”文青一口答应,连眼皮都没抬,更别说吃惊了。
史天泽却大吃一惊,以为文青没听清楚,重复了一次:“我说的是全部,你所有的琉璃我全部都要。”
“没问题,你要多少都没问题,”文青撇撇嘴,道:“全部都要也行,就怕你吃不下。”
史天泽确定文青是真的答应了他的要求,大喜,忙道:“吃得下,肯定吃得下,我们明州史家的实力虽然不是顶尖,但在整个大宋朝也是数得着的,区区一些琉璃我们肯定吃得下。”
“区区一些?”文青没再说什么,直接将史天泽带到琉璃作坊。
琉璃作坊的仓库里各种琉璃器皿堆积如山,晶莹透亮的琉璃差点没晃花了史天泽的眼睛,特别是琉璃镜,更是让他直流口水,这些都是宝贝啊,运到中原去就是白花花的银子。随后文青带他去看了流水线,数百工匠分成忙个不停,一件件精美的琉璃器皿被不断生产出来,就他们参观的这一会儿,流水线上就出了不下十件成品。
这种生产速度真是绝了。史天泽大吃一惊,而更让他吃惊的还在后面。
“现在库存的琉璃器皿总共有一千余件,总价值超过三百万两白银,而且琉璃作坊每月能出产琉璃器皿四百件左右,以琉璃镜居多,每月生产出来的琉璃价值五十万两,如果你需要更多的话,我还可以扩大生产。”文青将作坊的管事拿来的清单递给史天泽,问道:“现在,你确定你可以全部吃下?”
“这个,有些困难。”看着清单,史天泽吞了口口水,虽然他很不愿意承认,但是以他的实力的确无法吃下这么多的琉璃。
文青两手一摊,“所以说,别夸那么大的口,我的这间琉璃作坊的产量是中原和南洋的琉璃需求量的总和,现在我没空去做南洋的生意,光靠中原的市场是无法吃下全部产量的。”
郑之流这时插了一句,“你错了,文兄弟,中原的市场可不仅仅只有这么一点,先前的几个月里我只在沿海一带卖琉璃,没去内陆,加上内陆市场的话这间作坊的产量还不够,而且兄弟你忘了更北边么。金国人也是很喜欢琉璃的。”
“好吧,我说错了,这间作坊的琉璃可以全部卖到中原去,”文青耸耸肩,看着史天泽,道:“可是关键是史官人没有那么大的本钱买下全部的琉璃。”
史天泽纠结了。曾经有一个发财的机会摆在我的面前,可是我没有珍惜,直到失去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的话,我愿意大声说,我要钱钱,如果要给它加上一个界限的话,我希望是更多的钱钱。
史天泽现在最希望的就是发现一座金矿,而且金矿刚好就在他眼前,而且他的手上刚好有一把铲子,然后他也不介意客串一把矿工。
不对,如果有金矿的话我还买什么琉璃,直接挖金子去。
史天泽纠结了半天,试探着询问文青:“若是我购买大量琉璃的话,大人能不能算便宜点?”
“当然可以,”文青点点头,道:“量大自然有优惠,不过琉璃是奢侈品,制造成本也高,我最低只能给你打个九折。”
史天泽昏倒,打九折跟没打折有什么两样,九折他也吃不下,五折还差不多。
见史天泽为难的样子,文青眼珠一转,道:“折扣是不能更低了,不过你可以用别的东西来折抵。”
“什么东西?”史天泽无精打采,别的东西也要钱的,用东西折抵跟直接给钱也没什么区别。
“人。”
史天泽愣住了。
郑之流一拍脑袋,我就知道他会说“人”,貌似文兄弟想人口都想疯了。
“就是人,”文青道:“不管是男人女人,或者老人小孩,只要能喘气的我都要,你可以从中原运人丁过来,我按人头向你支付银子,或者折抵成琉璃。”
“不行,”史天泽想都没想直接拒绝,“大人莫要害我,史家虽然还算有些实力,但贩卖人口的事也是不能做的,捕掠人口闹出的动静太大,而且极容易激起民愤,我的叔父才只是中书舍人,虽然跟太子关系不错,但是这种事他还压不下来。”
“谁让你去捕掠人口了?”文青笑道:“据我所知中原到处都是流民,你不会收拢流**过来么,收一些流民总不会激起民变吧,你将流民都收了然后送过来,流民得了活路指不定还会怎么感激你呢,如何会闹出民变。”
“流民?”史天泽想了想,迟疑地道:“如果是流民的话倒也不是不行……这是我拿不了主意,得回去问问我爹,最好还得问问我的叔父。”
史天泽两次说起他的叔父,南宋,姓史,还跟太子走的很近……文青一拍脑袋,惊讶道:“对了,你的叔父不会是史浩吧?”
史天泽一听,勃然变色,正待发作却又忍了下去,冷着脸不悦地道:“我家叔父的名讳正是一个‘浩’字,只是文知县,直呼他人名讳是不是有些不妥?知县大人太失礼了。”
“呃!”文青这才想起古代,特别是两宋时代,是不能直接称呼别人的姓名的,直接叫别人的名字是非常非常失礼的事,被人知道的话,被叫名字的人能直接跟你翻脸。
文青大汗,连连道歉。
“对不住,真是对不住,我一时口快,失礼了,史官人多多包涵!”
文青连连道歉,郑之流也帮忙相劝,看在他的态度还算诚恳的份上,加上史天泽正在寻求跟文青的合作,有求于人自然不好拿着别人的短处不放,也就顺势原谅了文青。
文青命人抬来一面落地镜,高达1.5米的镜面,加上支架,总高度达到了2米,以檀香木为架,以翠玉和珍珠做装饰,镜子四周的框架上雕刻的花纹极其精美,背面还雕刻了一副松海听涛图。
这已经不能算是单纯的镜子,即使放到后世也是一件艺术品。
史天泽看呆了。
“这面镜子就由官人转送给贵叔父,算是文某的赔礼。”
文青一脸的肉疼,玻璃不值钱,檀香木、翠玉和珍珠都是从巴石土著那里抄来的,也不值钱——总的来说这面镜子的制造成品很低,只有人工费用高点,但是这样的艺术品如果放到中原去,用价值连城来形容都不为过,这样的赔礼他送的的确很肉疼。
史天泽围着镜子转来转去,左看右看前看后看,不时发出一句赞美,啧啧出声,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这样的礼物史天泽不想拒绝,他也舍不得拒绝。
“如此,史某就代叔父收下了。”
收了如此贵重的礼物,先前的不愉快烟消云散。
文青这时想起南宋此时的太子赵眘,送一件是送,多送两件也是送,而且光送史浩却不送太子怎么都说不过去,而且赵眘算是整个大宋朝有数的明君,对于赵眘文青还算看得入眼。
命人抬出两面落地镜,文青道:“这两面镜子就送给太子,我最近无法去中原,不能面见太子,这两面镜子就麻烦官人代为呈送了。”
“行,史某乐意效劳。”这种事史天泽肯定不会拒绝,给太子送礼,虽然礼物不是他自己出的,但经过他的手送出去,对于他来说也是有好处的。
文青补充了一句:“请转告太子,太子登基之日,文某另有大礼送上。”
“好,我一定转达。”
随后史天泽回了中原,空手而来,却带走三面价值连城的镜子,这厮美滋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