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1章 惨战(2/2)
“战局不利,把那些家伙拉到城头上来。”楚天易自然不会看着部下白白牺牲,这个时候该出绝招了。
楚天易口中的家伙,其实就是箱式机弩,一次发射四十支的那种,属于大规模杀伤武器,之所以忍到现在才拿出来招待敌人,是因为它们的数量少,只造出十几台来,而且装箭麻烦,不到紧要关头轻易不会动用。
现在已经到了生死关头,不用不行了。很快,几台大家伙被扛到城头上,每隔十几米就放上一台,却没有急着发射,而是等,等到靠近的人多了,再搞一窝蜂。
城下的明军见城头上的守军不再掀云梯,以为是守军扛不住了,所以更加不要命地向上爬。很快,就有人爬到城头,正想四散抢占城头,却被补上来的守军挡住了,双方开始了白刃战。这时候,城下的弓箭手和火枪手也停止的射击,免得伤到自己人。
让明军感到欣喜的是,守军好像是力战不支了,一边打一边退,很快就有更多人抢上城头,而守军退着退着,就退到一个如蜂巢一般的大木箱旁边,明军自然不会慈悲为怀,冲过来捡漏。
“咔嚓”一声脆响,那些木箱内突然飞出密密麻麻一排长箭,冲锋在前的明军躲闪不及,直接被射成筛子,并且向后飞退了数米。后续的明军被撞倒在地,还没来得弄清是怎么回事,就见龟缩在木箱后的守军挥刀砍杀过来,明军这边挤成一团,手忙脚乱自然无法匹敌,很快就被冲上来的守军砍死砍伤,并被推下城去,那些还在爬云梯的明军被滚滚而下的同伴的尸体砸到,立马不稳又一串串地往下掉,甚至连一些云梯也被晃翻了。
城头上的拼杀约莫进行了一刻钟,攻上城头的明军大多被砍翻到城下,而剩下的几十号人已经被吓破了胆,退到云梯边就要逃。下面的明军见势不妙,准备弓箭火枪支援友军,却见近十个大木箱被架到城楼边,挡住了明军的射线不说,呼地一声,密密麻麻的箭羽居高临下,如雨点般射入明军前阵,数十人不幸中招,前阵阵脚顿时大乱。失去了枪林箭雨的掩护,城头上的明军很快就被打扫干净。
这一次城头攻防战,明军损失近两百,再加上刚才又耗掉了近三百,明军减员十分之一。减员倒是其次,关键是士气大减,城头下层层叠叠地堆着数百具尸体,那些兵哥哥又没有得白内障,所以任由石总兵怎么催促,部下就是不为所动。
部下不愿意用命,石亨也没办法,只得等一等,等城门口的火熄灭后再想办法死攻城门。同时,他还派兵把城下的尸体捞回来,免得这些尸体摆在那里挫了军心和士气。
城头这边消停了,明军大营那边却还在拼杀,不过激烈程度远远低于城头这边。鼎军骑兵队由哈铭亲领,楚天易完全放权给他,让他最大化地发挥骑兵的机动性灵活性等优势,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跑,尽量拖垮明军。这不,石彪带着近三倍兵力在后面紧追,而哈铭则带着部下一边跑一边向后射箭,由于他们每人都配有两大袋箭,也不怕浪费。而且每人带着两匹马,骑一匹歇一匹,打起运动战来得心应手。
这一路追一路打,石彪也撤底被玩怒了,想急追上去砍杀一通,人家两匹马换着骑,有长力,自己这边只带着一匹马,跑上几里地就马力不足,追个屁。而鼎军也很不地道,明知道明军跑不过自己,就跑跑停停,如阴魂不散。明军追,他们就跑,明军停,他们就停,明军后退,他们就追。也不靠近拼杀,总之就是在明军百米开外的地方晃悠,能把人活活折腾死。
更加气人的是,这一百米的距离对明军射手来说,射出的箭只是强弩之末,对鼎军来说,却是游刃有余,而且他们不射全副铠甲的人,只射目标很明显的战马,明军的骑兵身上的铠甲本来就笨重,如果失去了战马,他们的战斗力还不如一个步兵,所以每有一匹战马被射伤,明军就损失两员战力,因为他们不能把失去战马的人留在原地送死,只能让他们与有马的人同骑。
所以,这一路追追打打,看似只在小打小闹,其实明军的损耗非常严重,在石彪生气加无奈的情况下,双方战力慢慢发生逆转。这一仗没法打,最后石亨只得分兵掩护,撤退到的军营中坚守。当然,他不是没想过像鼎军那样带几匹马换着骑,可是明朝马本来就少,一人发一匹就算不错了,训练中更是没有练过在马背上换马,所以这种本事还没几个人会。技不如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嚣张。
明朝的骑兵被玩残了,哈铭却没有就此消停,他马头一转,照着城头下的明朝步兵冲杀过去。
石亨这时还在眼巴巴地看着城门口等着城门之火熄灭呢,突然听到身后传来喊杀声,大吃一惊,下令全军戒备。可来人的速度不是一般的快,而且黑灯瞎火的不知是会从哪里冲进来,明军还没来得及组织起有效的防御,骑兵队就从左翼破阵而入,一通砍杀,又从右翼冲出,如风一般消失在黑暗中,直视敌阵中的五千明军为无物。
又大约过了一刻钟,马蹄声再次靠近,骑兵队又从后方杀来。这一次,明军有了准备,拼着数十人被砍杀的代价,把骑兵队的后部数十人截了下来,不过,被重重包围的骑兵队并没有慌乱,他们围着一个圈互为倚仗,右手狼牙棒乱舞不让围敌靠近,左手盾牌护住全身要害,不给明军暗箭偷袭的机会。
明军本来还想围而不攻,等对方累得不行了,再一拥而上。可是就在这时,突围而出的鼎军前队再次破阵而入,一路砍杀,与被围的弟兄会和之后,又结阵一起拼死杀出。
石亨那个气啊,敌人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如入无人之境。每一次冲杀进来,总要打死打伤七八十人,这样来来去去地搞上几回,自己的军队非崩溃不可。奈何自己手下只有步兵,想追追不上人家,想拦又拦不住。明知道这支骑兵就在附近晃悠,却无力于防守,因为骑兵队的速度不是一般的快,他们绕着绕着就找到防守薄弱的突击点,看准时机就破阵而入,打得人毫无招驾之功。
正在军营中喘口气石彪见大伯的军队被人家蹂躏着玩,再也坐不住了,马上带着换了好马的部下冲过来救。明军骑兵队靠近,照例还要被城头上一阵炮击,丢下十几个同伴的性命,石彪终于来与石亨会合。哈铭见状,也不再逞强,打马就得胜回城。这时,城门的火已经差不多熄灭了,铁蹄踏着城门内外密密麻麻的焦尸,很快就进了城,石彪气不过,想带兵去追,却被石亨拦住了。
“退兵!”虽然心里有一万个不甘心,石亨最后还是不得不下令退兵,因为再硬攻也不会有什么突破,只会徒增伤亡而已。
原来的军营多处被破坏,明军暂时退出三里之外重新安营扎寨,忙了一宿,白天自然无力再拼。石亨如斗败的公鸡一般,让师爷帮忙写请罪书。因为昨夜一战,明军损失了近两千兵力,其中有近千最精锐的骑兵,大多还是被烧死的。
带着近八倍的兵力,却攻不下一座小小的关城,窝囊,太窝囊了!
由于新败,士气低迷,石亨接连几天按兵不动。当然,他也不是什么事也没干,他分出部分兵力,企图绕到抚顺关的后面突袭。不过,非常不幸的事,这些秘密军队最终没有逃出鼎军的侦察,并在半道上中了埋伏,结果全军覆没,领军的参将李天灿被捆了当俘虏,且被剥光了绑在城头上示众,搞得明军的士气更加低迷。明军军营中甚至流言四起,说上皇有真龙佑护,非人力所能敌。
偷袭战略无果,石亨又派出使者,带着财礼去向建州女真部借兵,可是建州女真也是新近才败于鼎军之手,一提到上皇的名头就发怵,压根就不敢出兵。借不到兵,石亨也无计可施,不过,他很快就不用烦恼了,因为朝廷已经收到他的请罪书,皇帝暴跳如雷,以为他不用命,下旨将他贬为事官,派去湖广剿灭苗叛,这也算是戴罪立功。
石亨都打不赢的仗,景泰帝更加不敢掉以轻心,与内阁和兵部商议之后,急调宣府总兵杨洪为平辽总兵官,加派两万人马前去围攻抚顺关的“贼军”。
杨洪,被公认为正统年间第一智将,其头脑冷静,谋定而后动,作战时善用佯攻,经常用少量兵力搅得也先军鸡犬不宁。此外,他还擅长守护城池,并长期坐镇重镇宣府,也先骑兵多次来攻,都被他轻易击退,能攻能守,不愧第一智将之名。
派出了第一智将,景泰帝还是不甚放心,生怕杨洪与上皇有“染”,所以加派亲信太监兴安为监军太监。这下,朝廷热闹了,言官们纷纷跳出来反对。按说,明朝也不是没有太监监军的先例,当年郑和下西洋,三宝太监就是监军太监。但是,郑和之后再无郑和,特别是发生了土木堡之变后,太监随军出征已经成为不容于朝廷的事,更别说太监临军了,这是万万不可的。
言官们议论纷纷,景泰帝更加暴跳如雷,因为他知道,天下间有很多人受过上皇恩惠,有私结上皇之意,上书的人越多,就表明私结上皇的人越多,他一怒之下,就下旨锦衣卫把这些多话的言官都捉起来,严刑拷问。而且此事一发生,更加坚定他派监军太监的决心,就连内阁和六部九卿苦劝也无用。
正是因为这监军太监的事,朝廷吵了几日,所以杨洪抵达抚顺关接手平辽军务时,已经是八月了。由于天气渐渐变冷,景泰帝下令要杨洪速战速决。不过杨洪到了地方之后,才发现战局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
由于新近大胜,抚顺关内可以说是铁板一块,人人欢欣鼓舞,嚣张得很。而明军大败,人心惶惶,见到上皇的大旗就望风而逃,根本就没法打。幸好杨洪自己从宣府带来了近万亲兵,若不然,单靠眼下这些熊兵,徐达来了也没法打。
然而,士气的问题还不是最紧要的问题。杨洪再细细分析过军情之后,才发现自己手上是一个烂得不能再烂的烂摊子。想要天时,现在已经是八月了,明军又不习惯辽东的天寒地冻,最多还有两个月的时间,如果攻不下来,想不退兵都不行;想要地利,人家拒坚城为守,易守难攻,且城内粮草充足,守到立冬都不成问题;想要人和,人家是上皇,名头很大,寻常人见着了都得下跪请安。只要他一立在城头显眼处,明军连箭都不敢发,大炮更不敢用。万一谁不长眼犯了圣驾,全家都得死光光。
天时地利人和通通不占,打什么打?拿什么打?
‘ps:今天白天停电,晚上合起来更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