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进BJ(1/2)
我记得是9月13号,坐火车到了bj,到清华大学摩擦重点实验室报道。清华大学,站在二校门,好像做梦一样。荷塘月色就在眼前。一水的皇家园林。郁郁葱葱,是银杏和万年青组成的林荫大道,后来发现,国际上的名校都是那样的。绿化的好,有几棟西式大楼。
很长时间才分清几个门。出了东南门是很大一片空地,那时候就开始往外建了,就是现在的一片高楼。
博士后,可能为了避免近亲繁殖,让有意向的博士交叉,其实是赚了,高考的时候,考二本,过了不大点儿线,被安排到材料的铸造专业。现在到机械系了,起码要多考50分。那可得费劲了。后来到协和医院水平,又要多考50分。一共621分,还要提前20年。再努力一点就好了。现在就是一把刀,给红包都不会要。现在可好,会颠勺,咽气隆冬,要不有清亮的盒饭,人也更瘦留。
这还算不错,一步不落。紧走快跑到现在。02年的bj,那会儿卷的没这么严重,要是在努力点,留校当个教授不香吗。那时开始提出建设国际一流大学的口号,因为逐渐的中国的大学在国际上有了一定的学术地位。有成绩了,腰杆就硬点。清华大学的师兄弟,有的就是很精干,有个杨老师,做电镜很严谨,差点被她训哭,如果有她那几下就留下做个辅助人员也不错,后来人招了理工大学的姑娘。
有个朱静老师,李恒德老师,柳百新老师都是院士。所以和性别关系不大。都统称先生。你说一个女先生在现代历史上也没几个。
清华的导师实际上挺不错,只要你汇报清楚自己的工作,老师还是支持的。就准晶涂层,高温摩擦机都让我给用坏了。好像它就让我出站的。发了国际文章。又做了一堆的xrd,还有当时先进的纳米压痕。
02年11月,博士后管理办公室组织同学们到西柏坡参观,当时很多同志都受到了教育,就是主席的赶考论。能继续的应该是考过了的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