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非典型性学霸(1/2)
“大乖,快起床,跑早操了。”
同学在耳边的喊叫声,使孟大官从沉睡中醒来。
孟大官,葱山市一中高三学生,老师和同学眼中的非典型性学霸。
换个说法,在这个全市最好的学习氛围十分浓厚的中学里,孟大官属于那种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还屡教不改的高分学生。
然而,因为某些原因,校方自校长到任课老师,都对此习以为然,只是听之任之。
难道和其名字一样,孟大官家中有人是位高权重的领导,学校才不敢惩治他?
恰恰相反,孟大官来自距市里一百多里外的大山之中,父母都为普通的农民,其祖祖辈辈就没出过村长以上的干部(别拿村长不当干部)。
校方之所以对其有些放任,其一就是孟大官的成绩极好,其二就是其家庭非常困难,其三则是孟大官的那些不遵守校规的行为,只是为了出校打工或捡垃圾等挣点钱,减轻家庭负担。
孟大官刚上小学时,其生病多年的爷爷奶奶就先后离世。高一下学期时,上山采药的父亲又不慎摔成瘫痪。一家四口,全靠体弱多病的母亲一个人支撑。
作为长子,当时的孟大官就准备弃学,并私自离校回到大山里。
其班主任,一位四十多岁的女老师,在得知孟大官整夜未回宿舍并关掉了手机之后,立即反映到校方。众人商议后,当时就给孟大官所在村的村委打电话,这才得知孟大官家里的情况。
最终,班主任和两名校方人员赶到孟大官家,捐赠其家庭两万元,并反复做孟大官和其父母的工作,这才把孟大官领回学校。
老师们每当提及孟大官,都会满脸怜惜地轻轻摇头叹息。
允许自己不上晚自习且可以出校,就是当初孟大官提出的条件之一。当然,学校也提出
了相应的要求,如熄灯之前半小时,必须返回到宿舍,垃圾不准带回学校,在外不得打架斗殴等等。
孟大官的另一个非典型性的表现,则是在学习上。
当初,他是以全市中考第一名的成绩被市一中强行抢过来的。因为市一中不但学杂费全免,还重奖其两万元。而其母校县一中,仅有五千元的奖励。
但是,入学之后的摸底考试及两次小考,孟大官的成绩仅位列中游,年级排名在百十位上下晃荡。
这让其班主任及各科任课老师都心中发慌,反复做其思想工作,但结果一如既往。
直到第一个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出来,老师们才长出一口气:孟大官的总分年级第一。
众老师分析孟大官时,有位同样出身贫寒的年轻老师一句话就指出了根源:期末考试有奖学金。
进入高一第二学期,老师们看到孟大官每次考试成绩后便心中暗道:果然如此。
即便是父亲受伤,孟大官离校回家照顾父亲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期末考试依旧是年纪第一。
这一次的第一,是孟大官自上学以来,最为渴望最为迫切的,因为此时的他,太需要钱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