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百闻不如一见(1/2)
“今日份看点新出炉啊,棠棣阁少阁主洛伊亲临顾影楼现场演出,前一百名观众不收取任何看票费用啊,不收取任何费用,不收取任何费用啊……”
这位跑街串巷的小哥手里拿着一张张刚从黔楠书局拓印出来的小传单,传单上一位女子身穿藕红色长裙,手里握着一株梅花,眉宇间的清冷好似积了一层幽怨,正含情脉脉看着手中的腊梅凝神,而嘴角却又露出一抹微笑来,消解了那份幽怨,更添俏皮可爱,好不令人浮想联翩,真正个美目盼兮,巧笑嫣然。
“运气佳者可与少阁主台前合奏一曲,超级嘉宾级待遇啊,机会有限,机会有限,来一来,看一看啊……”
“棠棣阁何时变得这般市井作态了?”
毅勇侯府的华车刚驶进主街,耳畔就传来人群的喧闹嘈杂之声,刚刚还昏昏沉沉小睡的黎渊微微皱眉,掀开车帘,表情漠然地看着棠棣阁头号卖报小能手周旦从朱雀街招摇而过。
“喂,什么叫市井作态啊,你解释一下,人小姑娘活泼爱闹有错吗?”。
同在车内的靖远伯爵府少公子段麒气愤地白了好友一眼,那小眼神摆明了在说“不许说我洛洛的坏话”。
黎渊有些无奈地看着好友自我沉醉,一时兴起想要调侃这位从小玩到大的伙伴,“话说我们的谢大公子也是有家室的人了,怎么,不怕嫂子吃醋?”说完撑起额头,饶有志趣地打量起段麒来。
“喂喂喂,诽谤啊,君子不诛心啊,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看到美好的事物是个人都会忍不住多看几眼好吧,有罪吗?再说你嫂子贤良淑德,才不会与我斤斤计较呢!”似乎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不心虚,谢奇顿了顿后又点了点头,“嗯,对,你嫂子才不会与我斤斤计较呢!”
黎渊不禁笑出了声,看着自幼一起玩到大的好友两只小手已经不自觉地磨搓起来,就知道对方在家的这段时间日子不好过。
“兄弟啊,一会儿我在你府中多待会可以不,等到你嫂子来接我,你就解释说你与我早有约定,查案回京一定要我去接,并且早已约好了要在你府中不醉不归,好不好?看在你的面子上,你嫂子应该就不会让我回去跪搓衣板了吧?害。”说完一脸幽怨,仿佛是在说,要不是为了出来接你,我也不会受这么大罪。
黎渊心笑,呵呵,是谁在信中说自己在家里地位除了二老就是老大的?一转念又想,那我可要好好敲诈你谢大公子一番了,计上心来,要不借机去看看棠棣阁在黄槟案中是否有所染指,于是不着痕迹地说道:“话说也好久没去顾影楼了。”
黎渊倒也没奢望好友真的就陪自己去,毕竟人家家中“娇妻美妾”成群,哪里会有时间出门?哪知对方竟是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那七月初七我陪你去顾影楼挑灯笼?”段麒一脸认真,十分不怀好意地说道。
黎渊心里一怔,赶忙捶了好友一膀子:“去你的,七月初七我要真让你和我一起挑灯笼,嫂子不把我活刮了。”
说完,两人哈哈大笑起来。
闹归闹,位于棠棣阁对面的顾影楼却让黎渊陷入了深思,他倒是知道棠棣阁这位女少主一向高调行事,平时也只就是捣鼓棠棣阁生意,似乎人畜无害,只是自己此次查案过程中对棠棣阁所见所闻实在与明面上棠棣阁历来的行事风格有着极大反差。
棠棣阁,乃是一医馆,位于朱雀大街南河坊,天启建元三年,由一江湖组织头领创办,起初是个杀手组织,专为雇主刺杀一些不便出手解决的仇人,由于行事隐蔽,往往叫人查不出任何破绽,甚至怀疑不到自身身上,因此江湖地位极高,酬金自然也是水涨船高,却也因此惹同道眼红,许是分账不均,建元十六年,阁内大长老犹甲勾结其他江湖组织,展开了对棠棣阁老阁主的狙杀,那一役中,老阁主一家及阁中首要弟子几乎死伤殆尽,棠棣阁自此衰落。
幸运的是,老阁主座下一位未出师的女弟子洛棠红正巧于出事前三天下山执行任务,中途听闻阁中变故,深知以一己之力已不能改变什么,于是隐姓埋名,自一医馆处学医。讽刺的是,这洛棠红在医学上竟有着极高的天赋,医馆馆长本着悬壶济世、振兴医学的理念,对洛棠红倾囊相授。医馆馆长仙去后,洛棠红顶着被追杀的风险,硬是将医馆改名为棠棣阁,由于历代医馆馆长向来悬壶济世,时常不顾患者身份,因此棠棣阁也为一些正义组织所保护,加之洛棠红已对外声明不在参与任何江湖世事,微久而久之,棠棣阁医馆渐渐站稳脚跟,历经百年发展,棠棣阁历代医者依旧秉持着悬壶济世、振兴医学的传统理念,阁中弟子有在朝中大臣家中做家庭医生的,也有时常到乡野为那些出行不便患者义诊的,当今阁主洛仕南座下大弟子周沂更是皇家膳药局首尊,因此棠棣阁不论是在民间还是朝野都有着极高声誉。
但是奉旨在江南彻查黄滨案的黎渊却对世人口中的棠棣阁有了些不同的看法,数日前天机阁的消息传来,这任棠棣阁少主似乎有些问题。
从民间传说来看,这位这棠棣阁少主洛伊,并是在阁主膝下长大,而是交由各分馆处尚未出师的师兄师姐们轮流照料,那师兄师姐们整日里都在与医学打交道,生活苦闷,好不容易有了这么个白白糯糯的活宝,自然是好吃好喝供着,也因此,这位少阁主虽在医学药理上也是天纵奇才,但最拿得出手的还是吃喝玩乐的本事。这不,刚随师弟们在发生侵地一事的卫城义诊回来就包下了顾影楼准备大闹一番,因着京城中她祖辈几世累下的好名声及棠棣阁招牌撑着,一时间倒吸引了看客无数。
黎渊暗下决定,不管你是无意被人绑入这局中还是扮猪吃虎,这案子你既身涉其中,便由不得你再肆意洒脱。
卫城,此次黎渊奉命查案的所在。三月前,开朝复印后由朝中御史大夫何易乾在早朝时上呈奏折,奏请调查卫城黄槟侵地导致流民一事,天子大怒,卫城所在乃为天启王朝的发源地,随着疆域的扩大,天启文帝决定迁都南下,由于政治重心与经济中心南移,百姓也随之南下,卫城的建设虽已不似从前般如火如荼,但终究伴随新都建设而略显势弱,卫城似乎也成了鸡肋般的存在,但朝中元老级的大臣们田产旧宅大多还在卫城,在如今蒸蒸日上天启王朝竟发生侵占地皮这种事,不管是情绪上还是理智上,一时间,各部的大臣都心有灵犀般齐齐上奏,意见也是出奇地统一——严惩不贷。
可意见一致的大臣在惩谁、怎么惩这些个问题上却犯了难,六部之中的刑部尚书李钰首当其冲被召入宫中,户部、吏部等部门紧接其上。大家意见不一,连一个究竟派谁去调查流民案都在朝中吵了三日,但吵来吵去也没个结果,毕竟拖了这么些天悬而未决,便是傻子也清楚这不过是文帝借此想探探各方态度而已了,这个案子不可能真的落实,或者是很难落实,因为流民案所涉及的土地兼并,世家大族趁机哄抬物价的情况涉及国本,根本就屡禁不止,前几任皇帝对此也只是敲敲打打,几乎没有什么大动作,这就间接给了这些世家大族一种错觉:只要不过分,皇帝不会拿他们怎么样。
但他们错了,文帝志在开疆拓土,这些小事他虽然暂时还不在意,内心却早已深恶痛绝,不是不管,只是在明面上他还是要保持一种温和的甚至是不在意的样子,继续姑息这些世家大族,直到事情足够大,再一网打尽。说到底,这位帝王一边在姑息,一边又在品察让谁去查这件案子,官位太小压不住燕岭流民案背后潜藏着的世家大族,官位太大又会引起不必要的恐慌,逼得太紧了,那些平日里拉高踩低的世家大族难免不会达成临时结盟,只有逼得不那么着急,徐图缓之,给对手营造一个自己并不打算深究的假象,且让他们无患无防,届时再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这帮蛀虫儿,竟敢动老子国本。
当今文帝,乃为先皇第五子沅王,未封太子前不争不抢,仿佛与世无争,但事实是就这么突然,突然就这么一天,这位沅王爷仿佛发了好运,老皇病危,皇城被封,宫中竟然只有当时不到十九岁的沅王一人留守,又而这位王爷又恰巧与禁军统领刘珏交好,自然幸运地得到了皇城禁军的支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