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搞不定的鸦片(2/2)
最后还是那句话,禁了白禁。
就这样,清朝政府与毒贩和瘾君子们斗智斗勇,历经雍正、乾隆两朝,禁烟法令不断补充、不断更新,却依然毫无效果。
也不能说毫无效果,根据不完全统计,鸦片的进口数量从雍正朝以前的200箱,到乾隆末年时已经超过了4000箱。做个小说明,当时的进口鸦片大致分为三种,孟加拉产的“公班土”,西印度麻洼产的“白皮土”和土耳其产的“金花土”。“公班土”一箱是一百二十斤,“白皮土”和“金花土”每箱一百斤。四千箱最少也得有四十万斤。
吸鸦片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有很多朝廷官员和士兵也开始陆陆续续的加入到瘾君子的行列中。并且随着鸦片进口数量的激增,导致了大量的白银外流。
这可咋整,禁烟还禁出反效果来了。
就在这种鸦片越禁越泛滥的情况下,禁毒的接力棒传到了嘉庆皇帝手中。
在认真听取了官员们的意见和仔细分析了禁烟斗争的形势后,嘉庆终于发现了禁烟法令最大的漏洞所在,于是立刻颁布诏令,停止征收鸦片税,禁止一切鸦片进口,并宣布禁止在内地种植罂粟。
至此,鸦片贸易成为了非法贸易。
客观的说,嘉庆的这次禁令比之雍乾两代更为坚决,也更为彻底。如果他的前任在一开始也能这么彻底的掐断鸦片的源头,也许就不会发生几十年后的种种悲剧了。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却有很多“但是”。
虽然嘉庆的禁令很坚决,但是禁烟的难度却越来越大了。
当时中国吸食鸦片的人越来越多(内地嗜食者渐众),通过贩卖牙片而谋取暴利的毒贩也越来越多(贩运者积岁而多)。
历史在继续,禁烟在继续,贩毒也在继续。
新政策出台了,紧接着对策也出来了。
明着禁,暗着卖。
有人查,拉下水。
在鸦片贸易被明令禁止后,所有的鸦片交易全部转入“地下”。从原来的“明争”改为“暗斗”。
有的毒贩甚至买通了当地的缉毒官员,不仅给钱还给鸦片。当然,这些鸦片不是送给他们享受的,而是让他们上缴给朝廷邀功请赏的。
既有灰色收入,还能搞出政绩,这样的好事大清国的缉毒官员们当然不愿意放过。鸦片也就当然的越禁越多。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这位中国历史上禁毒态度最坚决的皇帝在热河病逝。其次子旻(min)宁即位,年号道光。
对嘉庆皇帝来说,鸦片问题也许算不上什么大问题,毕竟对于诺大的中国来说,当时鸦片所带来的影响还没有那么可怕。这个问题就留给接班人解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