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京华太学(1/2)
从侯府回家,已经是第二天吃过午饭以后了。希鸿泰硬是拉着希辰学了一套剑法。直到把许久未曾运动过的希辰累的上气不接下气才肯收场。
希辰拖着无比疲惫的身体回到尚书府,径直回到了自己的小院,翻身躺在了自制的竹椅上。全身酸胀的他,瘫软在竹椅上,秋风略带些微凉,轻轻的安抚着他。
俊俏的脸庞上挂满了倦乏,他双目盯着天空,蔚蓝色的天空中白云在飘荡,他想起了前世的父母,女友,朋友,甚至还有竞争对手。这些已经离他无限遥远的人和事,偶尔会勾起他怅然的回忆。
好在希辰是豁达的人,他知道自己在这些情感上过度的纠结无益于浪费时间和经历。他明白,唯独把这一世过好,活精彩,才是他现在最需要关心的事。
鸟儿叽叽喳喳的小院中翻飞,不多时,终于找到一个舒服的栖身之所。站在上面,用嘴巴梳理着身上的羽毛。希辰知道,再过几日便是要去京华太学求学的日子。以他的能力在学业上自然不会出什么差错。只是最近父亲和爷爷的话,让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如何代表希家在大靖的文坛上立足?如何避免被典校府过度关注?这些问题蜂拥而至的摆在了希辰的面前。他明白,一旦踏入京华太学的门槛,他自己的一言一行就将会被认为是希家的态度,与何人交往,与何人叙话,在别有用心人的眼力,肯定都会被过度解读。在这一点上,他不得不防,也不得不时刻提醒自己。
前世的经验告诉他,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所以,希辰仔细的盘算着在京华太学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并找到了一些应对之法。但是,他也清楚的知道,再好的计划也赶不上变化。若是真的遇到突发情况,也只能随机应变了。只要不违背律法,不牵扯希家,想来应该不会出什么大差错。
直到夕阳下,黑色代替了绯红爬满了苍穹,希辰这才伸了伸懒腰,他心中已经有了打算,也算是为即将到来的生活,做了一点准备。看来今晚能睡个好觉了。
接下来的几天,除了吃饭和采购点必要的物品外,希辰几乎都把自己关在小院当中,他从父亲那里要来了许多大靖的律法、人文历史、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典籍恶补起来。随着了解的深入,他对大靖整体有了更新的认识。武强文弱,重农抑商,这样的基本国策,倒是和前世历史上许多封建王朝相似。这也使得希辰的担忧稍微减少了几分。毕竟自己是个现代人,许多观念和古人并不相符。如果不恶补一些基础知识,恐怕面对京华太学里的那些“老学究”们会暴露自己的无知。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就到了希辰前往京华太学日子。
一大早,尚书夫人便来到希辰的房间把希辰叫醒。贴心的做了希辰最爱吃的皮蛋瘦肉粥和桂花糖藕。看得出来,尚书夫人对于第一次独自离府在外求学的希辰还是很担心的。一直在交代这,交代那,生怕希辰漏了哪些细节。
希辰一边喝粥,一边听着尚书夫人的唠叨,他倒十分享受,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就好像是前世自己考上大学,在开学动身前,父母絮絮叨叨的交代一样。虽然自己跟现在一样,一件也没听进去,但是这种温馨的感觉,对于他来说已经足够了。
吃好早饭,备好行囊,走到前堂,希牧之在尚书府门外,正仰头看着晴朗的天空。
尚书夫人推了推希辰,示意他独
(本章未完,请翻页)
自过去。她了解自己的相公,虽然嘴上不说,可是心里对于儿子的挂怀不比她这个当娘的少一分。
希辰提了提肩上的行囊,来到了尚书府的门口,对着希牧之施礼,喊了声:“父亲。”
希牧之慢慢收回目光,说道:“行李都收拾好了?”
“恩,娘已经反反复复检查了三遍了。”希辰摸摸头,略带些无奈的说道。
希牧之微笑道:“虽然京华太学毗邻京城,交通便利,但毕竟是你第一次出远门,自己在外行事要考虑周全,万事需小心谨慎。不要心存侥幸。以你爷爷的性格,势必不会提前为你做任何打点的。所以,遇事不可意气用事,凡事多听,多看,少说。切记。”
“是,孩儿记下了。”希辰点点头。
“去吧。”希牧之一抬手,已经有两位骑着马的家仆,牵了一匹枣红色大马,来到了府门前。
“京华太学没三个月就会有半月的假期,到时候回来让爹看看你长进了没有。”希牧之将希辰的行囊又提了提。
“放心吧,爹,儿子一定给希家争气!”希辰说罢,躬身施礼。翻身上马,双脚一踢马肚子,那枣红大马便大踏步的跨了出去。两位仆从也向希牧之拱手施礼。希牧之微微颔首,他们便也跟上了希辰的马匹,一同朝京城外赶去。
作为一个现代人,希辰其实是比较怕骑马的,奈何有一个长在马背上的爷爷。从小便被训练出一身驾驭马匹的本事。这也让希辰明白,在汽车发明之前,马是多么宝贵的交通工具。
很快,他们一行人便出了京城,向西疾驰了两个时辰,终于远远的看到一座气势恢宏的宫殿建筑,随从的仆人指了指那群建筑,对着希辰说道:“少爷,前面便是京华太学所在的太学城了。”
希辰听后点点头,之前自己一直以为这京华太学就像是前世的大学一样,没想到,居然是以太学为基础的一座小型城镇。足见这京华太学的庞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