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制霸春秋 > 第十七章 冠礼

第十七章 冠礼(1/2)

目录
好书推荐: 碧海长天艳山河 丹仙 飞升之轮回 鸡犬不宁 炫影刺客 地球末日之上帝的使者 无上神国 亚洲娱乐皇帝 宇宙大攻略 无间丧尸

华夏族的成年礼为男子冠礼,女子笄礼。(看小说到网)据经书所载,实行于周代,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笄。但当时天子、诸侯多有早日执国者行冠礼甚早(传说周文王十二而冠,十三生伯邑考。周成王十五而冠。鲁襄公十二而冠。)。后来到五胡乱华之时为北方胡族所废弃,直到唐宋两朝之时才有所恢复,元朝建立之后对汉礼有所破坏,但是元朝国祚不足百年,冠礼之制尚未曾绝迹。明朝建立使汉族复兴,冠礼再行。但满清入关之后,汉族文化严重倒退,冠礼几近湮灭。近代以来西方化泛滥,冠礼彻底消失。不过在当代,汉服运动与华夏复兴运动又重新开启了冠礼浴火重生的历史进程。

曲阜,鲁国宗庙。

今日前来参加鲁侯冠礼的卿大夫们均身穿礼服,立于宗庙正堂。公子绩满脸笑容,毕竟姬氏长辈众多,自己能给国君加冠,也是一件喜事。申濡在侧也是面带喜色,只不过与公子绩高兴的原因不同罢了。

姬同举行冠礼,文姜作为母亲,自然要前来,姬同的三个弟弟庆父、叔牙、季友,还有三姑娘姬淑也前来观礼。

行冠礼之地设在正堂。加冠者在堂上有专门的席位,其位置因身份的不同而不同。嫡长子的席位设在阼阶之上,庶子(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异母兄弟)的席位在堂北偏东的地方。堂的面向都朝南,堂前有东、西二阶,东阶供主人上下堂专用,所以称为主阶,也叫阼阶;西阶供来宾上下堂,所以称为宾阶。

姬同到了祭案后的后间,先由无音洗梳头发,然后用帛布包起来,做好准备。听得正堂传来大宾申濡道:“令月吉时,行冠伊始。”后,起身从后间走到正堂。从东阶上阼阶至席前端身坐下。公子绩见得姬同端坐好后上前跪坐在姬同前面,用双手将姬同头上的帛布扶正,然后起身走到西阶下一级,将侍冠人手中的托盘中的缁布冠取下,走到姬同面前整束一下姬同的采衣,然后致辞道:“吉月令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维祺,以介毕福。”姬同应答道:“诺”,致辞已毕,为姬同戴上缁布冠,然后由申濡系好冠缨。加缁布冠,象征将涉入治理人事的事务。

待缁布冠加冠完毕后姬同起身回到后间,脱去采衣,换上与缁布冠相配的玄黄端衣,玄黄端衣配以缁带。穿好陪衣之后还需前往正堂礼拜桓公灵位,以示于父前加冠。

第二次加皮弁,象征将介入兵事;相应的衣服是皮弁服。皮弁是一种白鹿皮做的冠,为军戎田猎的首服,相配的衣服为素白色的衣裳,这一套搭配常常用作射礼等军礼礼仪。皮弁服是一种君臣可以通用的衣服,天子日常视朝、诸侯每月初一在太庙听朔,都服皮弁服,这个时候卿、大夫、士都服皮弁服,这就是“在朝君臣同服”。本来还需配一柄剑,但姬同此时不适宜配剑,因此免除这一项礼仪。

第三次加爵弁,象征拥有祭祀权,即为社会地位的最高层次。相应的衣服是爵弁服。

按制,诸侯加元服不同于卿大夫三次,还有最后一次加玄冕之礼,以示拥有统治国家和最高祭祀地权利。

加完玄冕之后取字:伯肃,“伯”取自辈份,“肃”取自诗《清庙》中“于穆清庙,肃雍显相。”以示恭思文王,谨慎持国之意。

最后礼拜母亲文姜、三姑娘姬淑。文姜与姬淑此刻应当还礼,以示姬同长大**,须以礼相待。三个弟弟以跪礼相见,以示长兄如父。

毓正殿,未时中交。

姬同身着丧服,敛衣端坐主位,案上堆着一簇竹简,帛书。姬同看着这些竹简,帛书暗自摇头。竹简对知识的传播作用不大,比起纸张不知差了多少。以前自己不能主国,做不了什么,现在也应该制作出纸张以传播文化,培养人才。

这时学识控制在官家手中。周朝自建国以来,实行世卿世禄制,从国君到士大夫对学问把持的很严,学问之道一直处于垄断之中。因为国人持有三询:“询国危”、“询国迁”、“询立君”,影响颇重,士大夫们也有威胁之感,大是忌惮。因此制作刑法以约束国人,垄断知识以愚昧国人,制立礼法以尊卑国人。使国人安于其位。

但是有学识方能做官,因此国家政权一直处在卿士大夫之手。此时诸国的国家制度就像是一颗粗壮的树:国君是主干,士大夫则是枝蔓,国家的卿士大夫由立国之初主宰各项职位代代相传,到现在已经形成一个主宰国家政府运行的重要支柱。已是少不得这些士大夫们。这些枝蔓已经紧紧抱住这棵主干,要想从内部突破这些枝蔓的控制实在是太过困难,如果强行动摇士大夫的地位,轻则自身失国,重则有为人所趁,以至灭国之险。

姬同看一下自己所书的纸张的制造方法,还有根据《考工记》所载的青铜器配置比例而微微改动的铜、锡、铅配比比例的帛书。这些都是他上一世所看到的。纸张的起因只是看到东汉之时蔡伦改进纸张的制造方法,觉得并不困难,一时好奇上网查询的,很简单的理由。

“嗣君,司工承已经到了殿外,是否即行宣见”公孙喜进殿传报道,他有些不明白嗣君为何要宣见一个不入流的小官,但嗣君之事不能轻易打探的规矩他还是知道的。

姬同回过神来:“宣进殿吧!”

公孙喜立于殿门右侧宣道:“嗣君令,宣司工承杜伍进殿觐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