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实习与交易(下)(1/2)
自民国二十二年起,纳粹党上台执政,希特勒以日耳曼人强势姿态发起了复兴德国冲锋。通过一系列手段,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独裁执政,开始雄心勃勃的发展工业计划,推动德国工业经济复苏。当小胡子打开账本一看,心里凉了一大节啊:此时德国经济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国库空虚,纸币马克跟废纸差不多。德国政府官方控股的银行地下金库空的连一只耗子都没有,工业原料出钢铁之外,缺少振兴汽车工业经济急需的有色金属钨锑等物资。国内外金融投机者疯狂炒作德国新政府发行的金融债券,尤其以犹太人为主,无论外国的还本国德裔犹太人。新政府对投机商狠狠武力镇压,无意中得到了想象不到的财富。希特勒为了解决国家经济振兴而资金短缺问题,开始了对德国境内富裕的犹太人发起了大规模反犹太人运动。在同一年,纳粹德国政府褫夺了所有犹太裔公务员的职务,并从军队、警察和司法机关中剔除那些被认为是劣等人的犹太成员。多灾多难的犹太人迎来了本民族近现代史上最黑暗的时代。
劳文丰不管犹太人咋样,他现在开始关注德顺洋行。
德顺洋行,在十里洋场的外滩洋行林立中显得低调而不起眼,低调的让劳文丰差点忽视其背后力量。在上海滩如今只有劳文丰和程昱明白费迪南德家族对后世汽车事业影响。说德国费迪南德家族兴许知道的人不多,然费迪南德。波舍尔可是大名鼎鼎,波舍尔又名保时捷,德国大众公司‘甲壳虫’车型发明者。
德顺洋行老板不是费迪南德?波舍尔,而是他的同族堂弟费迪南德?克利夫。作为一个铁匠的儿子,克利夫童年饱受艰辛及亲眼看见欧战后德国被瓜分的四分五裂残像,年轻的克利夫多么希望德国复兴,重振往日的日耳曼人雄风。希特勒恰恰是迎合六千万个像克利夫德国人心理,成为日耳曼人民族英雄的继承者。
在纳粹党单独组阁那天,克利夫参加由德国远东协会庆祝酒会。在酒会上,遇见了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陶德曼,他告诉克利夫,国内急需中国南方盛产的钨砂、锑、锰、锡、猪鬃和桐油等战略物资,希望在上海德国企业家能通过自己秘密渠道收购。前几天他收到三哥费迪南德?波舍尔电报,总理希特勒亲自邀请他们一家人到柏林郊外一栋别墅花园郊游。交谈中,政府期待波舍尔设计一种全新的车种‘国民车’---普通国民适用的汽车,以拉动德国工业经济。
这两个消息让克利夫热血沸腾,德国企业终于可以大张旗鼓走出幕后了。这段时间一直在搜集关于钨砂、锑、锰、锡、猪鬃和桐油等战略物资的地理分布、特性等资料。他认为德顺洋行要转型,悄然地加快德顺洋行资金回流,缩小利润低资金回流长的项目。
“克利夫先生,门外有位送信的人说要见您。”正当克利夫思考如何谋划未来商贸时候,秘书轻声问道。
“法兰克,我不说了吗,没什么重大的事情发生,暂时不要来打扰!”
秘书法兰克被老板阴沉的语气吓一大跳,赶紧解释道:“先生,那位送信的人说……您若拒绝会让您后悔一辈子的!……他是个汽车设计爱好者……”
“汽车设计、后悔一辈子,”克利夫轻蔑地笑一笑,心说这世界上还真有这么狂妄之徒啊,我倒是见识见识,见过狂妄的人,还真没见过这么狂妄的。想罢,他吩咐法兰克请送信的人进来。
送信之人就是劳文丰,想要达成所愿,必先直接面对面碰撞,无论成功与否。
克利夫不认识劳文丰,他没去德顺洋行组装车间,只是吩咐车间经理好生接待就行了。当劳文丰将一封信放置在办公桌上,克利夫没立即撕开看信,只是冷冷问道:“是何人让你送信的,交代什么话没有?”
“是个有良知的中国人!交代一句话:对德国充满好感友谊的中国人!”
四十多岁克利夫被劳文丰莫名其妙弄得火冒三丈,对着劳文丰大声呵斥:“这哪来的疯子,叉出去!”
“慢着,我自己会走!想不到同是费迪南德家族之人,做人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呢?算我瞎了眼。”劳文丰也被克利夫的辱骂激怒了:他娘的,问都不问清楚就把老子轰走,老子不求你嘞,老子的设计图还怕没人要!说罢,转身就走!
克利夫闻之,也觉得自己不够冷静,被一个毛头小子激怒,不应该啊!他调整一下自己冲动的情绪,赶紧叫人拦住准备暴走的劳文丰,平声平气问道:“给你信之人是什么人?”
嗯,见劳文丰冷色不吭声,不悦道:“怎么不说话了?”
“克利夫先生,你没为你刚才粗暴行为想我道歉呢?”
“你!……”克利夫气极而笑:“好!为了刚才不绅士行为向您道歉!”
“您只要看完信就知道是谁了!”劳文丰不满瞟了他一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