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突如其来(1/2)
崔硕低垂着头,兀自专心地品着那盏中的碧螺春茶汤,随着一口口微烫的茶汤饮下,那舌尖甘甜的味道似乎越来越浓,他只觉那份似淡却浓的清香甘甜,竟是渐至沁人心脾深处。
前世的崔硕,虽是租住在苏州(南宋时苏州为平江府)那盛产碧螺春的小山脚下,然则,为了攒钱买一处栖身之蜗居,平日里那可是节俭得很,连那末等的草青,却也不舍得买上一两。偶尔,能喝上一点便宜的苦丁茶消火,那也是塑料袋装的、最末等货。
没想到,崔硕着实没想到,穿越到这南宋之世,今日竟然在绍兴府的清风楼内,品尝到了正宗的明前碧螺春。清香的茶韵中,崔硕抚今追昔,心下不胜唏嘘。
“哗啦”一声,大堂后的珠帘被猛然掀开了,只听一个豪爽的声音传了过来:“哈哈——可是崔兄到了,吕蒙迎接来迟,崔兄莫怪,莫怪哦——”
崔硕循着这“熟悉”的声音望去,只见那不断颤动的珠帘之前,走出一个身着锦袍、头戴方巾帽的年轻人,那圆乎乎的面庞上衬着两道浓黑的眉毛,这满面喜色的来者,正是那日在云门寺中,与他相谈甚欢的书生吕蒙。
“惊扰了吕兄的苦读,崔硕孟浪了。”崔硕放下茶盏,缓缓地站起身来,冲着那匆匆赶来的吕蒙便是拱手一礼。
“哪里话来,崔兄乃是贵客,吕蒙盼都盼不来呢,切莫如斯客气。”那吕蒙说着,不由分说地一把拉住崔硕,便往清风后堂后的庭院行去。
待穿过珠帘,又过了一道月亮门儿,崔硕便觉眼前一汪嫩绿迎面扑来,曲廊回环、花竹错落,好一阵心旷神怡,端的一处好所在。望着眼前的一切,崔硕默想:好精致,这岂不正应了“必有厅院,廊庑掩映,排列小阁子,吊窗花竹,各垂帘幕”之说。
绿竹红花掩映之下,二人在曲径通幽的庭院中行了一会儿,便来到一处名为:“翠玉阁”的雅间内。吕蒙让着崔硕坐于绣墩后,向着他哈哈一笑:“今日让崔兄见笑了,吕蒙偏生得此癖好,非要在这清风楼内好酒好肉的,才能学得进去。”
崔硕望着吕蒙那一脸真诚的模样,再瞧瞧那摊在酒案上的《四书章句集注》,便是莞尔一笑,言道:“人言大隐隐于市,吕蒙这岂不正是好学学于市乎?不过,这倒也是凑巧,若非兄台苦学于此,崔硕想要寻你,却要费些周折的。”
“好学学于市,嗯,哈哈哈——崔兄,实乃妙人妙语也,哈哈哈——”吕蒙闻言单掌拍案,又是放声大笑起来,直笑得眼泪都流了出来,他只好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忍着源源不断生出的笑意。
笑着笑着,那吕蒙望向崔硕的目光渐渐变得直了起来,两道**辣的目光注视着崔硕,竟是幻化出了一种别样的神思来,吕蒙正了正颜色,向崔硕言道:“那日云门寺中,我与崔兄一见如故,今日这再见,更觉崔兄与我有缘”
迎着吕蒙两道热切的目光,再看看他那欲言又止的模样,崔硕心头登时生出一种很是怪异的感觉来,他轻声回道:“吕兄可是要问那字条之诗句到底为何意乎?”
“非也,非也!”吕蒙晃了晃圆乎乎的脑袋,咽了一口唾沫像是下定了决心一般,开口道:“若是崔兄不嫌弃,莫若你我二人结为异姓兄弟,何如?”
吕蒙一语说完,心下尽是惴惴不安,那望着崔硕的眼神也是闪烁起来。这吕蒙久居于绍兴城中,生于富商之家的他,也算是见过些世面,因此故,在他看来,面前这满腹才华却不事张扬的崔硕,来日定能一鸣惊人、一飞冲天。
衣着破旧?家境贫寒?那,不过是没见识的人以貌取人、以家世取人之愚见也。要知这大宋朝自开国始,不只有多少朝堂柱石是生于贫寒之家,那司马光、王安石、范仲淹莫不如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