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唐朝好男人 > 第三百一十二章 失算

第三百一十二章 失算(1/2)

目录
好书推荐: 大明双龙传 宠战无限 踏破星河 雷鸣传 都市畜生道 奇侠录之满江红 无限街机梦魇 死神在都市 洪荒之截教教主 我是黑市拳手

有了兰陵的点提对李敬玄的一举一动越上心了。大把的时间观察别人的机会不能错过。难得的清闲却错过了户外运动的好季节天气越来越冷护城河边上飕飕的寒气已经不适合垂钓了每天搬了竹椅在试验田里晒太阳成我唯一的休闲活动。

刘仁轨假装看不见我他的注意力也放在李敬玄身上。和以前不同刘仁轨明显在农学里逗留的时间增加了能看出来他内心里担忧可李敬玄的工作态度的确比我端正许多更让老刘感到忧心。

农学里的体制和管理模式对李敬玄的适应能力是个考验基层人员很快就能适应可作为一个习惯于朝堂上金律玉言的人猛地出任农学少监这个职位肯定很不习惯。李敬玄从不掩饰这一点他不但在刘仁轨面前表现出来就连和我交流的时候也屡屡对农学的体制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这样不妥吧?”李敬玄觉得农学既然作为一个打了工部招牌的皇家学院就应该遵照政府单位和皇家学院里的规章办事。以上两个地方非常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等级上下级之间应有的礼节制度严格到苛刻崇文馆学士出身的李敬玄对农学里上下级之间仅仅象征性抱拳自称在下的行为保留看法;对田间案头上级带领下级做学问(他认为学术讨论是个做学问的过程)的时候下级不经上级许可就随意话并出言不逊的驳斥上司的观点的行为极其可憎应该给予取缔并严惩这些目无尊长的狂夫。

能理解对这些方式刘仁轨也曾经质疑过都是从小接受等级制度教育的人很难理解后世这种学院模式。这年头的制度已经非常健全了但有些观念的确需要改进下我说一加一等三常贵明明心里知道等于二却嘴上附和我观点的行为让一千五百年后的人理解就是个笑话可这年代求学却真是这样。

没有能力改变其他学院的传统可农学里决不允许有类似情况出现鼓励大家在学术上研讨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力求真知真解杜绝一呼百应。

“或者李兄说的对。农学里的确有些和外界相悖的地方但这只是一个模式而已可以说是个试点。”我指了指试验田里正忙碌的专家们“他们担负的不仅仅是这些。试验田里多收成一成半成就能让国家多个把月的存粮就能顶过一个灾荒;多一种新作物就可能让荒地变成良田在贫瘠的土地上有一份收成。由小看大农学的责任不光光是眼前报功领赏一时风光即便没有这些奖励咱们也会兢兢业业地去把手头工作干好。能担当这些凭的就是风气。去伪存真的学风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容不得官僚做派容不得一呼百应的官员容不下唯唯诺诺的学吏。想想黎明百姓想想我日益繁盛的大唐将错就错在这里行不通啊。”

李敬玄认为我在混淆概念可道理上能说得过去想拱手说受教了却一时放不下架子。毕竟作为崇文馆出身的人如果承认农学的风气就等于否定了崇文馆的传统只好尴尬地笑了笑“子豪兄果真大才在下叹服。”

没理会他“其实这尊重不是摆在面子上的礼节得让人从心底里敬重。就好比官职上有高低大礼过后未必能得到别人的认可远远比不上这一拱手、一抱拳之间的敬意来得实在。”

李敬玄点点头再没话。站起来叉腰看了地头上忙碌的景象轻叹一声“刘大人总是这么以身作则啊七日前就在那个顶坡上繁劳从未间断过。”

那是站得高看得远好监督嘛老家伙贼得很呢正好把侦测范围扩到最大要是条件许可他能站了草亭顶上去。心里这么想话得说圆了点点头“自打农学成立学监一直亲历亲为一马当先没有间断过。这是个由下至上的小供水系统关中平原绝大部分地区用不上可在坡岭较多的州府的确是个宝贝。”

“哦”李敬玄收了感叹扭身问道:“农学里大部分学士都有朝廷的品级可除过朝廷俸禄外从农学里出的补贴是不是过高了?您看就拿在下六品上俸禄看若加上这么多补贴后已经过正三品上的大员了是不是有点……”

笑了笑“李兄是赶上好时候了今年的补贴的确比往年高同时有三个大项目取得可观的成果而且大白菜已经列入大面积推广的农作物里这杂七杂八的奖励算下来是多了一点聚到一起而已。”

“同为国家效力这么做怕……”李敬玄不好比喻只好拿刘仁轨比方“刘大人如今的补贴来算可是了品级得……”

得有点不像话很不像话。比我拿得多多得多!李敬玄只是问问我已经犯了红眼病努努嘴“多劳多得农学里倡议这个好年景上项目开顺利的话再多些也无所谓;若是不顺利拿不出让人满意的东西就干吃俸禄吧让大伙知道偷懒、无能就意味了破衣烂衫。”没说错虽说唐帝国在公务员工资上并不小气可这几年国家展太快公务员的收水平已经显得有点吃紧了连当今圣上都觉得有很必要提高下官员俸禄许多无实权的小官吏的确活得很不自在。

说完得意找把柄嘛他要就给他这些都是朝堂上攻击农学的好措词凭借李敬玄起居郎的身份自然会把这些都当了歪理学说通报上去。这样闹起来出了篓子或上面强制让农学修改就对了乱起来不但耽误各种项目的进程让农学一团乱麻刘仁轨也绝对不容他在自己一亩三分地上搞复古老打手有办法给李敬玄扣上无事生非、平庸无能、扰乱民生、蓄意破坏、置家国利益而不顾一味钻名夺利等等他常用的评语再将其从农学里撵出去。

可李敬玄仿佛想通了没再追问怀里取出个农学的制度又去钻研。该请教时就请教该质疑时就质疑觉得不合理的地方就当了我的面用细笔勾勒出来觉得有必要改进的地方就写了批注拿来让我过目。一切事情做得很坦荡没有丝毫藏针捏线的举动。

这点上我不得不佩服李同志的耐心在担负了大量公务的情况下努力适应农学里的规章制度。一个月后就将制度通熟于胸。甚至一人一事一草一木都摸得清清楚楚。偶尔和我提出某某新来的专家有什么特长如数家珍连高老师在程家搞的荒坡治理项目都能说出所以然来还问我有没有必要将高老师的综合开成果用书面形式做一个完整的汇编加入到教材里面。

引狼入室。我忽然有种不安。李敬玄的才干的确让我感受到压力不光我连刘仁轨也有点不适应这家伙理解能力太强了。和刘仁轨的固执不同李敬玄能随时随地地找寻出自己的错误勇于认错勇于改正。甚至同农学里职位最低的人交流时候都能拉下脸来反省自己这点我自认办不到刘仁轨更没有这份勇气有时候觉得自己真变成个多余的人。老刘也很快完成了他在高坡上瞭望的项目。

很被动啊战略上的失误一失足成千古恨就现在我和兰陵的样子。本以为这家伙来农学会按照传统文化人的思路将一切弄得一团糟格格不入的东西会整理出来胡乱通报告状来给农学的进程制造障碍我甚至连一些不合观点的东西都说出来故意想让李敬玄以为拿住把柄一旦把事情闹起来烧到朝堂上就随心了刘仁轨有办法在朝堂上收拾他。

可李敬玄根本没有这层举动大方向里来了个萧规曹随。甚至一些不合理的细节还找我的老刘商量改进的措施在提出自己的观点同时还注重收集别人的意见通宵达旦地拟定新的措施。

可以这么说我某些理念前了后世看似合理的地方放在唐朝就有点呆板光听起来新鲜可实行起来就显出弊病。但我的综合水平一时还找不出合适的解决办法而刘仁轨则存了先行概念认为我作为农学管理制度的创始人即便是有些弊端也是利大于弊并不插手修改也不提及直到我拿出更好的方案为止。

李敬玄不同他有能力将自己的想法和我前的理念综合起来然后在综合众人的意见让制度合理化不但吸收了前的理念的优点还贴切了这年代的习惯显得更完善。

小看李敬玄了不光是我连刘仁轨、兰陵都感觉到小李的非常之处这让三个人都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