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赤脚医生(1/2)
医者父母心。在这今年代或许贴切见人高一辈很讨便宜的职业。
所以兰陵就把满京城的有名父母全叫一堆这爱心泛滥啊至少在长公主面前得强颜表现出自已心灵美好的一面。不管是真是假皇家确实给足了面子只要在当地有点口碑的都有幸一睹兰陵公主风采。
这对周医生来说有点见怪不怪。近水楼台庄子上老远见过说来和公主也算近邻所以晚会摄制组特地给周医生加了几幅特写。拿了微薄的供奉行医乡间数十年每月无偿出诊数十次风雨无阻。丝毫不计较个人得失将毕生精力投入医病救人的伟大事业中大唐医务行业标兵可谓医中楷模。
周医生哭得和月子娃一样当了这么些德高望重同行得长公主亲口嘉勉这一辈子什么苦都值了。不提医术不说名望单单这精神这份执着就赢得在场同行钦佩。
医生也是人也要生存靠技艺养家糊口天公地道。医术医德有但清名淡利就难了半生行医不取分文甚至倒贴患者药费就这么个人竟然能默默无闻数十年声名不显这得是什么个修养才能到达的境地?
话一出来连孙思邈都觉得不可恩议。王家家主他见过离这么个境界相去甚远在王家那么个环境里能出这么个圣人实在匪夷所思。
这幸亏是长公主听闻周医生事迹要不还真不知道物欲横流的长安城里有这么高尚的同行。
这么些有名的医生难得碰一次头。本打算借皇家的光能在场面上和同行们交流下医术心得可周医生事迹把晚会的主题引向更深层次。一举越过医术高低、临床经验的层面。深入探讨医者的本质所代表的精神面位。
为什么行医?当初踏入这一行的目的是什么?深思反省有直言不讳就是奔了这手艺来的爱这行。得名利与救病患两者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自问和周医生思想境界相去甚远。
也有祖传的医术不学不行其实压根就不喜欢。行医只为继承祖业。说不上爱好更提不到精神层次。混到现在虽然也是个名医了可信守的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信念说白了自己不是医生而是个医商谈不到道德。
很佩服这仁兄敢当了这么些名人的面说这种话勇气可嘉。很坦荡的家伙话里话外透着对自己医术的自信。从另一个方面传达了某些医生的心声。敬佩周医生为人却不打算向他学习。做人实诚专门问了了下姓名下次我有病就找他。
邻家缺米少盐多少从我家周济些是做人的本分。可你来我这里看病得讨诊金。这是病人的本分;哪怕一次拿不出先欠着都行绝不给白看。话题到了这里自然而然的扯到讨不起诊金的清贫人家病魔面前人人平等可医生面前就分贫富贵贱。小病施成大病大病拖挎全家而且不是个别现象在相对温饱的年代里治病难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是诊金二是药费。这年代诊所和药商还没勾搭成奸医生拿不到高价处方的巨额提成单靠诊金过日子所以诊费颇高这边看完病那边就没抓药的钱了郁郁而终者大有人在。
针对这个问题兰陵当即提出自己的观点。先是医生少口传心授固然能带出得意门生但产量太低难以满足唐帝国日盖增长的人口需求。
二来是医生和学徒间的定位怎么个水平算合格的医生怎么个程度只能充当学徒太笼统。按现在业界不成文的规定看以学艺十二年为限制太死板或许有人三年就开了窍有人二十年还一事无成没有个衡量职业素质的尺码。
现场一片寂静没人敢公开质疑兰陵这和医界的传统不符。没有规定说跌打医生不许治头疼脑热可水平肯定不如人家专业人事讲究学一门立一门不能门门学门门不立人命关天不是儿戏。
我明白兰陵的想法虽不科学却有她的道理。二十一世纪的乡村郊县里仍旧充斥着各种全能医生前身也就是赤脚医生。药箱子一提什么病都不推辞逮人治人逮鸡治鸡有甚者从生孩子到送葬出殡一手承包在当地比乡长都牛受人尊敬。
说人家对生命不负责任?这话不对。命和命不同分贵贱;绝大部分人住不起高干病房先进的医疗设备不是给穷人准备的。说白了真正的名医也不是给普通老百姓服务的。除了周医生外在场的医生里行医多年接触过几个真正的穷人?他们反对的恰恰就是贫苦大众最需要的。
病得海枯石烂生死两难的时候家里忽然来了位医生先不说人家是不是行家里手贱命有贱办法活就算下药不对症都能打心头燃起个希望三五天就回了精神头就称二斤砒霜灌下去都能话蹦乱跳的蹦达两年。
亲眼见过的事翻秦岭去四川被塌陷的山路困了两天三夜借住镇上小旅馆就领教过赤脚医生手段恐怖啊!老大爷眼见奄奄一息了儿孙叫跟前撑了老命交代后事。交代到半路连音都没了。大雨中十几里山路赶来个赤脚医生大高个将近一米八。不是本地人。听乡亲说来路诡异怕是天神下凡。胡子连着眉毛一脸横肉湿衣服一脱两膀精瓷的肌键子。来了也不号脉张飞揽月式给半死老头架起来郝、前后一弯都能听见骨头茬子摩擦声顺手又扔床上给老头自己一抵脖子掐住了三摇两晃几下。得结论:“打针!”
不知道啥针药瓶子连标签都没有黄的那种。一管子抽上就攮了进去打完针才说下雨冷。家里赶紧弄大杯白酒伺候咕咯咯喝完一抹嘴“过今晚就成过不去预备丧事奔丧那天记得叫我。”这说完药箱子一提“走看看你家牛牛怎么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