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车夫(1/2)
第二天一大早,李陌先行去了趟看押室,里面鱼鳖虾蟹,什么人都有,李陌大眼瞅了一圈,没觉得有什么异样,就又去了狄思威路上巡逻去了。
半上午的时候,李陌跟张桥寻了个空,李陌又掏出怀里的三马来。张桥接过烟,抖了抖眉头,一张尖瘦的脸上攒起一层层的薄皮,笑着对李陌说:“雨山兄,怎的,又换上了三马了?兄弟我还念叨你的哈德门嘞!”
“嗨!”李陌吐了口烟气,道了句:“你我兄弟,谁不知道谁家的工资啊,就几十块,才换得几包哈德门?”
当下,李陌和张桥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快到中午的时候,张桥捅了捅李陌的胳膊,努了努嘴,对前面一辆黄包车说:“雨山兄,瞧见没,就是这个细长汉子,前些日子还说起来的呢,还记得没?”
“唔!”李陌打了个激灵,点了点头,“是说有个细长麻杆儿似地车夫,不拉客人,一遍遍空跑,我还说笑他要回家喝西北风呢!”
“对对对!”张桥攒动着一双小眼儿,对李陌说:“就是他,你瞧,这会儿车上还是空的呢!”
“这人蹊跷啊,上去看看?”李陌问了句。
张桥一点头,两人就走了上去。
“那车夫,说你呢!”张桥冲他喊了句,仗势欺人的事情,他张桥最拿手了!
那车夫原本打着条毛巾,擦着额头,李陌却看他擦额头是假,有意无意的瞟几眼巡捕房才是真的,这会儿张桥喊了一嗓子他都没注意,李陌就注意起来了——暗说平日里的车夫们,隔老远就要冲巡捕点头哈腰了,这时候,张桥又喊了一嗓子:“喂!江北佬!喊你呢!”
说到江北佬的称呼,也有来历,当年苏北大水,至少有七万苏北人逃难到上海,这些人中的大部分都是没有多少文化的赤贫农民和城市边缘人物,在上海只能做最简单的劳工和当地人不屑的低等职业,其中绝大部分男性成为码头工人、黄包车夫、搬运工等,上海人还一度用“三把刀”形容苏北人:切菜刀、修脚刀、理发刀。三十年代的上海,黄包车夫十有**都是苏北人,所以,这“江北佬”也成了对黄包车夫的一种蔑称。
那车夫还是没什么反应,依旧探头探脑的往巡捕房里看。猛然间屁股上挨了张桥一脚,这才猛然回过头来,“老总,没看见您!叫小的这是?”那车夫一个激灵,立马弄出一脸穷酸相来对张桥说道。
“看够了没有。”张桥乜着眼睛问了句,一只脚却踩在了黄包车上给客人用的踏板上。
“老总,您这是说哪里话,小的穷苦人家,做做卖苦力的营生,哪里敢瞎看啊?”车夫点头哈腰的说着。李陌却从他眼中看出一丝狠色,细悄悄他手上,关节粗大,虎口上层层厚茧,尤其是大拇指中间那,李陌一看这就是个长摸刀枪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