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2)
三、从所处的社会环境看。李春芳后来升为裕王的侍读,在不可阻挡的政治斗争中,他卷入了“裕党”的漩涡,站到了与嘉靖皇帝、严嵩、陆炳的对立面,他根本没有胆量触及那根最敏感的神经,去写颂圣、歌严、陆的《西游记》。吴承恩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严嵩倒台后,徐阶全面否定嘉靖皇帝的新政,官僚地主阶级疯狂的向广大劳苦大众反攻倒算,谁是谁非,他一目了然。因而,他写《西游记》的可能性是李春芳所不能比的。另外从《西游记》中的一些情节上分析,更能证明《西游记》的作者就是吴承恩。如《西游记》四十三回讲了个黑水河“衡阳水府”的事情。“衡阳水府”实际上就是湖南洞庭湖。吴承恩在湖北蕲州呆了近十年的时间,离洞庭湖很近,而李春芳就从来没有到过这里。
从以上对比中分析,大致可以确定《西游记》的作者应该是吴承恩。再通过对吴承恩一生的了解,又基本上能够确定《西游记》的创作过程可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嘉靖二十九年,已经五十岁的吴承恩到京城候选,与好友沈坤、李春芳频频相聚。在他们的提示和帮助下,吴承恩以嘉靖皇帝的经历为主杆,写了《西游记》的前小部分,即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情节,都是些风马牛不相及的单本独立故事。那时严嵩辅政,国家一片太平,吴承恩也没有料到社会以后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他写上面的那些故事,仅仅是为了卖给说书艺人,自己赚点稿费维持生活而已。两年后,滞留京城的吴承恩接到妻子的信,称老母病重,吴承恩离京回乡,相关的创作中止。
第二阶段。嘉靖四十二年,严嵩倒台,徐阶帮助裕王夺帝位,杀了景王,架空了嘉靖皇帝,并借着批判严嵩的东风,顺势否定了严嵩协助嘉靖皇帝推行的新法,官僚地主阶级疯狂的向广大劳苦大众反攻倒算。此时,李春芳已是阁臣,大权在握,出于友情,他让吴承恩再到京城候选,并帮吴承恩谋了个县丞的官职。六十二岁的吴承恩因母逝妻亡,又无儿女,孤身一人无所牵挂,便二次到京。当他得知徐阶的所作所为全都是背着嘉靖皇帝的时候,心里极为不平。他到任后,一面利用手里的职权继续维护广大穷苦百姓的利益,与当地的地主阶级斗,一面整理十几年前写的那些故事。但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他的举动为官僚地主阶级所不容,结果身陷牢狱,有生命之忧。幸亏李春芳及时出手,才使他死里逃生。
第三阶段。吴承恩出狱后,应李春芳之邀,再次赴京城候选。恰在此时,嘉靖皇帝崩逝,徐阶公开全面否定嘉靖皇帝生前推行的新法。使吴承恩预感一段历史会被歪曲,也使他的创作思路陡然清晰起来。他不仅要以嘉靖皇帝、严嵩、陆炳为原型撰写一部书,还要把嘉靖王朝发生的一些大事记录下来,影射一段历史,告诉后人真相。李春芳劝他放手不要再写了,但遭到了吴承恩的拒绝。李春芳在友情的驱使下,毅然决定支持吴承恩。吴承恩滞留京城两个月,通过李春芳了解、借阅了一些相关资料,基本确定了《西游记》的总框架。于是,已是次辅的李春芳很轻易的将吴承恩调到湖北蕲州荆王府任纪善,为他完成《西游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万历初年,七十二岁的吴承恩完成了《西游记》,辞官回家,与已经辞官在家的李春芳相聚,作最后的修改定稿。《西游记》的影射性很明显,几乎是直白,如沙僧的原型是陆炳。陆炳祖籍平湖,官职锦衣卫都督,嘉靖皇帝的卫士长。沙僧的出身地就是流沙河(湖-河),来路是玉帝灵霄殿下侍銮驾的卷帘大将(皇帝-玉帝,金銮殿-灵霄殿,卫士长-卷帘大将)。陆炳是将门之子,沙僧的兵器就是降魔杖。再如大白癞头龟是徐阶的原型:徐阶松江府人,大白癞头龟就生活在通天河(江-河)。徐阶,字华亭。亭,亭亭如盖,亭有盖、壳之意。壳,乌龟壳王八壳也。徐阶的一生是卑鄙的一生,所以,吴老先生骂他是个癞头乌龟。癞头乌龟求唐僧唯一的事情就是到了西天后,帮它问一问什么时候才能蜕去乌龟壳变成人形,这是吴老先生在骂他:乌龟就是乌龟,还梦想成人!等等,后文自有细说。
因为《西游记》的影射性很明显,公开歌颂嘉靖皇帝、严嵩、陆炳等人,鞭挞倒行逆施的皇亲国戚、官僚地主阶级。所以,在当时严酷的政治气氛下,《西游记》不能面世,否则,作者和承印者都将招致杀身之祸。这就是作者生前没有看到自己的作品面世的原因。
作者死后20年,即严嵩倒台40年后,一代人过去了,后人已经不清楚当时的历史真相,《西游记》面世,其作者写《西游记》的用,也就被世人猜测了五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