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凤鸣山(1/2)
凤鸣山上有个寺庙,占地面积基本涵盖了整个山顶,名为行云寺。enUEI。CO东汉末年曾盛极一时,群雄割据,兵荒马乱时便冷清下来,最后都逃命去了,寺庙也就荒废了。行云寺的四周建有寨墙,因当时财力颇丰,寨墙均是采用侵油老竹制成,高约五六丈,光滑无比,强壮兵士利刃加身也是只见白印不见豁口,攀爬几乎不可能。因为寨墙因地势而建,墙下陡峭无比,无法落足,再下面就是深渊,只有正门可以进出。
如今却是寨门紧闭,两边临时搭起的望桥上满是紧张戒备的蜀国弓箭手和少量的重弩手。
夕阳西下,骄阳依旧。地面此时开始回返吸收了一整日的高温,整个大地犹如一个火炉。
山脚下,遮云蔽日的十万魏军阵前,停着一辆奢华的马车,甚是扎眼,此时里面正飘出阵阵蜀国风情的思乡曲,配上少女空灵的嗓音,随风飘散,说不出的凄楚。
四匹北方特有的高大神骏的纯种汗血宝马静静立在车前,如此神骏竟然只是使用如此,车上主人是何来头?不错,正是曹操孙女中深得其兵法精髓真传的曹婴,曹曼儿!
四周林立的甲士浑然不觉,犹自如一尊尊杀神一般静默而立,浑身散发出一股股浓厚的血腥味儿。如此这般,构成一幅史诗般壮观的场景。
聪慧绝伦的曹婴如何不知诸葛亮的计谋,只是将计就计罢了。打从记事起就随曹操南征北战,亲眼见识过赵云阵前单骑救主威猛,曹操为没有生擒此人而抱憾终身。如今她为了完成爷爷的遗愿,随了诸葛亮的调虎离山之计,前来捉拿赵云。且不论诸葛亮是否算到曹婴真会拦截赵云,只是骄傲如曹婴也根本不把一两个城池放在眼里,在她看来,活捉赵云而损失一两个城池根本不算什么。
两军相遇,毫无悬念,赵云再过神武,也不过是一人之勇。手下并非个个都如常胜将军一样以一敌百,加之诸葛亮第一个锦囊内容是要求分兵。所以赵云与曹婴一场遭遇战一触即退,丢下数百具尸体,便匆匆而退。曹婴早已算计好了,留了一条通往凤鸣山的死路给他,其余方向全部重兵把守。赵云无奈,只能暂退凤鸣山,再从长计议。
曹婴精通兵法、战阵之道。若要强攻凤鸣山,拿人命填也早填下来了。不过为了完成爷爷的遗愿,稍微耽搁点时日,待到蜀军斗志消磨殆尽,加上粮草短缺,必然可以生擒之。时已立秋,白天虽然骄阳依旧,夜晚却是寒冷难耐,昼夜温差极大。蜀国士兵耐热不耐寒,众所周知,兵法家如曹婴早已计算精确,百无一漏,只等赵云气力衰竭,活捉之,必然令蜀国脸面蒙羞,也完成了爷爷的遗愿。此番出行,犹如赏景游玩一般轻松,曹婴眼里,赵云一介武夫,没了诸葛亮,他就是她的菜。
~~~~~~~~~~~~~~~~~~~
赵云把诸葛亮的两个锦囊都拆了,第一个在分岔口就拆开了,内容还正常点:兵分两路。
一条大道一条小道,赵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大道,选择了最危险的一条路。诸葛亮的锦囊很含蓄,赵云却很洒脱地只带走了两千嫡系加三千步卒。与魏军遭遇,不敢硬抗,当机立断下令撤退,退走中丢了数百具步卒性命,如今算来只剩四千有余的兵马全部困于凤鸣山上。
诸葛亮曾交代过,若遇绝境,拆开第二个锦囊。结果在凤鸣山上赵云百般无奈,在手下的劝说下拆开了第二个锦囊,内容却是很欠揍,让人绝望:
亮若有幸,定来敛尸。
将军忠义,名垂青史!
如此一来,赵云不想承认的事实已经摆在眼前——诸葛亮为了攻下长安,忍痛牺牲了他这一支部队。
期间曹婴手下叫阵数次,为了稳定军心,赵云次次亲往,斩下数名口无遮拦,说他老无大用的战将。魏兵高大,身体素质强壮,赵云这四千有余也是蜀国菁华,山道狭窄,顶多只能容纳数千人厮杀,论战力本事,大家都差不多。赵云的两千战骑遭遇战中损失可以忽略不计,加上步卒,哀兵死守。曹婴兵多将广,粮草丰足,在这山道不能完全施展开,如此一来双方力量相差并不是很大。照常理来说,曹婴若不打算强攻,拿人命来填的情况下,应该是一个长期对垒的局面。
只可惜赵云随军携带粮草殆尽在即,胜利的天平已经开始大幅度向魏军倾斜。
最后曹婴亲自约战,力求直接击溃赵云军队的士气。赵云接战,不料曹婴这小妮子长胳膊长腿的模特身材,竟然不是花架子,同样一杆长枪舞动如风,挥洒自如。正与曹婴杀的难解难分之时,中了曹婴安排的冷箭,因为打算生擒,所以还好无毒,冷箭力道之大,几乎大半个箭身没入赵云肋下。赵云大喝一声,暴起抢身,挽了三朵银光灿灿的枪花,勉强战退曹婴,立刻撤退回营寨,便高挂免战牌,只是弓弩手堵门,拖延时日,希望能为属下想个脱身之法。
曹婴也不着急,坐在马车上拿着琵琶,每日夕阳西下之时,弹上两首蜀国思乡曲,动摇对方军心,不可谓不毒辣。她也深知赵云部下两千骑甲战力惊人,傲气十足。既然围困已成定局,便以逸待劳,不但保存了实力,还可以慢慢拖垮赵云的军队,可谓两全其美。
~~~~~~~~~~~~
“将军,你的伤势已有蔓延的迹象,就请卸去战甲,让下官细细医治吧!”一位随行的军医已经是第三次劝说赵云了,前两次赵云态度强硬,每日照样出了殿堂巡逻一圈,脸色白的犹如蜡纸一般。军医没办法,只是干着急。
如今伤口有扩大蔓延的趋势,再不医治,怕是真的会感染,若在城里,药材丰富,倒也无惧,这随军出行,哪带那么多药材,仅仅是多带了点金疮药罢了。
有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到时伤口感染,就是华佗在世,也只有干瞪眼的份。
老将军斜躺在寺庙正殿的草垛上,额头不住地往下滴着虚弱的汗珠,脸色几乎白的透明。四周围着五六个年青的将领只是急切的应和着劝说他脱下战甲,接受医治。有些感情用事的已经是双目通红,就差跪下来求他了。
赵云知道兵士们也都在观望,看见他中冷箭的人不多,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赵云一日不卸甲,那就说明他们听到的只是谣言。
将者,军之胆也。在他们眼中的战神若是倒下了,像凡人一样疗伤吃药,像凡人一样虚弱,那这军心……就散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