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买鸡蛋(1/2)
这话一说,宋大成忍不住就是一笑,很快一个小伙计擦擦汗来找宋大成,“宋先生,前面出现了一件麻烦事儿,胡一平正在调解,但是恐怕调解不住……”
宋大成忍不住一甩袍袖,示意到底是什么事儿?
小伙计擦了擦额头的汗,“前面您知道赵大娘那是一个厉害的主,她非说自己的鸡被人偷了,实际上不就是上个礼拜的事儿?”
小伙计断断续续算是把这事儿说了出来,谢安,韩东国还有李时珍就都明白了,原来这事儿说来也简单,但也挺复杂!
市场里面这不仅是有各种蔬菜,实际上这里还有其他的一些东西,比方说肉蛋禽,目前谢安和宋大成已经把这里变成了一个真正的菜市场!
由他为整个长安县里面的各个市场,甚至那些各种店铺提供大量的新鲜原料,蔬菜瓜果,梨桃,甚至包括各种禽类。
猪肉,牛肉,羊肉,鸡蛋,鸭蛋,鹅蛋这里全都有,甚至包括河鲜海鲜也都有,当然河鲜海鲜比较少,那么问题不在这粮食还有瓜果梨桃上。
而是在这禽类上,这赵大娘是附近远近闻名买卖鸡蛋的大户,但自己也卖一些鸡,这些东西是由她后面的一些人,其中以赵家进行收购销售。
赵大娘本身并不足为惧,但是她身后的娘家人很了不起,据说与这长安县周围的很多农户和十几个村子都有联系,专门去收各种各样的鸡,还有鸡蛋!
关于这一点谢安注意到了,但是没有吱声,因为谢安不想通过现代化的养鸡场或者是通过几个线路来改变原有的一种模式。
实际上这种模式在谢安看来一直都存在,不改变是因为本身它有一个实际的计算量。
如果真的要通过功德值建立了一个养鸡场,肯定会把整个长安县,周围养鸡户,还有包括这种二道贩子,三道贩子全部冲垮!
而且带来的危机也很大,因为长安县本身它鸡蛋的需求就没有那么高,一旦要是进行冲击,就会冲击整个农用体系!
这对于谢安来说得不偿失,毕竟在谢安的印象中,那篇著名的多收了三五斗的文章,自己还是记忆犹新的!
所以谢安并不着急在农业上进行有效刺激,他只是提醒向宋大成或者是自己手下的这些伙计注意像这样的赵大娘,他们家能够如何进行发展,引导他们发展!
说句不好听的,做生意有道,如果要是能够到处去收鸡蛋收这些活鸡,能够形成一个养鸡大王,形成这赵家家族也不是不行。
那么将来一旦需求量增大,比方说超脱了长安县,甚至供应京师乃至于各个地方的话,围绕着赵家的这个体系和渠道,再建立一个类似于现代化的养鸡场,这个事情就水到渠成了!
贸然的以谢安的名义弄出一个这样的养鸡场,最终的结果就会冲垮整个长安县关于鸡蛋还有养鸡的这个行业。
谢安想到的一个最妙的比喻就是,这是一只会下金蛋的鸡,你杀了这一只鸡就没有金蛋了,当然之所以杀这一只会下金蛋的鸡的主要原因就是嫌它生金蛋生的太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