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汉骑军 > 第三十八章 举贤

第三十八章 举贤(2/2)

目录
好书推荐: 洪荒慈航道人 三国大谋士 明末朱重八 回到2005年 星际仙途 末世大道重生 战争之座 异界之我爸是李刚 2012末日仙侠 翎魂说

张锐说到一半时,同乐已惊讶地站起身来专注地倾听。到后来,他掩饰不住满心的欢喜和兴奋,一边频频点头,一边在屋内来回踱步。张锐话音刚落,他连说三声好:“好!好!好!想不到你有如此明智的见解,真乃奇思妙想也。”

他此时在心里已有了一种想法,只要再多加培养张锐一些政务能力和政治经验,他今后定能成为自己儿子得力地辅佐之臣,甚至可能成为帝国新地支柱。

同乐用亲切的目光看着张锐,问:“你地这个想法是什么时候有的?”

张锐也没有料到同乐会如此欣赏自己的见解,不好意思地绕绕头:“臣在西征回来时在伏尔河边,臣的侍从官曾对臣说,对鲜卑的战争,其实进行到这里就已经够了。臣问他为何,他就对臣说,分裂的鲜卑比统一的鲜卑对我国的威胁更小。其实,臣今日对陛下所言都出自臣的这位侍从的最初构想。”

同乐问:“你的这位侍从官叫什么?什么军衔?”

张锐回答道:“他名叫许士基,青州长广郡人,少校军衔。臣西征时,他也屡次向臣提出过良策,是一员不可多得的谋将。”

同乐又感兴趣地问:“那么,为何他现在还是你的侍从官?你怎么不提拔他?”

“这个,说来话长。许士基汉元79年毕业于北京参谋学院。毕业分配到飞骑军时。在军团前任副指挥官杨义臣手下任中尉侍从官。当时,臣杀杨义臣外甥黄涛时,还是他带来了杨义臣对黄涛地调令,臣就是那时认识了他。后来臣去了飞骑军总部任临时军法官,有机会和他接触得比较多。再后来,臣去了游骑团三营任职。就和他失去了联系。”

“一直到汉元793年,飞骑军前师师长奚少生将军殉职,臣奉命重组前师师部,在飞骑军内部闲置名单内发现了许士基的名字。臣一打听才知,原来杨义臣这些年一直没有启用他、提拔他,后来还把他从身边撵走。臣这才把他要来身边,那时他还是中尉军衔。”

“这些年,他跟着臣东征西战,屡献良策,立功颇多。所以渐渐提拔为了少校军衔。本来,他很适合前师参谋长职务,只可惜。臣的参谋长范明也是个难得的人才,而且还是白堡勇士之一,臣怎么肯能撤换他?所以,臣正打算向太平侯殿下推荐他。”张锐本来就打算向推荐许士基,现既然同乐问起,他就顺势把许士基的事迹详细地说了一遍。

同乐听罢感言:“那个杨义臣位居高位,竟无识人之能,真乃蠢材也!此辈早该撤换掉了。”

张锐连连称是:“皇明鉴!最后是太尉大人把他调去了预备役。”

同乐望了一眼张锐,问:“那么,把许士基调去别的部队任职。你舍得吗?”

张锐虽然舍不得,但为了许士基地前途,勉强笑道:“臣虽是不舍。但为国荐贤也臣的职责。”

同乐微微点头,说:“你比那个杨义臣强多了。那么,就调他去五十一军团,任骑兵师的参谋长。”

同乐提起五十一军团,张锐又想起了一人。又问同乐道:“臣想问问陛下。关于五十一军团指挥官的候选人。陛下心里可有数了?”

同乐呵呵一笑,说:“你可是又想去了?无妨。朕说过,只要你愿意,朕就题名你去。”

张锐摆摆手道:“臣不才,恐不是最佳人选。不过,臣却突然想起一人,觉得他更为适合这个职务。如果陛下还没有合适的人选,不妨考虑一下。”

同乐问:“你要举荐谁?”

张锐道:“原第四军团指挥官杜陵。在平息叛乱中,他去了波斯州任南北波斯州的军事总指挥。后来第四军团不可一日无主将,副指挥官王仲民就接替了他的四军团指挥官的职务。现在叛乱结束了,他在北波斯州已编制完毕了预备役重组任务,臣听说他现在已经返回都了。臣想,杜陵是员老将,经验丰富,又长期担任过主力军团的指挥官,他一定有能力把五十一军团也是以后的第九军团在短时间重组成型。”

张锐是从马钰那里听说杜陵已回到了都,现在成日在参谋部等职务。马钰曾感叹地对他说“一个堂堂地中将,现在还不如参谋部里的一个尉官,成日去求他们,还没得一个好脸。唉!人要是错一步就全完了,杜陵就是你我兄弟的前车之鉴啊。”

说实话,张锐挺同情杜陵地。他是一个纯粹的军人,却无意间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不过,杜陵人品和能力,都是张锐很欣赏的。虽然他们在北波斯州合作时,曾经闹过一些不和,但后来双方还是和解了。所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张锐也想帮他一把。

同乐是知道杜陵的,对他能力也比较认可。据太尉说,当年在韩擒离职时,杜陵公开宣称,前线统帅除了韩擒能当之外,他不服任何人。为了不影响战事的进行,为了刘炯能顺利的接掌帅位,迫不得以才将他调去波斯州。

由此可见,他是韩擒的铁杆心腹。同乐不喜韩擒,因此也对杜陵没有好感。参谋部虽然已经表,提过杜陵任职去留的问题,但同乐从未过心,有意把他晾着。

这时,张锐提起来,他也感到杜陵地确是五十一军团指挥官理想的人选。只不过他还有些奇怪,他听说在北波斯州时,杜陵曾经对张锐多次刁难,两人甚至刚一见面就不欢而散,现在张锐怎么会推荐他呢?

同乐把这个疑问提了出来,没有想到张锐言道:“为了大汉帝国的强大鼎盛,为陛下举荐有用之才,臣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尽管臣和杜陵私交不好,但为国举贤,理当摒弃私人恩怨。”

同乐大为感动,张锐虽然有时显得浮躁,但他坦坦荡荡,心无私念。他能够举荐与自己有过矛盾恩怨地人,就证明他是一个光明磊落之人,是一个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君子。这样的人实属难得,就连现在的丞相高颖也缺少这样的品质。可惜他终究是太年轻了,又缺乏在朝中供事地资历,否则他完全可以担当太尉之职。

不过,这更加激发了同乐要培养张锐多接触政务地想法。他已经在考虑,怎么让张锐入手朝廷事务。

思索中,他忽听杜衡在外面回禀道:“陛下,开远侯的女儿张优璇已奉旨入宫,现在殿外候着。陛下是否现在就传见?”

同乐这才拉回思绪,传旨道:“传她进来。”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