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一朝成名天下知(1/2)
第11章:一朝成名天下知
只此一项变革,日久效用自显。说句石破天惊,也不为过,着实让人振奋。
接下来,要着手筹办知远斋,自然不能守着原来博览斋原来的那些老掉牙的诗集、文集之类,必须有能打的响的东西,方能一鸣惊人。
步曼舞等不及金霖筹思,动念想搬点儿古典名著过来,坐享其成。此时南朝初兴,民心思静,战争啦、除妖之类,一定不成,不如找一个和平点儿的故事出来。
可是太有名的,四大名著啥的,怕影响了后世才人成王成家,不太好意思搬,不太有名的,看的又是浮光掠影,记不太清情节,踌躇再三,便选了镜花缘。镜花缘里有女皇女臣的女儿国。有好让不争的君子国,有无心无肝的无肠国,有反复无常的两面国……想像瑰丽,读来精彩有趣,想来销路一定不会错。
镜花缘当年虽然曾经细细读过,不过时间太久,很多都不记得了。好在有大才子金霖在,完全可以给他个框,让他进行二次创作,于是把一些不符合和犯忌的情节掠过,只把有趣的事儿,奇人异事啦,奇风异俗啦,细细的讲给金霖听。
虽然步曼舞想的是串起来就好,反正是市井文学,曲高则和寡,没必要这么细致。可是金霖却是天生的做学严谨,虽然故事已经很细,他却仍是要前因后果,细细的,一步一步想通,这才开始动笔,改了写,写了改,反反复复,足有一个月都未曾完工。
步曼舞本来还想着等镜花缘销路好,再弄个包公案。施公案什么的,没承想金蜗牛速度这么慢,等的不耐烦起来,一半是无聊,一半是试验,找了几首隽雅些的现代情歌,略加改动,弄出一本简单的情歌集出来,兴致勃勃的拿去印制。
不过隔了这么短短几日,再去成书做坊时,那些活字坯都分门别类的放在架子上,整整齐齐,石台上一溜数块铁板,这边排字,那边印刷,井然有序,瞧来着实可喜。
这歌集字数不多,几日便印好了。摆进书斋试销,没承想却是通俗太过,文人买了颇嫌掉价,加上有词无谱。居然销量差极。
步曼舞懊恼起来,又惭愧多花了沈知远的银子,只好安下心来,等金霖的镜花缘。
苦苦的又等了数日,金才子才总算完成了上部,改名叫奇游记,只是这次金霖自觉只是捉刀代笔,想法全袭自步曼舞,竟是抵死不肯属凤逸的名字,争执之下,便各取一字,起了个凤箫丈夫的别号。
步曼舞拿过手稿,上手一翻,文笔竟是十分活泼风趣,几乎不逊于镜花缘原文。这次虽然有九成九的把握,却不敢擅做主张,巴巴的拿去给沈知远看,沈知远足看了一天一夜,拍案叫绝险的没把手掌拍烂,立马便催着人起印,不数日,奇游记上部便印了出来。
有这一本奇书做开路先锋,知远斋总该能一炮而红了吧?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沈知远仍在按部就班的着手诸般琐碎事宜,择定良辰吉日,而步曼舞几乎有些迫不及待,比沈知远还要期待着知远斋开业的那一刻。前前后后,反复思量,将到开业之日。又忽然突发奇想,想到了后世的商业伎俩,于是附了沈知远的耳叽叽咕咕一番。沈知远虽觉有些不妥,不过这奇游记说起来,本来就是她的作品,于是便含笑应了。
翌日,长乐镇南街,终于竖起了知远斋的牌子,门面堂皇,厅堂敞亮。舞龙舞狮的队伍,足足跳了大半天,围观的人,人山人海。
可是诺大的书斋里,居然只摆了一种书,正是奇游记上部,印刷十分精美。可是怪道的是,这书却是只送不卖,进来的人或诗,或曲,甚至讲一个故事,只要沈大老板一点头,店伙计便送出一本,分文不取。可是。拿白花花的银子来买,却买不到。
当真奇哉怪也……于是拿到奇游记的人,得意洋洋,拿不到奇游记的人,好奇欲死……于是,知远斋一夜之间,名声大振……于是,一连几日,知远斋门庭若市,街头巷尾,每一个人的嘴里。都离不了知远斋这三个字。
当然,这只是一个开始。这个嘛,就叫造势……咳咳,一个成功的商业策划,最终的目的,永远都是为了利益。
当晚,长乐镇从镇南到镇北,从镇西到镇东,整晚都是咣当咣当的拍案叫绝声,响遏行云。第二天,看了上部的人,几乎挤破了知远斋的门板,苦苦的追问这凤箫丈夫,究竟是何方神圣。当然,也在苦苦的追问,这中部和下部,究竟什么时候能看到。
毕竟,在这样一个群众文化贫乏到一定程度的时代,一本破诗集可以当传家宝的时代,一部可以流芳百世的镜花缘,那神奇绚丽的情节,那风趣烂漫的文笔,这般横空出世,绝对是非一般的震憾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