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一骑绝尘(2/2)
“倪匡?很不喜欢他的文字,不过很佩服他的敬业精神。从57年倪匡来香港,二十多年来,他除了写稿之外还是写稿。武侠书写了几百本,卫斯,理系列几十本,电影剧本数百部。一年能够创作五六百万文字的牛人,确实是行业楷模!”李然简单评论到。
赵勇不禁翻白眼,在香港评价对方是小倪匡,那是纯粹的夸奖。
要知道,此时的倪匡,可是写了超过一亿的汉字,自称“自有人类以来,汉字写的最多的人”。
但是,这是也是倪匡的自谦了,事实上,整个人类出版史上,除了出版了500多本长篇著作的科幻大师艾萨克.阿西莫夫之外,没有谁出版的字数能够超过倪匡了。
事实上,这个年代,倪匡几乎是纯粹凭稿费收入致富的标志人物。他不像金庸那样办报纸,也不像古龙那样主要靠小说改编电影、电视剧本赚钱。
倪匡谋生手段一直就是靠写作本身!如果纯粹比拼稿费的话,在70年代和80年代时期,港台地区还没有人能拼得过倪匡!
截止80年代,港台地区所有作家当中,倪匡以平均每年稿费收入超过300万港元,名列第一。
而金庸大侠虽然作品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倪匡的作品,不过因为金庸做不到倪匡那样勤奋,所以每年稿费收入200多万港元,屈居第二。
至于台湾的言情小说女王的琼瑶,单纯以稿费收入才能够排在第三位。
除此之外,倪匡在《明报》集团的地位颇高。倪匡不但很早的时候就认识了金庸,也是金庸鼓励倪匡坚持走上创作道路。结果,倪匡辛勤的创作,给《明报》带来惊人的利益。
赵勇这一句玩笑话传了出去,结果真有报纸称李然为“台湾的小倪匡”。
时间过得飞快,李然的《寻秦记》几乎每个月出版新的一册,让无数武侠小说迷大呼痛快的同时,一众出版社叫苦不迭。金庸的封笔,古龙等一批武侠小说大师又没有出版新的作品,《寻秦记》每月一版的速度让不少出版社惊呼“狼来了”。尽管有新人作品和类似于《寻秦记》的作品问世,但这些依然阻挡不了《寻秦记》在武侠小说市场一骑绝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