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福寿安康 > 第十九章 另一个麻烦

第十九章 另一个麻烦(1/2)

目录
好书推荐: 明日江湖 古道双子魂 一路逆天 黑道新星 白话怪闻实例录 末世重生之妖孽 水墨字盒 太位 末世一天师 岆途

福小满在经过将近半个多月的闭门造车之后,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很光荣地摆脱了文盲一词儿,这个跟随了她十五年的耻辱称号。

福小满那飞快的学习能力着实让祁渝之震惊了一把,她居然将其他人要花将近三四个月的启蒙阶段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都学完了,这不禁不让祁渝之汗颜,想当初,自己也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呢。难道这傻兮兮的福小满,还真是块读书的材料。虽说那一手臭字仍是没有任何改观,但祁渝之也不是个贪心的人,练字这等事情本来就该慢慢来的,大不了以后一碰到要写字,就让她装手受伤好了,躲过一次是一次。

福小满在用功的这一段时间,祁渝之可也没闲着,他既然在嘉瑨帝面前打了保票,要想出一个治理好黄河水患的好策略,就必定要拿出一个完美可行的方案来,所以这半个月,除去教导福小满的那些时间,他都在翻看自古以来许多治水的典籍。

黄河中下游,辽阔坦荡,属冲积平原。土地肥沃,“厥土惟黄壤,厥田唯上上”。气候属湿润。它是我国古文明的摇篮,历国历代的文化,都在这里或以这里为中心发展起来。但是,黄河下游的河道又以“善淤、善决、善迁”著称于世,所以治河又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大事之一。

史前,有许多有关治水的传说,如共工治水、鲧gun滚、禹治水等,这些,主要的都是对黄河下游的治理。共工氏治水的方法是,“壅防百川,堕高堙庳”,即在许多河流上,修建堤防,用高处的土将低处垫高。古人认为,共工氏在治水和治土两方面都很出色。

然而,鲧的治水方法则比较片面,只用修堤筑围办法堵水,没有更多地采用疏导手段,所以尽管他治水也很努力,但毕竟洪水太猛,堤围溃决,以失败告终。接着,由鲧的儿子禹领导治水工作。禹的治水事迹,古籍中留下许多传说,归纳起来,有这样一些主要内容。一是他联合各方面的人与自己一起治水。此外,又有对治水经验十分丰富的共工氏后裔四岳。后人认为联合各部落一起治水,是禹取得成效的主要原因。二是禹本人的身体力行和以身作则。三是治水方法比较科学合理。据说他发明了测量工具“准绳”、“规矩”,以测定地势高低,作为施工的依据。他从实际情况出发,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采用以疏导为主,辅之以拦蓄的综合治理的方法。他们经过十三年(一说八年)的共同努力,终于将洪水治平了。

黄河下游的河堤工程,在春秋时已着手兴建了,特别是在下游偏西一带,而且还发生一些纠纷。因此,在当时一些诸侯的盟会上,对这一地区修建河堤,不得不作一些有关筑堤的规定。

到战国中期,七雄中的齐、魏、赵三国,有一段国界以黄河为界。齐在东南,地势较低,为了防备河水灌齐,在沿离河道不远处,建起了黄河长堤。魏、赵两国虽然地势比齐略高,但由于齐国筑起了长堤,黄河泛滥,洪水势必漫入自己国境,因此,两国继齐之后,也各在自己的境内,在离黄河沿岸不远处,建造了长堤。这样,黄河下游的南北大堤,在春秋战国时陆续建成了。由于这一南北大堤的兴建,黄河下游的干流正式形成,河床比较稳定。

祁渝之从多个典籍中发现,其实黄河下游水沙灾害的根源不在下游本身,而是在中上游,特别是中游。然而古人对这个问题缺乏认识,或认识不深,将全部力量放在下游。只知筑堤、浚河等,不知治本、治理中游的水土流失,所以受到很大的局限。只有统筹安排,综合治理,以中游为主,兼及上游和下游;以保持水土为主,兼及建水库、筑堤防、浚河道,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所以,祁渝之以治理中游为根本,提出了一系列可实施的方案,他坚信,如果按自己所列的方案去办,不出十年,黄河的水患问题将会得到极大的缓解,百姓们也就不会年年为了大水所苦。

=============================我是治水的分割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最强合成旅 唐功 惊涛落日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