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福寿安康 > 第三十八章 黄河啊全是水

第三十八章 黄河啊全是水(1/2)

目录
好书推荐: 明日江湖 古道双子魂 一路逆天 黑道新星 白话怪闻实例录 末世重生之妖孽 水墨字盒 太位 末世一天师 岆途

马车在颠簸了将近半个时辰的时候,终于到达了黄河的边缘,车夫在外头说明前面马车不能开过去了,福小满与祁渝之只好下车步行。

福小满欢快地跳下车来,今天终于是亲眼目睹了这第一大河的风采,入眼的,是那滔滔河水一泻千里,势不可挡。正如古代诗人李白所描写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在太阳的照耀之下,远望河水,像一条宽宽的金黄带子,奔腾不息。让人油然生出一股豪迈之情。

福小满与祁渝之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河岸上走着,那河岸上随处可见着一些檩条、牲畜,一些沉积了很久的腐枝败叶,还有一些苇类家族的根须,被水冲刷的白白净净的。还有被点燃的麦秸垛,冒着被风刮弯的烟尘,迅速的向前奔赴。一些有十几年树龄的树木,被两根拔起,褐红的根须蓬乱地随着树木在浪涛中时沉时浮。

远远望去,黄河大堤的半坡上黑压压站满了捡河柴的乡亲们。黄河发一次大水,他们的心就被痉挛地被一只大手,狠狠地揪一次,疼痛一次。捡点河柴是他们在疼痛中很无奈的乐趣。

还有一些淹死的尸体,却早已被家人或是官府收起了尸首,倒也看不到浮尸,其实一般人都是不会淹死的,淹死的总是水性好的。一些艺高胆大的劳力,仗着自己的水性好,想在河水中捞点勉强能下口的半熟的庄稼来打点牙祭。脱光衣服,戴着草帽,一个猛子扎下去,就再也没有泛上来。两天后,他们的尸体在十里远的下游的坝窝里找到了。事后,有山羊胡子一大把的老人会捋着胡须推测被淹死的原因,不外乎两种情况:其一是因为戴着草帽兜着空气,人从水中钻出来,需要一股气力;其次,估计死者被席卷进旋涡里。

福小满她们找到了几个捡柴火的老汉,问起了他们发大水时的情景,老汉们看他们衣着华丽,也不敢得罪,便一五一十地道来了。

老天爷的脾气一点也不定性,行起事来,让人捉摸不透。逢干旱的年头,雨水贵如油,乡亲们盼雨盼的愁肠百结,又是求观音菩萨又是求东海龙王都白答,正南旱的冒烟的麦田里,连个零星半点的雨滴都不落。偶尔仰望着中天的太阳,咬牙切齿地发狠时,看见东南方有团团乌云汹涌而来,像绵延百里的异国大移民,但云团像石榴树上开的慌花,狗咬尿脬白白欢喜一场,雨偏偏不落在你这儿。望着远去的云团,乡亲们绝望地哀叹道:“老天爷,怎么不给我们一心啊?”唉,旱是灾,涝也是灾。

但雨水脚步勤的年头,墒情就整整翻了个滚儿。雨水三天一小下五天一大下,像乡下三天两头来串门的穷亲戚,避都避不开。有云就下雨,有雨就在村庄和麦田的上空兜头向下浇。老天爷像和乡亲们对着干使邪劲,越不缺雨越下,像孩子顶冒瓜子片大的云彩,阴来阴去也能成气候,不下个洼平地满的绝不善罢甘休。

多少年来,黄河中下游平原一带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好女不嫁黄河源,活着挨淹死挨泡。”一般雨水勤的年头,黄河好发大水。尽管如此,平时,乡亲们改善生活时,总忘不了灶爷爷玉皇大帝挨个供享,希望来年有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种起地来丁是丁卯是卯地决不糊弄。人糊弄地一时,地糊弄人一季。夏末秋初,麦子虽然没有什么收成,但也颗粒归仓了,经过一月的时间,收获后的麦田里被收拾的清清爽爽,麦茬戗倒了,抓拉秧,稗子草也被清理干净。在麦垄里套种的黄豆,不仅苗齐而且长势惹人喜爱。在夏末雾嘟嘟的天气里,扯开线条儿猛长,像村庄里望风而长的孩子。特别是经过前几天几场透雨灌浇后,豆苗儿长的茁壮,绿油油齐刷刷,站在黄河大堤上俯瞰,整整齐齐的豆田,像一领芦苇编织的凉席儿。棵棵的黄豆都是清一色的两色,靠近叶芯顶端的叶子娇嫩鹅黄,靠外面的青黄油绿,一早一晚,叶子上聚拢着露水珠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最强合成旅 唐功 惊涛落日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