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道家发源,太华山(2/2)
慧心看着霄云那苍白的面孔,紧忙伸出手挡了一下:“你就安心的躺在床上吧!这样我还能安心的照顾你,你再这样,身体的伤势会加重的。”
其实霄云的身体及其虚弱,就像散了架似得,根本没有力气靠在墙壁上,完全是凭借着坚韧的意志,咬着牙挺着而已。
强撑了两次,他再也没有力气,瘫倒在床上,强忍着身体的疼痛,牵动着嘴角,淡淡一笑:“谢谢。”
慧心微微一笑:“不用谢,张嘴。”说着,她拿起勺子递了过来。霄云张开嘴,一口吞了下去,大口咀嚼着。
片刻后,慧心端着托盘走了出去。
两个月说快不快,说慢不慢,但对霄云而说,已经算是度rì如年。今rì能走下床,走出那间桎梏自己两月有余的房间,霄云心里说不出的舒畅。
朝阳顶生满巨桧乔松,浓荫蔽rì,环境非常清幽,数十位小道士自松林间打坐,一个个像得道高人一般。
霄云独自走在林间,望着头顶绿荫,如伞如盖,耳畔传来阵阵松涛之声,如吟如咏,好像吹弹丝竹,敲击金石的声音,令人顿觉心旷神怡,超然物外。
太华山五大主峰,封顶云雾缭绕,仙鹤飞舞,犹如仙境。
道家在诸子百家中有一定尊崇的地位。太华山做为道家发源地,又被认为是藏龙纳圣之地。
“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
老子曾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dú lì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道大,天大,地大,王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处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家作为道德经的撰写者,也是古今哲学家当之无愧的先祖。
霄云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就走到了东边的小峰,转头四处看了看。
就在这时他赫然一愣,前方崖壁上印有一个模糊的巨型大手印,手印巨大如三间房屋,极其壮观。
就在这时,一名长相俊俏的小道士走了过来:“很惊讶是不是,相传上古时期,太华山为黄帝与炎帝诞生、修道之地。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当时黄帝与炎帝同争此山,黄帝略胜一筹,以一掌之威,完胜炎帝。据说上古时期太华山又被称为九华山,因有九座圣峰而得名,那一役,只剩下这五座。”
闻听此番话,霄云内心中一阵震动:“人中炎黄,天下为王,掌印翻天,力扫诸仙。炎帝,黄帝列为人祖,大帝。其力可移山填海,劈山裂石,颠倒乾坤,令后人只得艳羡。”
霄云叹息完,转过头,看着刚刚说话的小道士。
小道士浓眉大眼,面庞白皙,长相俊俏,六尺高的身躯,看上去极其挺拔。
“不知这位道友如何称呼?”霄云打了个道偈问道。
小道士同样打着道偈:“小道不才,道号慧明。敢问先生可是霄云。”
“正是,道友怎知我名。”霄云一怔,问道。
“霄先生当rì立于龙脉,翔于苍穹之上,此事举世皆知。现在诸子百家的师兄弟们都称你为不死剑主,更有甚者说你是从龙脉中诞生的,而在你后边的白sè生物是您的坐骑。”
说到这,霄云忽然想起跟随自己而来的白老虎。
“想必霄先生在想着那只白sè生物吧!当rì我们师兄弟发现你时,的确看到了一道白影,不过白影的速度极快,我们都没看清是什么生物。”
霄云不禁腹诽:“贼老虎,不愧为贼,成jīng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