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节 同室操戈(2/2)
我想了想说:“都有。”
“哪个多一点?”他追问。
“兴奋多一点。”我说。
“很好!”安帅高兴地说,“告诉你,当年范巴斯滕刚来米兰的时候,第一次打德比,临上场前在更衣室,我见他一个人静静地坐着,就过去问他:‘马可(马可.范巴斯滕),你是不是很紧张啊?’其实当时更紧张的是我,我也是第一次。但你猜他怎么说?他说:‘嗯,紧张。不过我知道,只要自己在紧张的同时还有一点兴奋,哪怕只是一点点,我就一定能踢好。’小保罗,我希望你也一样。”
我脑海中浮现着天鹅王子的身影,对安切洛蒂说:“谢谢教练,我也是这样的。”
我们排队站在球员通道中等候出场,过了好久,国际的对手们才列队出来。蓝黑间条衫、黑sè短裤、黑sè球袜,米兰城的另一支强队终于出现在我的面前。
领头的是队长阿根廷人萨内蒂,他沿着队伍和我们挨个儿击掌致意。一个大高个从我身边走过,是马特拉济。比我高出10公分的他眼珠朝下斜视着我,坏笑着挤了下眼睛,接着走到前面和加图索谈笑起来。首发队伍最后是维埃里,他把裤带在腰间提了提,原地跳跃热身。
看到我,他说:“亚特兰蒂尼,小保罗,没想到真是你上了,加油哦。”
“你也加油。”我说着,心里还真不想给这辆坦克加油。
“记得那天的结果吗?3-0。”维埃里提起在好莱坞和我摇骰子占卜进球数的事。
我不以为然地说:“你很信那个?我可不信。”
在狭窄的通道里,聚集着两支世代为敌的豪门劲旅,但双方并没有剑拔弩张地对立,反而像熟识的朋友聚会一样,互相投以微笑,聊着闲话,直到工作人员通知出场。AC米兰队和FC国际队,昂首阔步地踏上圣西罗/梅阿查球场的zhōng yāng草皮。
这次理论上是国际的主场,在国际的赛季套票上有这场比赛,米兰的套票上则没有,所以按理说看台上“表妹”应该多一些。当我们走进球场,才感受到现场八万人掀起的气势是无法用人数来衡量的。此时的圣西罗,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南看台的红黑联盟在弗里奥大叔的率领下,用手里的彩sè版不断变换整个看台的巨幅画面,从米兰的十字城徽到AC米兰的队徽,从“MILAN”的队名字样到“16”的冠军次数。库拉乌迪等一干猛将点起红sè的烟火,一条条地在黑sè的夜空升腾,正好绘出了红黑间条的光影。北边的国际球迷也用他们的方式极力支持着自己的球队,蓝sè的主题随着无数旗帜和横幅,海浪似的向周边漫延。当每个人都在最大限度燃烧激情时,全场的气势对比只取决于双方忠诚的信仰、必胜的决心。这两样,势均力敌。
球场的大屏幕接通直播讯号,正面看台的重量级贵宾一一特写。贝卢斯科尼、加利亚尼、莫拉蒂、法切蒂、特拉帕托尼,还有……迈克尔.舒马赫!莫妮卡.贝鲁奇!……我此时伫立的地方,是一个多么昂贵的焦点!除此以外,更有一些我所在乎的目光,正面看台米兰太太团里的艾莱娜,南看台的弗里奥大叔、米兰妮、帕洛斯基,新闻直播间里的唐尼和玛拉,甚至驻守在米兰实验室多屏幕监视器前的鲁耶特博士,万里之外电视机前半夜看转播的父母、亲友,还有不知道会在哪儿的J先生。
现场内容暂停播放,大屏幕开始打出两队球员的号码和名字,主持人带领着球迷们高呼。与以往不同的是,米兰和国际的球员都得到了全场齐呼姓氏的礼遇,由此形成南北看台的分贝大比拼。两股声浪从相对的方向撞击在球场zhōng yāng,爆发的气场几乎要把草皮沿着中线撕裂开来。
我和舍甫琴科就站在这快要被撕裂的最前沿——中圈点旁,等待开球。队长马尔蒂尼通过猜硬币拿下了上半场开球权和选边权,米兰将在上半场倚靠着我们最铁杆的红黑联盟由南向北攻,希望下半场能在他们的面前取得胜利。国际也不吃亏,他们的背后也是北看台的“表妹”们。
这是意甲第5轮的最后一场比赛。此前,尤文图斯在主场被博洛尼亚逼平,已经连续4轮不胜,罗马双雄各自取得3分。然而对于这些信息,我们不甚关注,眼前的德比似乎是脱离联赛之外的一场比赛,一场堵上米兰城全部荣誉的对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