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磨牙洞(2/2)
石早划出九个组进驻这边的三个山洞,两个有水的湿洞小一些,每个里面住两个组,最靠东边的那一个干洞里面比较大,住进去了五个组。后来,他们向洞的深处走,发现三个洞在深处连到了一起,对此,他们觉得非常有趣,于是,便都很激动,而且将这消息很快就带给石早知道了。
但这样一来,却带来了新的问题,那就是这边的人去膜拜很不方便,当然,两个地方互相来往也是很不方便的。他们于是想了两个办法,一是在这边也立一个块巨石,画上神像,以便于随时膜拜;一是在两个地方之间打开一条方便行走的通道。
膜拜的事情倒容易解决,但修通到的事情就很困难了。石早便把大家都召集在大洞里,商议如何做这件事情。
“首先,要划上两条线,和两个人并排站时一样宽,然后,把两条线之间的东西搬走,一条道儿就出来了。”一个叫做石兜的机甲人说,他现在住在了山那边的干洞里,是干洞里的总管事。
“首先,对你这个提议,我觉得有道理。但是,对怎样才能划出这样的线这件事,我觉得不能实现。你说一下,用什么东西划,又怎样划呢?”一个叫做石机的机甲人说,他是住在大洞里的一个机甲人。
“首先,你的疑问有道理,我只是提出一个思路,但具体怎样实现,我还没有想。”石兜慢悠悠地说。机甲人的说话都这个特点,快不了,也简化不了,但他们似乎擅长于逻辑思维。
“首先,我觉得你们俩说的都有一定道理,其次,我觉得可以用线,但两根线不必要。再次,我觉得可以用很多石块摆出一根线,然后再沿着这一根线修,准行。”一个叫做石尤的机甲人说,他现在住在大洞里,归属在洞内最深处的那个组。
“首先,我对石尤提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一根线怎么知道修多宽呢?”一个叫做石界的机甲人说,他住在湿洞,管着一个小组。
这样的商讨经历了十几天时间,几乎每一个人都发表了看法。最终商讨的结果是:用差不多大小的石块摆成一条线,不好摆的地方要有两个机甲人负责看着位置和方向;然后,制造一些能够开山劈石的工具,然后,从两头开始动工。
有人突然想到,要是先摆线的话,负责看位置和方向的人等的时间太长了,便给石早作了提议。大家都认为提议有道理,于是,这个方案有调整了一下:先制造工具,然后摆线,再然后,就开工了。
计划做好后,他们又在一起商讨开山劈石的工具应该怎么做。这些机甲人还真有想法,只经过了三天的商讨,就想出了这些工具的样子,而且连选料以及怎么做都有了。随后,他们便一齐动手,除了晚上,白天一整天“丁丁当当”不停歇。经过了两个多月,几百套工具制成了,有些像现在的斧子,有些像榔头,有些像锄头,但比现在的这些工具大了足有十几倍,重量就更没法比了,一个最小的斧子一样的工具,差不多都有三十多斤重。
工程随后就开始了。由于工具都是用最硬的石材做的,所以,为他们开辟道路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为了保证线路的准确,负责看位置和方向的人不分白天黑夜,基本上原地不动,吃用都有人送过来。他们虽然不用干活,但却是最辛苦的,一直要等到工程结束才能离开。而这项工程从动工算起到全部完工,总共用了八个月时间。机甲人的耐力可想而知。
一年多以后,通道打通了。他们一举三得,既方便了来往,又附带做出了很多小石块,这些可是他们主食呀!而且,积累了很多建造技术和经验。
后来,他们在这个区间,在通道两旁,有计划地将很多怪石改造成为有间隔、有规则的建筑物,其复杂程度简直就像是一个很复杂的迷宫,而他们却是作为娱乐场所来用的,经常在此进行一些技艺活动或者其他所能想到的运动。
他们也对四个洞穴进行了修缮,而且起了名字。最大的起名为“磨牙洞”,两个湿洞起名为“水连洞”,一个干洞起名为“干连洞”。
十多年以后,一个机甲人的城邦便在这里形成了,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而最有特点的是,到处都可以听到“咣咣当当”的石头撞击或者金属碰撞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