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篇比较好的文章吧(1/2)
随笔
因为有点喝茶的习惯,上网看杂书的时候总喜欢泡上一杯庐山云雾茶,品尝清甜的感觉,实在惬意万分。。
近rì上火,不得不喝上几天的苦丁茶。茶极苦,起初并不喜欢,等渐渐习惯之后,我发现苦丁茶喝起来也别有一番滋味。人们都说苦茶中必有甘甜,只要细细的去品味,老实说我并没有品出所谓的甘甜,喜欢的仅仅只是苦涩本身而已。
生活就像手捧着的一杯苦茶,其实味道如何不重要,关键的是品茶的心情和态度。
我们早上七点多到新亚新汽车站坐车,画室四十余人几乎挤上一辆公交车,很不辛的没坐到位子,倒不是抢不着,不过车位有限,总得有那么几个人站着……还好路途并不遥远颠簸,大约半小时就到了目的地——夏莲。吹着凉爽的秋风,步入田间的小路,遥望远处升起的袅袅青烟,远离城市喧嚣的我,仿古被眼前的田园风光所感染,不知不觉之间,心中的些许浮躁也渐渐的平息下来。
在一个普通的小村落脚,全村大约二十多户人家。破旧的屋瓦中,岁月之刃划过痕迹还依稀可见。窄窄的巷道里,家家门庭大开,那一张张被时间沧桑的黝黑老脸旁,孩童穿着朴素衣裤,正眨巴着一双大眼睛,望着这些外来之客。村民大嗓门不觉嘈杂,可是却给我一种安详宁静的感觉。。
据说,最近便利商店也有半个钟头的路程。午饭没有着落,自然饿得慌,还好有一家村民摆出大锅煮起面条,热情的招待我们。
等待开饭的过程中,我带着速写板和炭笔想寻一处好风景画下来。正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出门干农活的老农恰巧从身边路过,头发半数花白,皮肤红的发黑,穿着一双漆黑的雨靴,手里还拎着一把大柴刀。见到我,老农好像异常兴奋,用一嘴方言与我热情的交谈起来。
我不会说土话,但毕竟在新余生活多年,听懂总是没问题的。可老农的语速实在够快,并且有些语无伦次,只是一个劲指着远处很偏僻的老房子说着,“毛、主席女儿…写字纪念…**万岁…“诸如此类的话语。我试图用普通话与其交流,奈何老农根本听不懂,最后他突然决定要带我过去。
沟壑纵横的老脸,穿的漆黑雨靴,手里的大柴刀,该不会是传说中的雨靴杀人狂吧……说真的,我很佩服自己的想象力,不过我倒不至于害怕一老头。
跟着他走到偏僻的老屋前,老农兴奋的对屋子比比划划,说着“其他地方都拆了……画下来做纪念……”之类的话。我感到一阵纳闷,不过看他老人家一副热情的模样,只好硬着头皮在纸上画了几笔。老农嘿嘿一笑过后,转身离开去了田野的方向,是截然相反的方向。他走几步就又回头冲我嘿嘿一笑,笑的很朴实。
整理老农的话,原来我才明白他的想法,这里的屋子大部分都翻修过一遍。唯有眼前这座得以保留至今,估计还跟毛、主席、**有些关系,本身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正是因为如此,老农才极力让我将老屋画下来做纪念——在它没有被拆掉之前。
我对老农颇有肃然起敬之感,心中不由感慨,一个普通话都听不懂的乡下苦农,住土屋,吃粗食,没有丰厚的物质享受,没有jīng彩的jīng神生活,背朝天面朝地,勤勤恳恳过大半辈子。可是,他并不是为了活而活。
那段流年,能遗落多少芳华。
他的记忆深处,是否也有一个尘封已久的梦想?
他的内心世界,是否也有一个始终坚持的信念?
我不禁想到,每当夜深人静、辗转难眠之时,有个人默默的看着某个方向,在窗户上一遍一遍写着那个梦牵魂绕的名字,或者一字一字的将自己的理想刻在卵石上发誓要为此而奋斗……不敢想象,如果在过十年、二十年、我的梦想是否还在,我的信念是否依旧坚固?
我总是将自己当成一个局外人看待周身的一切,喜欢一个人躲起来,沉默已经成为习惯。这种做法无疑是愚蠢的,身处局内当中,又何具有局外之眼?
我与老农没有区别,一介凡夫。
时间过得很快,始终没能画出一张像样得,早午两餐没吃什么东西的我早就筋疲力竭。
这个时候大锅面终于煮好,我没费多大劲就领到一晚,可惜土鸡蛋被抢光了。农家面放的作料很少,大锅熬煮过后,不过片刻汤汁全部蒸发,面条自然糊成一团团。凭心而论,面条的味道实在不尽人意,可是我还是吃下一大碗。
人最饿的时候,吃起东西来才最有味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