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车企有钱了,心思就开始多了(2/2)
人家不仅要搞发动机和变速箱,其他汽车零部件也要搞。
“尹总,我们如果是基于南山发动机的产品上去做再开发的话,那么肯定是不可避免的会侵犯他们的一些专利。”
反正现在公司账户上面有了一些钱,心思自然就要变多了。
南山集团,一缕阳光透过玻璃照在窗台边的万年青上,曹阳一边听曾婷婷给自己汇报,一边在那里给万年青浇水。
曾婷婷倒也是很清楚应该怎么去跟客户打交道。
除非是那种大排量的发动机,南山集团愿意卖,他们也有需求的话,可以考虑继续购买。
“短时间内,各个主机厂哪怕是自己去搞发动机,想要做的比我们更好,也是很难的。”
毕竟福特汽车和通用汽车早年也是大量的零件都自己做,后面慢慢的全部都剥离出去了。
“这一点,长城汽车和比亚迪都已经走在了我们的前面。”
当然了,大家的立场不一样,这也是没法说谁对谁错。
对曾婷婷汇报的消息,曹阳倒是一点也不觉得意外。
现在手中有钱了,他们的想法就更不一样了。
联合电子、电装、日立、法雷奥、德尔福、博格华纳等厂家,也都是可以生产大部分的发动机零部件。
“这两年暂时不考虑这个问题,等到后面星辰汽车彻底的站稳了脚跟再说。”
越是看到国内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尹川就越觉得奇瑞需要有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才行。
他有不少的方法可以对付那些想要摆脱南山集团的客户。
在他看来,航天三菱这几年能够稳住销量,已经不错了。
这个时候,对米川来说,销量比利润更加重要。
而奇瑞就更加不一样了,他们的车型,还有三成左右是使用原本他们自己的发动机。
但是自己改一改,到时候搞个1.4t或者1.8t之类的发动机出来,连排量都跟你南山发动机不一样了,到时候专利侵权官司可就没有那么容易打了。
没钱,你就不敢去找一些国外的机构去合作开发产品。
“像是比亚迪和奇瑞这些准备使用自己的发动机的客户,我们在产能供应和价格优惠方面,跟长安汽车这种长期合作客户,将会体现一些区别出来。”
“甚至成本方面,也跟我们同级别的发动机不遑多让。”
看到曹阳那么淡定的表现,曾婷婷松了一口气。
“我们推出来的产品,基本上是现阶段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产品,今后我们顶多再在这些产品的基础上进行一次技术更新,然后就可以考虑全力的转型去做混动发动机和电动车了。”
“这个情况他肯定是没有办法一直接受的。”
他自然是支持自己搞发动机研发的,要不然研究院的重要性会不断的下降。
“他们从1.0t到2.0t,各款发动机的性能都非常的先进,油耗还比我们要更低。”
“只有一些不是很重要的零件,或者是技术含量比较高,自己搞不定的零件,才从外面的供应商处购买。”
“现在看来是已经不满足以动力总成的内作,想要进一步的扩展其他零件的研究了。”
但是他也担心研发工作搞得太激进的话,到时候自己的产品拿不出来,南山集团又不卖发动机给奇瑞了,那他身上的压力可就太大了。
虽然自力更生,自己研究发动机,是自主品牌努力的一个体现。
“原本我们以为去年下半年推出了新一代的发动机之后,这个局面会慢慢的改善。”
“米川,三菱的发动机技术是非常不错的,我觉得如果你真的想要扩大业务,那就要想办法说服三菱总部将最先进的发动机技术导入到我们工厂。”
尹川也很快就找到了解决方法。
要是其他一些品牌力不够的车企也在用这款发动机,对紫微星的销量来说,显然不是好事。
“所以现在长城汽车、奇瑞汽车和比亚迪等公司,都加大了自主研发的力度。”
“然后我们可以通过技术合作的方式,来跟一些厂家商量合作。”
所以哪怕是4s店的优惠金额不是很大,卖的也都不错。
宋先明知道今天的会议主题就是讨论发动机和变速箱的自主研发的事情。
宋先明在旁边提醒了一下。
“我们可以从南山集团购买他们的汽车零部件,比如起动机和发电机,直接购买他们的产品,不就不属于侵犯专利了?”
自然而然的,也有一些其他车企有了新想法。
这个道理,他们也是理解的。
毕竟研发也是需要时间的。
特别是发动机的研发,不是几个月就能完成的。
张武超提出了一种更加灵活的方案。
没钱,你就没法大量的去招募一些经验丰富的研发人员。
销售部长米川太郎的心情有点不好。
但是曹阳的格局可没有那么大。
“可以是可以,但是这样子下来,很可能最终的成本比直接购买整个发动机还要高一些呢。”
至于零部件,发动机上的零件,可不是只有南山集团可以做。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至少在发动机这一块的业务,很可能明年达到了历史高峰之后,就会开始下降了。”
各个合资车企几乎都是有自己的发动机工厂。
“与此同时,公司也准备成立奇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专门去研究其他的一些核心零件,尽可能的让我们自己具备相关的研发能力。”
“陆桑,华夏的汽车市场这几年都在快速的增长,但是公司的营业额已经连续几年没有上涨,甚至还有所下滑。”
甚至很多东瀛企业都是这样子。
关键是跟历史同时期相比,他们的这些车型的售价更高一些。
只能说是商场上,各凭本事咯!
“枪打出头鸟!”
不管是奇瑞还是吉利,亦或是长城和比亚迪,今年的销量全部都是超过20万辆。
曹阳知道发动机是不可能吃独食的。
“包括变速箱,我觉得也可以试一试类似的方法。”
要把还处于研发之中的最新技术导入过来,那可是比登天都还难。
“这个趋势肯定是这样子的,不过只要我们的发动机产品的性能一直遥遥领先,业务哪怕是没有办法继续爆发式增长,也不会那么快下跌的。”
哪怕是竞争再激烈,顶多也就是生产跟东瀛一样水平的东西。
曾婷婷虽然也知道发动机这种生意,不可能一直不断扩大业务。
“当然了,你说的事情,我们也确实是不能完全不管。”
再过个几年,说不定就要大幅度的下滑了。
“南山汽车零部件想要获得订单,就要降低价格。”
“王总是搞技术出身的人才,比亚迪汽车大部分零件现在都是从外面购买的。”
国内需要外购发动机的,基本上都是自主品牌。
三菱作为一家东瀛企业,一直都是不愿意把最先进的技术带到华夏来。
“特别是他们的变速箱也是从南山集团购买的,这一辆车辛辛苦苦的生产出来,其实都是给南山集团挣钱了。”
那么后年开始的车型,肯定就有不少都是搭载了各个厂家自己的发动机了。
“这个世界不是只有黑色和白色,中间还有很多选择留给了我们。”
他就不信钱还买不到零件,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大家都是使用南山集团的发动机和变速箱,甚至各种关键零部件都还是一模一样的。
但是已经有了成功的模板在那里,需要耗费的时间也是大大的减少了。
虽然没有办法跟紫微星比,但是跟以前的红旗高端车比起来,已经很优秀了。
短时间内继续从南山集团购买一部分发动机是可以的。
“到时候我们集合几家的长处,开发一款发动机排量都跟南山发动机不同的,各种零件就可以比较自由的去购买了。”
“如果确实是要搞自己的发动机的话,我觉得是不是可以稍微取巧一下。”
“这种情况下,要让他们加大从我们公司购买发动机,是非常困难的。”
“至于三五年之后,那个时候我们也是有新一代的产品跟他们竞争。”
曾婷婷颇为肯定的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对此,南山集团内部也是能感受到这个变化。
尹川是铁了心要搞自己的发动机了。
在华夏工厂生产的产品,都是技术落后的产品。
“曹总,比亚迪最近几个月陆续成立了第十五事业部和第十六事业部,专门负责汽车底盘、汽车电子和汽车内外饰等零部件的开发工作。”
原本的比亚迪,就是秉承着能够自己做的零件,全部自己做的原则在发展全产业链的项目。
但是米川太郎听完之后,却是对这种操作没有信心。
这么一来,单车利润就比五六万的车子要高不少了。
斟酌了一下用词之后,米川把自己的见解跟陆斌说了一下。
“华夏已经有南山发动机这种掌握全球最先进发动机技术的公司了,如果我们公司不想那么快就开始走下坡路,要么就引入最新的技术,要么就是大幅度的降价,依靠成本优势争取一部分订单。”
米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