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2章 御书房的爭执(1/2)
第1142章 御书房的爭执
养心殿內,
宫灯闪烁,
灯火顺著光晕,在殿內散开,把御书房照的灯火通明,洛云侯简单的一席话,不光是震耳欲聋,更多是敢讲真话,敢讲实话,尤其是文武百官面前,倘若人人都在阿諛奉承,唯有一人如此,那说真话的人,就是不合群。
这些浅显道理,谁都懂,但谁有那个胆子,敢做说真话第一人呢,唯有户部江南清吏司主事徐长文。
顾阁老一番话,听得张瑾瑜有些皱眉,索性站出来,一抱拳;
“启奏陛下,臣等人只是在天牢里,安排在甬道內聆听,太上皇换做看守天牢官吏,独自入了天牢,和徐长文对话,臣如实稟告,太上皇问,必须要徐长文回答,字字发人深省,”
眼神看过顾阁老后,又道;
“其中顾阁老所言之事,臣再读一遍,我大武朝设官吏数万,竟无一人敢对太上皇言之,我若不言,.请大人將我的话,转问宋阁老,转问那些要驳斥我的百官,他们不言,我独言之,何为影射,我独言之,百官反而驳之,他们是不是想让太上皇留骂名,於千秋万代!”
郎朗正气,扑面而来,就算是戴权,都惊讶的微微张口,武皇更是倒吸了一口冷气,面色沉重。
“洛云侯所言,可是真的?”
武皇眼神飘落在眾人身上,堂下六人,以小阁老李潮生为首,尽皆一拜,
“回陛下,一字不差,確实如洛云侯所言,而且臣再来之前,比对户部记载的帐册,还是发现漕运衙门的亏空,至今还有约三百万两银子,不知所踪,另有刑部那边,严查的內务府帐册,多有织造局和转运衙门的亏空,不查不知道,一查之下,触目惊心。”
李潮生站出列,洋洋洒洒说了两个例子,查到这些,他自己也不敢再查了,一个帐册,掀开一角,已经是稻草填充,若是再查下去,还不知会查出什么,索性,就此打住,但查的那些帐册,文书,都已经抄录一份在府上,以做后手。
“启稟皇上,臣刑部侍郎常佐,也有本要奏,这几日,臣组织堂內人手,彻查江南送来的帐册,发现织造局的帐目,大有蹊蹺,在內务府接管以前,织造局曾多次开工,但產出寥寥无几,下官便去刑部大牢,提审製造局前主事秦生,此人乃是贪墨之罪押解进京,臣一问之下,才知晓內里的事,触目惊心。”
咽了下唾液,不敢抬手,让听得真切的武皇,眼睛一眯,沉声问道;
“他说了什么,触目惊心?”
“回皇上,秦主事说,织造局的织机,基本上没有停过,所织出的丝绸和苏锦,乃至於大批的锦布,都是给江南各大家族预备的,以金陵甄家为首,每年从佣户收上来的生丝,都是给他们织造的,所造的钱財,堪比內务府供奉。”
这才是最为关键的,內务府產业,弄了东西给他人做嫁衣,还欺上瞒下,殿內气氛陡然一冷,让武皇怒急冷笑,
“好啊,都是朕的好臣子,怪不得江南田赋一年比一年少,织造局更是亏空大半,就连盐税,也是苦苦支撑,弄了半天,朕的银子,都被他们给分了。”
武皇站起身,摸著桌上奏摺,摊开铺在桌上,
“你们听听,这是江南苏州知府马文秋,和扬州知府叶远昌连名上个摺子,说是江南税田缺少,要申请在此开垦良田,並且改田为桑之策,已经行了大半,说要把生丝价格提高两成,让利於民,呵呵,原来其中的道理,就在这呢。”
武皇冷笑两声,这才明白江南那边的事,不管收购生丝价格多少,最终的银子都会落入那些勛贵世家豪族手中,现在最缺的就是江南税赋,和织造局的利润,
瞧见武皇面色越来越冷,张瑾瑜也不安分,既然李大公子开团了,那他给添油加醋,也不为过,
“皇上,臣有话要说。”
“说,”
冷冰冰话语传来,张瑾瑜抬起头,目光坚定,
“启奏皇上,臣以为,当务之急,是选定一人,去江南收拢田赋,而后在彻查田亩侵占一事,对那些勛贵世家,出以重手,必要时候,可动用留守龙驤和腾驤两卫禁军精锐,再收拢织造局產出,必然可解国库亏空。”
斩钉截铁的话语中,带著一丝杀意,让原本就气闷的殿內,更添加一股肃杀之气,就连顾阁老都有些意外,户部亏空的口子已经堵不住了,若是不动用存底,就怕年底的养廉银都发不起了,可那些压箱底的银子,谁敢轻易动用。
所以,这一回,顾一臣竟然没有阻拦,让身边刑部侍郎常佐和大公子李潮生二人有些诧异,牵一髮而动全身,动了江南留守勛贵大族之人,京城里面,又该如何。
眼见著气氛越来越凝重,都察院左参议孟歷,脸色难看,这些事,督察员和御史台怎会不知,可若是真的彻查江南田亩一事,谁能说全身而退,尤其是吏部卢阁老那里,怎会交代过去,硬著头皮,走了出来,
“启稟陛下,臣也有话要说,”
“嗯,那你也说说。”
武皇心中依旧在权衡利弊,或许,应该用上金陵知府贾雨村的办法,售卖税田一部分,
“是,陛下,臣以为,侯爷所言在理,但以下官意愿,彻查不可行,不说江南各府,就算金陵郡城,尚且有四县受灾,还有江北五县凌乱,布政使和巡阅使二人,皆在京城,只有监察使苏大人一人在江南,独木难支,臣以为,应当填补江南官员空缺,先从金陵城一地彻查,其他地方,如苏州扬州等,暂且不予理会。”
话还没说完,就用官袍衣袖,擦拭额前的细汗,倒是身旁的张瑾瑜,却对孟大人有些刮目相看,可惜,江南案子一天不了,就不会有人敲山震虎,还有接任者又该是何人。
“洛云侯,你觉得呢?”
心中还是拿不定主意,武皇伸出手,不断地在御案上,用手指摩挲著桌上龙纹,查案不好查,遇上一些阻力,还不知道查到什么时候,若是换人去,谁更合適。
“臣以为,孟大人所言稳妥,但也不能让苏州扬州捡了便宜,臣以为,今年收购的生丝,还要再减三成,並且田中赋税清查,要明目张胆的去查,就是让那些世家大族慌张,人一慌乱就容易出错,金陵城苏大人,就有了用武之地,至於其他的,臣不知。”
眼看著洛云侯都赞同,孟歷心中稍安,总算是给卢阁老留了顏面,但后面的事,也不是他能过问的,
既如此,武皇又把目光看向堂下几人,问道;
“江南的事,刻不容缓,刑部那边,把江南的案子了结了,那位金陵知府贾雨村,让他戴罪立功,暂且官復原职,但布政使你们可有人选?”
看似是问询,未必没有敲打之意,顾阁老微微摇头,现在江南那边就是个烂摊子,又是卢文山的老巢,何须北边人南下,眼看著顾阁老不言语,李潮生哪里还能再等,抱拳出列,
“启奏陛下,臣以为,江南布政使位高权重,既要维护好江南官场安稳,又要替朝廷看好江南『钱袋子』,所以臣举荐翰林院王书义,此人乃是天宝二十年进士,为人果敢,刚正不阿。”
刑部侍郎常佐闻言,立刻附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