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6章 文官应对之策(2/2)
“陈公公,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更无不是的君父,第一句,是圣人说的,第二句,是今年正月,是皇上对首辅大人说的,公公若是认为不妥,下官收回便是。”
沈中新气势已经做了出来,殿內百官,无不佩服至极,换做是他们,尚且做不到这般。
“你,好啊,沈大人不愧是恩科状元郎,一张嘴,就是圣人之道,杂家真是领教了,马公公,你来接著问。”
陈辉脸色气的涨红,怒气冲冲坐了回去,而沈中新则是微微一拜,安坐在侧,司礼监马飞,听到臣公公的话,身子不由得一震,咳嗽了两声;
“咳咳,嗯,既然大家都写了驳斥徐长文的奏本,杂家的意思,不如就把奏本里的话摘出来,单独写成一本,然后由內阁,印在邸报上,发至各省,三法司和六部,也好以此定徐长文的罪啊。”
也不知是不是心中异样,临到嘴边的话,就成了和稀泥的態度,此言一出,吏部侍郎杨卓,立刻回应;
“马公公此言乃是正论,要不然,每个人把自己人的奏本念一遍,几天也念不完,陈公公,你觉得如何?”
几乎是將了陈公公一军,坐在高台上眾人,面上忍著笑意,就连张瑾瑜也瞧得有些诧异,果真是文官的嘴,天下无敌,一个侍郎就能懟的陈公公后退半步,这里面,可有六个侍郎,嘖嘖,今个案子,怕是遥遥无期。
早知道,来的时候,就买点零嘴带上,越想越好笑,只能端起茶盏,喝上一口压一压。
“下去吧,”
“是,陈公公。”
陈辉一声怒斥,眼神狠狠瞪了马飞一眼,立刻拍了桌子,转头看向吏部侍郎杨卓,问道;
“杨大人,你是管官员升迁的,也曾在户部借用一段时间,徐长文说太上皇天宝年间『贪吏横行,民脂耗尽』,你怎么看?你的摺子上写『徐长文所言,皆为夸大』,可去年京南賑灾,户部拨下去的粮款,到了百姓手里只剩三成,这也是夸大?杂家记得,去年京南官员调整,可都是吏部下的文书。”
杨卓脸色骤变,他没想到陈瑞会突然翻旧帐,去年京南賑灾的粮款被地方官剋扣,他怎会不知,本想压下来慢慢处理,谁知道,京南百姓被贼教蛊惑,揭竿而起,酿成大乱,所任官员更是被贼人所杀,如今被陈公公当眾点破,背后的阁老们又都看著,他只能硬著头皮回话:
“陈公公,去年京南之事,下官已命人彻查,涉事官员早就死於贼教之手,所谓是人死债销,徐长文说『民脂耗尽』,实是危言耸听,我大武朝如今府库虽不充盈,但各地粮仓尚有余粮,断不至於到『家家皆净』的地步。”
“哦?”
陈瑞起身往前走了两步,停在杨卓面前,
“那咱家倒要问问,上个月顺天府上报,通州粮仓有三成粮食发霉变质,这事是户部管著,吏部可知道吗?那些发霉的粮食,要是分给百姓,是不是能让他们少饿几顿?还是说,在杨大人眼里,百姓的死活,不如府库里的数字好看?”
攻守移位,若是外面不知道的人进来,还以为陈公公乃是记掛百姓的好官,张瑾瑜饶有兴致的想了想,通州的粮食发霉,必然是官员不作为,吏部侍郎,这位子坐的,太烫了。
杨侍郎张了张嘴,麵皮有些僵硬,却不知道该怎么反驳,这句话话戳中了要害——通州粮仓的粮食发霉,是因为官员看管不力,可他为了保住户部的脸面,一直没上报,如今被陈公公当眾揭出来,不仅自己要担责,还可能连累阁老。
这时,兵部侍郎卫占英站了出来,沉声道:
“陈公公,话不能这般说,南边战事紧急,通州作为存粮之地,首先就是安全,粮库官员怎敢出粮而晒,驳斥徐长文的话,百官皆有论定,其『穷兵黷武,劳民伤財』,下官在摺子里已驳斥他不懂军事,徐长文一介书生,不知兵事,妄议朝政,本就该治罪,但下官以为,审案当就事论事,不该牵扯其他官员的过失,否则岂不是本末倒置?”
陈辉瞥了卫占英一眼,语气放缓了些:
“哈哈,好傢伙,卫大人倒是护著同僚,可咱家问的是,你的摺子是不是真心实意,你说徐长文不懂兵事,那你敢不敢说,去年北地边军的军餉,拖了三个月才发下去,这事跟你兵部没关係?边军將士饿著肚子守边疆,你却在摺子里说『军伍整肃,粮草充足』,这难道不是欺君?”
卫占英脸色一白,他想反驳,却知道陈辉说的是实情,去年北地边军军餉拖欠,是因为户部拨款延迟,可兵部也有调度不力的责任。他刚要开口,就听后侧的大公子李潮生轻咳了一声:
“陈公公,今日是审徐长文的罪,诸位大人的摺子是否属实,自有朝廷法度评判,若一味追究其他事,倒显得咱们刻意针对百官,落人口实,这罪还定不定了。”
陈辉此刻意气风发,连续压制两位侍郎,但心里清楚,这位小阁老正是在给百官解围,转了转眼珠,既然气势做足了,那就上正事;
“礼部侍郎萧大人,你是管礼部的,按照礼制,你说徐长文有何罪?”
礼部侍郎萧子恩,性子隨和,被陈瑞这么一问,眉头一皱,看样子,陈公公不想放过一人,起身回道:
“陈公公,下官觉得,太上皇乃是君父,臣子不该妄议其过,徐长文此举,实是违背君臣之礼,罪不容诛,至於其他,下官不敢多言。”
“不敢多言?”
陈瑞冷笑,又道;
“你是不敢,还是不想?皇上让你们写摺子斥驳徐长文,是想让天下人知道,徐长文的话是错的,是谤君的,可你们倒好,要么避重就轻,要么睁眼说瞎话,这让皇上怎么放心把朝政交给你们?”
他话音刚落,后侧的刑部侍郎常佐,突然开口:
“陈公公,诸位大人並非有意欺瞒,只是徐长文的《治安书》言辞犀利,涉及太上皇旧事,诸位大人顾忌君臣名分,不敢直言罢了。依下官之见,不如先让徐长文自己辩解,看他是否真有悔改之心。若是他仍执迷不悟,再治罪不迟。”
陈瑞回头看了刑部侍郎一眼,心里明白,他是想把话题引回徐长文身上,免得百官再被追问下去,再这么追问下去,只会把六部官员都得罪光,但到了此刻,司礼监还怕这些,目光隨即定在末尾的户部主事徐东身上。
折返回了主审位子上,用力拍了桌子,这突然的响声,嚇了眾人一跳,尤其是张瑾瑜,手里端著的茶盏,都把茶水渐了出来,看样子陈公公是想乘胜追击了,斜眼看向身边的大公子李潮生,悠哉坐在那,也不知想什么,凑过去问道;
“大公子,今日庭审,这位陈公公可算是威风了,六部侍郎,懟了五人,就剩一个工部侍郎剩在那,这真是一人胜五人,何其精彩。”
拱火话,张瑾瑜没少说,现在算是明牌,司礼监和六部文官,已经站在擂台上了,就差一个裁判喊著开始,就能掐了起来。
“侯爷,莫要说笑,此番议罪徐长文,乃是奉了上御,陈公公这般卖力,实在是忠心耿耿,我等佩服至极。”
李潮生朝著皇宫方向,拱了拱手,神情庄重,似乎殿內爭吵的事,与他毫无关係一般,张瑾瑜眯著眼,暗骂一声,小狐狸。
“还是小阁老沉稳,但不知最后,给徐长文定的什么罪,或者说,李兄可有办法筹谋一番。”
问及徐长文的事,张瑾瑜瞬间变得小心了一些,之前那些,虽然是自己和两位大人所想,但具体如何,还需要看李潮生的主意,
“侯爷不必担心,俗话说置之死地而后生,有时候是死中求活,昨夜皇上给的四个字,明月清风,道家真言也是绝境中带著吉言,所以作为臣子,只能顺义,想来侯爷昨夜也是悟出了这个道理,”
嘴角微微一笑,指了指前面殿內情况,
“侯爷,此番爭论,针对的就是司礼监,落了陈公公的面子,可到最后,定罪的事,还是陈公公负责,就算咱们悟不出来其中道理,宫里面,未必没有”
话到此处,就不能再明言了,
张瑾瑜面色一松,看来昨夜孟大人和冯大人一起商议的事,八九不离十了,
“那就多谢李兄了,不过李兄刚刚是不是有些奇怪,陈公公刚让那位马公公接著审问,怎么这位马公公,却来了哪一出,以邸报行事驳斥,若是这样,全天下的官员都知道了,这里面,不知大公子怎么说。”
不知道其他人注意到了没有,张瑾瑜就想著此事有些不对劲,眼神诡异瞅著大公子,只见大公子眼神里闪过一丝笑意,轻声道;
“还是侯爷看的清楚,有时候,有些人,不一定一条路走到黑,比如走在路上,看到岔路口的时候,未必不能重新选一条路走,或许能好走了许多不是!”
张瑾瑜眼神一变,暗自吸了一口冷气,从司礼监釜底抽薪,文官这一手,厉害至极,看来,司礼监那边也不是铁板一块,不光有两位大內总管的人,就连文官的手也伸了进去,那这么说,內阁里面,会不会也有司礼监的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