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侯爷归来(2/2)
江风迎面拂来,吹乱阿殷的鬓发。她正想伸手去整理时,才蓦然反应过来,身后的沈长堂已经紧紧地与她贴在一块,她的两只手掌同样被他握在手心里,两个人之间一点儿空隙都没有,像是土地上连根生长的树。
脸火辣辣地烧了起来。
忽然,他松开了一只手。
阿殷正要暗自松一口气时,那只空出的手却抚上她的脸,指尖轻轻地触碰她的脸颊,又轻又温柔,将她的所有乱发拂到了耳后。
他在她耳畔问:“冷么?”
阿殷说:“有点儿。”
他又放下另外一只手,两只手环住她的腰肢,脑袋搁在了她的肩膀上,“还冷么?”
阿殷没想到他问她冷不冷,打的居然是这个主意!
当即道:“热。”
岂料他搂得更紧了,说:“可我冷。”过了会,又说:“当年与蛮夷一战,曾有一回被困在水上。当时是冬天,兵士们只能相拥取暖。我硬是扛了下来,如今想起若有你在身边,倒也不用硬扛了。”
阿殷听了,倒是有些恼:“原来我不仅仅要为侯爷侍疾,而且还得给侯爷当火炉。”
沈长堂闻言,轻笑一声,却说:“当年被困沧江,一来是恃才傲物,二来是年少轻狂。当时若有你在,硬冲也要破开敌军阵法。沧江寒夜,又怎舍得让你受这般煎熬?”
她怔了下。
没一会,耳根子又烧了起来。
他说这话时,手指倒是不老实,摩挲着她的腰肢,微微有些痒。她扭过头,想让他别动,未料却碰上他的唇角。那般轻轻的一碰,让阿殷整个人都僵住了。
不是僵硬的僵,而是像是被电了一下的僵。
有那么一瞬间,她觉得整个大脑都是一片空白。
岂料他却停了下来,望着眼眸水润的她,声音低沉沙哑地问:“当真有想念我?”
阿殷万万没想到他会突然来了这么一句,登时愣得连话都不知道怎么回。
她确实有想念沈长堂,只不过不是他想象中的想念,她只是看到自己的胸脯时会想起那位侯爷。至于其他时候,她没那么多时间去想。
她的怔楞让沈长堂很不满意,张嘴在她的唇瓣就是一咬,冷声道:“从明天起,每天刻一个本侯表字的核雕。”
阿殷睁大眼。
沈长堂问:“不愿意?”
阿殷问:“只刻名字?”
“还有相貌,刻得不好我要罚你。”
阿殷咋舌!
哪有这样的!
他又道:“刻得好有奖励,喜欢上回坐的马车么?我让人给你做一辆。外面朴素不张扬,里面别有乾坤。”
阿殷先前买马车来绥州时,确实打听过穆阳候的马车,只是那车商报出来的价格着实让人退步。阿殷当时便想着算了,如今听沈长堂一提,不由有些心动。
只是……
那样的马车太过贵重,她若收了便总觉得欠了穆阳候东西。
见她犹豫,沈长堂哪会不知她在想什么,狠狠地咬她的唇瓣一下,耳提面命地道:“本侯送你东西,不许认为欠了本侯。”
他一而再再而三地给阿殷洗脑道:“你是我的人,收我的东西天经地义。”
阿殷还想挣扎一下,然而挣扎不成功,嘴巴又再次被堵上。
这回吻得有点激烈,两人又在江上,一不小心两人齐齐地掉落在江里。沈长堂迅速把阿殷捞了下来,并取出信号弹,船舫很快驶了过来。
翠兰给阿殷送了几套衣裳过来,都是料子极好的,皆是袄衣袄裙,姜黄,橘红,缃色,樱草,皆是她偏爱的颜色。
翠兰又道:“侯爷让人依照姑娘的尺寸做的。”
阿殷应了声,自个儿换了干净的新衣裳。忽然,似是想起什么,又唤翠兰把先前湿淋淋的衣裳拿过来。
一摸袖袋。
……子烨送她的核雕不见了。
阿殷有点头疼,子烨送她的核雕估摸是掉在江里了,现在她在沈长堂的船舫上,让人去捞一个核雕显然不太可能。她只好暂且作罢,提着裙裾正要离开船舱时,言深走了过来。
“殷姑娘,我送你回去。”
阿殷闻言,略微诧异地抬了眼,问:“侯爷那边来了贵客?是邓公公的人?”
言深眼里闪过一丝赞赏,心想这殷氏好生敏锐,不曾与她说一分一毫,她便已洞察,先前若说因陈豆一事有几分敬意,此刻敬意几乎能溢满,语气也发自内心地添了丝恭敬,倒是开始把她当正经主母看待了。
“回姑娘的话,正是宫里的邓公公。如今夜色已深,邓公公此番过来也不知要叨扰多久,便先让属下送姑娘回去。”他微微颔首,带着阿殷往船舱的后方行去。
穆阳侯的这条船舫不小,船头走到船尾也有四五十步的距离。
此时船舫仍在江上,远处灯火连天,犹如一笔轻薄的暖黄。江中弯月倒钩,江光荡漾,一条扁平小舟摇摇晃晃地荡来。船舫搭下一条绳梯,言深想要扶阿殷。
她摇摇首道:“不用劳烦郎君了,我自己来便可。”
说着,径自抓了绳梯,动作虽稍显稚嫩,但也稳稳当当地落在小舟上。言深不由多看阿殷几眼,再次觉得自家侯爷眼光果真妙哉。
以前总觉得殷氏身份太低,永平里不管是侯府还是宫中的那关都不可能过得了。可现下又觉殷氏行事果断,为人聪慧且有勇有谋,倒是能为他家侯爷锦上添花。
阿殷回到上官府时,时辰不算晚,她提着言深给她的灯笼慢慢地往听荷园走去。
一路回来,阿殷知道了不少事情。
譬如真的陈豆已经死了,又譬如沈长堂来绥州是奉了皇帝的旨意,至于做什么,言深没有讲。许多事情言深没有明说,大多都是阿殷听出了言外之意。
与这些官家的人说话,阿殷摸出了个路子,听话不能听表面,一定得听言外之意。起初她还略有不适,如今来了绥州,接触了陆岚,是愈发适应了。
言深还有一事没有和阿殷说,不过阿殷自个儿揣摩出来了。
沈长堂忌惮那位邓公公,不愿让邓公公知道自己的存在。她今日与沈长堂重逢,话里行间他没有再提永平一事,想来是永平里的贵人不能接受她。穆阳侯母亲里的家信左一位玉成公主,右一位贵女的。他堂堂一位侯爷又岂会忌惮于一个太监?想必是太监背后的人。
阿殷想着,约摸是站在永平顶端的那位皇帝吧。
思及此,阿殷脚边一顿,看着黑漆漆的夜,无端生出几分凉意来。倒不是因为皇帝不喜她,而是因为穆阳侯一来,怕是不得安生了。盯着穆阳侯的人那么多,她一旦成为穆阳侯的软肋,那些明里暗里的人要抓的人第一个肯定是她。
阿殷握紧挑灯的竹竿,暗想从今日起断不能掉以轻心。
也是此时,忽有窸窣声响起,阿殷警惕地扫向四周,不着痕迹地取下灯笼,另一只手紧捏竹竿。树丛中钻出一抹月牙白的人影,阿殷来不及多想,手中竹竿使劲地砸去。
“……是我。”
上官仕信倒是没有躲,硬生生地接下,不是不能躲,只是怕挡了或躲了容易伤着她。
“子……子烨?”
他含笑道:“是我,别怕。”他侧了身,右手捏了竹竿,摇了摇,又温和地道:“这竹竿又细又轻,若真遇着心怀不轨之人,弃杆取烛,朝歹徒扔烛,博取逃跑的机会。”
见她望着他,又道:“说来也是我的不是,先前在树丛里掉落了一个核雕,找了半日还未找到便恰好遇着你了。”他扔了竹竿,又问她:“与你妹妹放了花灯吗?”
阿殷盯着他的左臂,问:“方才我可有打疼你?”
上官仕信动了动左臂,面色不改地道:“如隔靴搔痒。”
阿殷总算放心了,只道:“绥江江边很是热闹,我与阿璇走了许久。”想起穆阳候,她轻咳一声道:“后来遇上一故人,便让阿璇先回来了。”
上官仕信的目光从她身上的衣裳收回,又道:“时候不早了,你早些歇了。”
他没有提求亲的一事,让阿殷松了口气,轻轻地向他点点头,转身便没入听荷园里。他在原地站了半晌,才弯身拾起方才扔走的竹竿。
竹竿的上半截已经裂开一条细缝。
他提着竹竿回了自己的院落,唤来小厮,让他把竹竿扔远了。没一会,江满也回来了,掰开虚掩的门缝,探着个脖子,说:“少东家,我刚刚回来时见到百川了,少东家哪儿找来一支裂了半截的……”
话音戛然而止。
江满三步当两步上前,道:“少东家怎么摔着胳膊了?”
瞅着细皮嫩肉的胳膊多了一道紫青的长痕,江满皱眉道:“少东家,我来上药吧。”上官仕信搁下了药瓶,只道:“没摔着,是阿殷将我当成了采花贼。”
江满差点被呛死,瞠目结舌地道:“少东家您能当采花贼,我早就采了百八十的姑娘了。”
“别与姜姑娘提起,擦个药几日便好了。”
江满又咋舌道:“殷姑娘看起来玲珑小巧的,没想到力道这么大,换是姑娘被挨打,怕是能晕厥了。”
上官仕信却笑眯眯地道:“力道不大,怎能雕核?还能保护自己,一举两得。”
得,姑娘都没娶回来了,已经处处维护,他已经能预料到以后他们少东家娶了殷姑娘会是个什么样的场景了,怕是殷姑娘说一少东家也硬要把二说成一了。
此时,江满又道:“少东家,绥江上游的贵人是从永平过来的。本来他们守卫森严,我在外头盯梢了许久没盯出个所以然来。直到后来,少东家你猜我见着了谁?”
上官仕信道:“少卖关子。”
江满这才道:“我见到了邓公公,恰好听到邓公公的随从提起永平,方知包下上游的是永平贵人。至于是哪一位,倒不清楚。真是奇了,邓公公在核学里一待便是七八日,今日也不知听到什么消息,居然跑出来了。”
上官仕信说:“是穆阳候。”
江满更奇了:“少东家你怎知是那位侯爷?”
上官仕信向来温和的神色渐渐敛去。
上官家虽是核雕世家,但经营多年,能在绥州一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除了有当今皇帝的护航之外,他们还囊括了绥州一带的布业,米业等等。当初向朝廷进献宫缎时,上官仁逼自己儿子去打理此事,所以上官仕信格外有印象。当时绥州出了五匹浣花锦宫缎,颇得宫妃喜爱,然而宫妃众多,布匹却只得五,自是不可能人人皆有。也正因为这五匹浣花锦,令当今皇帝烦了一段时日,最后一恼了,通通都没要成,一律赏了穆阳侯。
这是小事,上官仕信也是从自己父亲口中得知的,也只有上官家的人才知那五匹浣花锦的独特,当初是误打误撞之下才染出来,后来想再染时,染布的师傅却因病离世了。
那五匹浣花锦,他前几年是亲眼摸过,看过的,今夜几乎是第一眼便认出了阿殷身上的衣裳是五匹浣花锦之一。
阿殷回了听荷园后,姜璇仍未歇下,见着阿殷换了一身新衣裳回来,不由问道:“姐姐怎地换了一身衣裳?料子真好,”她摸了摸,说:“好柔软。”
阿殷道:“不小心掉水了,便换了一身衣服。”
姜璇点点头,说道:“这衣服在商铺里估摸着也要不下十两的银子,侯爷待姐姐还是挺上心的。”
阿殷含笑道:“你前不久才说子烨好呢。”
姜璇红了脸,说道:“可……可现在我也觉得侯爷挺好的。”
阿殷问:“言深与你说了什么?”她晓得言深是个能说会道的,特别会说漂亮的话。姜璇便将言深的话一一与她说了,阿殷听了,嘴角难得抖了抖。
……沈长堂真是无所不用其极,打蛇打七寸,他呢,一出手就把阿璇给收服了。
核学里的十七位核雕技者都是佼佼者,阿殷一直盼着能见一见,一睹其核雕之精湛。元洪与阿殷说,想要真正融入核学,与其余十七位一比高下,还是得成为其一。
阿殷听了,更是勤学苦练。
来了绥州后,她见到更为广阔的天地,与陆岚斗核,参观核学的核雕,甚至是与上官仕信的相处,听他说核雕一事,她往往都能从中见到自己以往核雕的不足。
真正的核雕高手应该是不费一刀,不虚一笔,核雕神韵便油然而生。
这方面,阿殷自认还差得远。
又过了段时日,阿殷终于得到了通知。
姜璇喜滋滋地给阿殷挑衣服,边瞅边说:“姐姐,我可是打听过了。元家郎君擅长人物核雕,尤其是眼睛,雕刻得栩栩如生,听说曾经雕了个老人核雕,买主放在床头柜,不知怎么的,被吓得夜夜噩梦。还有兰家郎君,格外擅长精细的核雕,越是细小越是出彩。”说着,似是想到什么,她努努嘴,指向对门:“林姑娘从小习核雕,至今已有十二年,她从不雕刻其他事物,专攻山河核雕。”
阿殷微微一怔。
“山河核雕?”
姜璇点点头,说道:“我从江大哥那儿听来的,就是像姐姐之前在斗核大会上第三回合雕的核雕。”她低低一笑,又道:“要真论起山河湖泊核雕,又有谁能及得上祖父?姐姐每年生辰祖父送的核雕才叫神作,大好河山,尽在寸尺之间。”
说起来,姜璇有点眼馋。
阿殷给了她钥匙,说:“在床头。”
姜璇连忙摇头,道:“哎,我才不看呢。祖父的核雕水平太高,每看一回都觉自己雕刻的核雕是烂得一塌糊涂,太打击人啦。”
阿殷笑她:“有打击才能有进步。”
“我心态没姐姐好,打击了就不想再雕核啦。姐姐赶紧儿换衣服,核学那边也不知要出什么题目呢。早点过去说不定还能早做准备。”她取出一套浣花锦的袄裙,问:“姐姐穿不穿穆阳侯送的衣裳?”
阿殷嗔她一眼,说:“太招摇。”
“那我扔了?”
阿殷又嗔她一眼。
姜璇讨饶:“妹妹错了!妹妹哪敢随便扔!我锁起来,等姐姐下回见侯爷的时候穿上。”
姜璇并未一起跟来。
因为要去核学的缘故,她进不去,所以她索性留在屋里。
阿殷离开房间的时候,正巧碰上对面的林荷也出来了。有了前车之鉴,阿殷不再去热脸贴冷屁股,微微颔了首便往听荷园外走去。
岂料刚到门口,林荷拦住她。
她讶异地抬眼。
林荷上上下下地打量她,也不开口,就是那般目光灼灼地盯着她。
阿殷含了笑,问:“林姑娘早上好,要一同去核学么?”
她皱了眉,话也不说,直接大步绕过阿殷,很快便消失在阳光下。阿殷倒也不恼,拎了核雕器具的小木箱慢慢踱步过去。与剩余三位核学候选人的斗核来得有些突然,她昨晚才从师父嘴里得到消息。
阿殷只当是一种考验。
越是该着急的时候,她反而越能冷静下来。
给守门的侍卫看了令牌,又检查了小木箱,阿殷方进了核学。沿着小径一路走去,很快便到达了正厅。阿殷以为自己来得算早,毕竟提前了小半个时辰,没想到正厅里除了她之外,剩余的三位核雕技者已经来了。
元贝笑吟吟地与她打了招呼。
阿殷也回了个笑容,便直接在他身边坐下。
“小师妹今日可别手下留情,一战定胜负。”
阿殷笑道:“我早已盼能与师兄斗核,全力以赴方不负这些年所学。”
元贝啧啧道:“小师妹提起核雕,整个人便跟变了似的,总觉得像……像……”他一拍掌,道:“对,就是少东家。”
此话倒是引来林荷的瞩目,元贝噤声,好一会才指着外头,道:“哎,刚说曹操曹操就到。”
阿殷一望,上官仕信果然来了。
她一时间有点儿不自在,打从七夕那一夜后她便再也没见着上官仕信,想了一通话又被自己否决。今日一见,心中突突地跳,目光倒也不知望哪儿了。
元贝站起来,道:“少东家,来来来,请坐请坐。”
上官仕信望了阿殷一眼,收回目光时对元贝道:“不坐了,等会便要出发。“说着,却是看了林荷一眼,道:“阿荷,你回去换件衣裳,今日要去大屿山。”
此话一出,在座四人都微微惊诧。
上官仕信苦笑道:“我也是方才知道的,今日斗核的地点在大屿山。”
林荷显然是没从她爹口中知道半点风声,今日穿的衣裳虽然是窄袖的,但裙摆格外繁复,层层叠叠,还微微曳地,上大屿山的确不太方便。
接下来更令四人惊讶的是,出发之前,张公带着他新收的徒儿也过来了,正是先前与阿殷斗核败了的陆岚。
张公说道:“老夫瞧她颇有资质,便收作徒弟了。”
话是这么说,可在场的四人都知道张公能收陆岚为徒,定是与邓公公的关系离不开。对这种攀关系走后门进来的,不少人都颇为反感,对陆岚自然是没什么好脸色。
陆岚倒是不以为意,眼眸含笑,跟朵解语花似的。
元贝也不好意思不理她。
林荷从鼻子里冷哼了声。
阿殷听见了,瞧了林荷一眼,又被她瞪了下。这回阿殷只觉这位林姑娘顶多有点脾气而已,个性倒是有几分嫉恶如仇的直爽。
“大屿山?”
“回侯爷的话,正是大屿山。暗桩的人发现这几日邓忠的人都往大屿山走,跟踪了几日,暂时未发现要去大屿山做什么。”
沈长堂沉吟了半晌,方道:“邓忠来绥州向来只为核雕一事。”
言深迟疑地问:“依侯爷之意,邓忠这一回是奉了圣上的什么旨意?”
“龙意难测,不必揣摩。”他懒散地道:“本侯如今做好圣上的刀,便足矣。圣上让刀尖指向哪儿,红刀子不出来倒是损了本侯的脸面。”
似是想起什么,沈长堂又说道:“邓忠此人,有几分狡猾,不可掉以轻心。”
此时,言默进了来,道:“启禀侯爷,上官家今日要在大屿山上斗核,”一顿,“殷姑娘也在。”
沈长堂捏着荷塘月色核雕,唇角半扬起一抹笑。
“倒是热闹。”
大屿山是绥州周边最高的山,半山腰还有一座寺庙,香火旺盛。上官家的马车停在大屿山山角后,几位今日斗核的核雕技者便只能用双足爬上大屿山。
这会七月中旬,正是最热的时候。
五位候选人里,三女两男,前前后后地上山。阿殷以前没少爬过山,一路气也不喘地走在最前面。林荷是林公的女儿,打小便娇养着,哪里像这般爬过山,只是也不乐意当最后一名,拼了命似的往前走。
元贝看出林荷的心思,放慢了步子垫后。
山道早已被修得平整,一阶一阶的石梯蜿蜒而上,再远一些,还有专供马车行走的山道。有一辆马车默默地随行,本是有两辆的,不过第一辆早已上了山顶。第二辆马车里坐着的正是上官仕信。
他半掀开车帘,看了看爬在前头的阿殷,随即吩咐了江满一声。
爬到半山腰的时候,恰好又是晌午,日头正值毒辣。
上官仕信下了马车,绕过山道,分别给五人递了水壶,道:“先歇一会吧。”
林荷接过水,爬得满面通红的脸又红了几分,正想说什么,上官仕信已然转过身,对阿殷道:“再爬一个时辰,约摸便能到山顶了。”
阿殷点点头。
她以前便习惯爬山,此时也不觉得累,顶多是日头毒辣,出了汗,有点儿黏糊。
不过她一路上来,便一直在揣摩今日斗核的题目。
明明有马车能上来,却偏偏让他们自己爬,莫非是要在途中领悟什么?这般思考着,阿殷总觉得自己察觉到了什么。可一时半会,脑子里还是白蒙蒙的,那一片光亮便掩藏在白蒙蒙之后。
因此,上官仕信与她说话时,她也是分了心神的。
直到上官仕信朝她温和一笑,她才蓦然回过神,道:“多……多谢子烨。”
陆岚在一旁道:“少东家与殷姑娘果真是知音,已经熟到喊表字了。”
说着,不冷不热地看了林荷一眼。
此话一出,元贝略带责怪地看了陆岚一眼。林荷猛地起身,问:“何时出发?”
上官仕信道:“再歇一炷香。”
林荷一听,头也不回地往另外一条岔路走,只道:“我一炷香后回来。”
大屿山颇高,站在半山腰已能俯瞰整个绥州的景致。阿殷为了看得更清楚,攀上了一块巨石,眺望远处的绥州。此时正值晌午,阳光似是兜了一整盆闷热的暑气,将绥州遮掩得密密实实。
阿殷瞅着,忽然便想起了祖父。
以前祖父尚在人世时,极爱山河风光,时常在山里一待便是好几日,爬到山顶后,祖父尤爱凝望着山下的景致,一望便是一两个时辰。当时她还小,也不知祖父在望什么,只觉相同的景色望久了也无趣。直到后来,她方知山河美好,不同时刻有不同的变化,若不仔细凝望,难以发现变化之细微。
约摸一炷香后,阿殷下了巨石,回到原先的地方。元贝,兰铮,陆岚都已整装待发,阿殷问元贝:“子烨呢?”元贝说:“少东家去叫师妹了。”
又过了会,上官仕信回来了,然而林荷却没一起。
他蹙着眉,问:“阿荷回来了么?”
元贝摇头,问:“没找到她?”
上官仕信颔首。
陆岚问:“会不会是林姑娘先上去了?”
元贝道:“不可能,依照这回斗核的规定,必须得五个人一起上去。”此话一出,元贝又不满地看了陆岚一眼。若不是她从中挑拨,林师妹又哪会自己去生闷气?现在林师妹找不回来,他们几人也别想上山了。本来大屿山就高,如今已是晌午,等爬到山顶估摸侍候也不早了,他们还要斗核呢。
兰铮道:“我去找师妹。”
元贝也道:“师妹应该走不远,我去寺庙里看看。”
上官仕信很快拿了主意,只道:“大家都去附近找找,一炷香后回来这里集合。”微微一顿,他又唤了山道上候着的几个护院,让其中一个先上山禀报,剩余的也一起找林荷。
阿殷见状,眉头轻轻地拧了下,若有所思地望了望先前林荷消失的方向,步伐一抬,便往岔路口走了过去。上官仕信跟了上去,道:“你去哪边?”
阿殷说:“我方才见到寺庙旁有一片竹林,子烨可有去竹林里找人?”
上官仕信道:“我与你一道去。”
说着,两人也没搭理留在原地的陆岚,径直往竹林走去。待走远了,上官仕信问:“你是发现什么了?”阿殷低声道:“我与林师姐虽然只打过几次照面,但从往日看来,林师姐并非不守时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