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红利(2/2)
一般情况下每营辖五部,共五千人,设校尉一名。绝大多数营是驻屯地域或者荣誉称号,大多数不是常规编制,类似于后世将几个军临时组织在一起,组成某个兵团或者方面军,比如说赵宏前世徐蚌会战中的“黄伯涛”兵团,前苏联卫国战争中的“白俄罗斯”方面军。所以有时候两部编组到一起也称为营。
在五年前的黄巾之乱中,当时的皇帝赶忙编组了一部分部队,比如屯骑、步兵、越骑、长水、shè声等五营将士,和左、右羽林军一起拱卫首都雒阳。
而除了营以外,二五进制的番号大体是:以二进制的编组单位番号一般分“前,后”,或“左,右”。比如“左”队,“右”队。以五进制的编组单位“前”“后”“左”“右”“中”为番号,比如“左”屯,“右”屯,“中”屯
赵宏就觉得很奇怪,干嘛要古人一致推崇二五的编制呢?指挥五支部队的将领控制的部队太多,毕竟这个时代还没有无线电,用旗帜和传令兵指挥的情况下显的困难重重。指挥两支部队的将领则太过于少,两支部队倒是能指挥过来,不过将领的指挥才能在这一层肯定没有充分利用。
在前世泡贴吧,论坛的时候赵宏一直都有这个疑问。到了东汉末年赵宏才发现发现,这个时代的人其实不少还是挺迷信的,有点崇拜自己的手脚。二五进制仅仅由于人有两只手,而每个手都有五个指头的缘故。在这个时代的价值观中,指挥军队的最高境界就是达到如臂屈使的程度,所以百战名将往往带着自己这种美好的愿望,将军队设置为这种蹩脚的编制。
另一种缘故是这个时代的人算数很成问题,二五得十,十进制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计算军队总数。像后世一个班十二个人,这样三三进制计算对古人来说就是个不小的挑战,更不用说加上直辖的部队了。
作为战争的红利,赵宏不仅仅是升官,更赢得了了全寨的人尊敬。
在保集寨亭长秦晋的宣传中,赵宏被塑造为:当然首先是在亭长大人的英明领导下,挫败了井陉山反动派盗匪进攻的“战斗英雄”,同时赵宏在rì常工作中也成为一个顶三个的“劳动模范”。很快在全寨掀起了耕战学“赵宏”的运动。
作为保集寨人民心目中战斗英雄,自然是不能让“高、大、全”的英雄流血又流泪,特别是英雄还面临着住房困难情况下。保集寨人民响应秦亭长和亭父的号召,在抱着为“大同”社会添砖加瓦的思想下,经过全体人民的齐心协力,赵宏的新房子很快盖好了。
终于有自己的房子啦!正在王老汉家吃赵宏得知这个消息兴奋地将陶琬往胡桌上一推,转身就蹦出了王老汉的家,还没有几息的功夫就到了自己的新房门口。这时赵宏觉得脚有些不舒服的赵宏低头一看,才发现布鞋不知道什么时候跑掉了一只,自己正光着脚丫子出现在一众人的面前。
“小宏,你到底还是个孩子啊!”秦亭长用着长者的语气教训道,伸出了手臂,用手指指赵宏的满是尘土的脚丫。随即他又无奈的摇摇头,好久终于慢声细语地说了出来:
“下次记得把鞋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