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背水一战(2/2)
年喧闹既然与他无关,他倒是加用心,专心一志地照旧读书,现他每日都要写出两篇八股,用词上已经有了许多进步,不过徐谦志气不只是局限于一个秀才,因此总觉得不甚满意。
苏县令笔记,他已经消化得差不多,转眼到了二月,县衙已经放了榜文,今年县试之期已经择定,时间二月初八,距离县试只有五六天时间。
这时候整个钱塘县读书人都开始摩拳擦掌,那些早已有了功名希望看看今年县里有什么出彩人物,而那些尚没有功名则是决心冲击一把。
尤其是那些士绅人家,对县试尤为看重,这些人家人丁不少,每隔几年就有要进学后辈,虽说考上了县试不过是个童生,连秀才都不算,可是这对许多人来说,却是一次检验成果机会,士绅人家们能够县里立足,靠就是功名,有人家甚至有三四个秀才,还有甚至家里出过举人和进士,杭州这边著名士绅便是余姚谢家,这是杭州府乃至整个江浙公认豪族,人家之所以有如此声势,还不就是出了个状元公和内阁大学士?
县试虽小,却是通向府试、院试第一步,意义非凡,一些有名有姓士绅人家已经做足了准备,也同时打量今年对手,开始进行布局了。
不过这些都和徐谦无关,苏县令那边一下子失了消息,倒是让他定下了心,每日只是用功苦读,做好后冲刺准备。只是父亲到现还没有回来,倒是让徐谦有些担心,只是这时候,他又不便多问。
初八这一天,徐谦早早地换上了一身衣,赵梦婷则是给徐谦考蓝子里装上一些考试用品,笔墨砚台这都是必不可少,除此之外还需要带足食物,这一考都不知要多久,虽说县试不算正式考试,像是一次全县大摸底,可是也必须慎之又慎。
东西备齐之后,外头有人敲门,徐谦将门打开,却看到一个陌生又熟悉面孔出现,这人哈哈一笑,伸手拍了拍徐谦肩,道:“小谦儿居然长这么大了。”
徐谦忙道:“见过叔父。”
这人也是老徐家人,是老家里长,叫徐申,徐家是有名富户,此时徐申上下打量徐谦,道:“你爹有事,只怕赶不回来,所以特意托我来送你去应考,小子,想不到你竟成了读书人,哎,这世道真是乱七八糟。”、
徐谦对徐申印象顿时有些不太好了,这个家伙口没遮拦,一看就是没见过什么世面,这样人也就是靠着有几分浮财才做了个里长,乡里或许有几分威信,放到了县城就什么都不是了。
尤其是那一句你竟成了读书人,这世道真是乱七八糟,一句话就把徐谦踩了个乱七八糟。
徐谦不由问:“我爹呢?”
徐申道:“这一次徐家上下都动了气,有不少人家砸了饭碗,老太公那边差点没气晕过去,徐班头……啊不,你爹现焦头烂额,正想办法给大家一个交代,罢了,这些事你不要多管,你爹这么做,为不就是你能考个功名做个老爷?这一趟你好好地考,咱们徐家八辈子也没出过一个秀才,现这希望全部放你身上了。”
他又板起脸来,道:“实话和你说,这一趟你要是考中了倒也罢了,至少能给老太公一个盼头,可要是考不中,整个徐家又为此断了不少生计,只怕到时侯老太公吃不消,非要气丢了魂儿不可,到时候你爹……”
他话说到这里,这一次居然学聪明了,没有再说下去,又拍了拍徐谦肩道:“不想这个了,总之力就是,那些人糊涂,不知道改籍好处,可是我却知晓,东西带齐了吗?我们去考场吧。”
徐谦心里清楚,徐家换籍对许多徐家人来说都是灭顶之灾,可是这位徐申徐叔父不一样,他是富户,一直因为身份低贱所以被人瞧不起,现换了籍,却等于是提高了他身价,况且他家里有钱,子侄也能跟着读书,这就多了一个上升渠道,也难怪徐申对他如此热络。
本来进考场是需要里长作保,不过也可以去衙门里申请一张条子,现徐申既然来了,徐谦也就不打算去申请户籍条子了,直接和这叔父徐申一道直奔考场。
徐申帮徐谦提着考篮,一面兴致勃勃地说起乡里事,徐谦心里却隐隐担心,砸人饭碗如杀人父母,父亲乡里只怕要受不少罪了。
他叹了口气,随即又想,现想这些也没什么用,老爷子宁愿砸了同族饭碗也要自己考出个功名,自己这一次定要奋力一搏,这不但是给老爷子看,是给徐家阖族看,让他们知道,徐昌儿子将来前程似锦,只有这样才能把那些不满情绪压下去。</p>
<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