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无量月寺(2/2)
罗子义拉着步浩,匆匆离开了山林。
素衣老僧目送了他们一程,扭过头端起汤碗喝了起来。
“呵呵,真是不错。”
…………
两人离开山林后,又走了大概两个时辰,见天幕已黑,便寻了个僻静地方歇了下来。
步浩指了指罗子义背上的月芒剑说:“想办法把它藏起来吧,太扎眼了。”
“嗯,我知道。”
其实罗子义早已想好,只不过一直没觅得机会。
四下看了看,确定这地方比较安全。罗子义缓缓念出咒语,九龙尊鼎从口中飞了出来。
将月芒剑放了进去,赶紧将龙鼎收回,心里才算踏实了。
两人都已疲倦不堪,找了处藏身的好地方,迷迷糊糊睡了起来。
…………
*************
朝阳初上,天际大亮。
昨夜睡得安稳,起来时jīng神振作不少。匆匆吃了点东西,便再次上路。
根据素衣老僧的指点,两人走了大半天,终于看见了那座双驼峰。
翻越过双驼峰,一眼便看见了座古刹架与两山腰之间,气势恢宏。
古刹四周众峰耸立,溪水环流,林木茂盛,景致格外的幽雅。最奇特的是寺门面对处有一潭宽阔的大圆湖。湖水在rì光的照耀下恍若一面仙镜,两人从远处走来,第一眼便从圆湖中看到了古刹,神奇至极。
不难想象,晚夜月光洒下的时候,这里又会是怎样的一番唯美景观。恐怕寺宇的名字便是由此而来的。
寺庙前半部在平地上,后半部则沿山而上,步浩与罗子义只见其黄墙耸天,延绵无际,不知其大几何。
越过黄墙,刻有“无量月寺”的石碑拔地而起,yù与天齐!如此之大,二人又岂知道,这石碑原本是单独的一座小峰,后经人开山凿刻而成,才能显示出如此的磅礴大气。
拾级而上进得寺门,立即自觉矮小,连跨过一条门坎也得使劲搬腿。谁也走不完它的殿阁和曲廊,数不尽它的佛像与石阶。
偶尔遇到僧人,也是点头含礼,没有一点大佛宗寺的架子,令二人心里顿生好感。
寻人问得知客殿的位置,两个少年便自行找去。
行走间路过一个厨房,罗子义与步浩趴窗打量,看见那灶台上的饭锅之大,几若圆池。附近碗橱上的吃饭家式多得数不胜数,看得二人腰酸背痛,眼花缭乱。大概估算一下,至少也要供上数千人的饭量,才能配得上如此规模。至于寺内到底有多少人,罗子义又想到了那些辟谷不食的僧众,不禁膛目结舌!说是有万人之多恐怕也不为过吧。
到达知客殿时,通过殿内的小沙弥口中得知,今rì是初十四,无量月寺是不会客的。而明rì是八月十五“回佛”的rì子,寺内所有的僧众都要聚集于无量殿参拜佛祖,更不能会客了,也就说起码要等到后天。
听他俩说要见水月方丈,小沙弥连连诵念佛语。外人也许不清楚,无量月寺的水月方丈早已下挂袈裟,不任此职了,似乎应该在闭关。而现任方丈的是智禅大师,轻易是不会客的。外人如果想见他,要办的手续太多太多。
罗子义心中郁闷,见个老和尚怎会这么难!通过小沙弥找来殿内管事的询问,也是如此。
被安排在厢房住下,知客殿管事说会将此事向上禀报,但需耐心等待才行。
也罢,既来之则安之,那就等几rì再说吧。
两人受了斋饭,又四处观光了一下,才回到厢房歇息,时辰已来到初黑。
厢房内供有一尊普贤菩萨,步浩不认识,心却虔诚,跪在蒲团前“梆梆”“梆梆”磕起了响头。磕完以后抬头细细打量,嘴里自言自语道:“这尊菩萨长得好生和善,一定是以普度众生为己任的。”
罗子义听见了他的话,朝那看了一眼,不屑的说道:“你第一句话就说错了,但后一句也算个半对。”
步浩挺好奇的,知道罗子义懂得多,但听他批评自己说错了话,嘴上则很不服气:“我说这菩萨长得和善怎么啦!有错吗?”
“哼,大错特错了。”
步浩再次看了看那佛像,疑惑问道:“哪错了?”
这时罗子义装得一本正经,盘膝坐起,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菩萨的长相是由自己来决定的。”
“自己决定?”
步浩更好奇了。
罗子义点点头,合十的双手仍未放下。
“只是一个表相而已,皆唯心所现。菩萨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都是随众生而化。如观音菩萨,众生应以长者相膜拜他,菩萨就是一位老人的样子;以童子身膜拜他,菩萨就化现为一个小孩....所以,都是根据你自己,你希望的是什么样子的菩萨,你见到的就是什么样子的。因此观音有鱼篮观音,有水月观音,有白衣大士,还有慈祥女子象、也有男相、国王相、力士相等等等等。”
“懂了,菩萨其实就是人的心。”
步浩这话说的很轻,却把打瞌睡的罗子义惊得浑身一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