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坐而论道(2/2)
“既然刘同志执意如此,那就不要怪我老头子从中作梗了?”凤钰琪语气不善的说道。
“凤老先生既能窥破天道,何以对八国联*军侵我华夏、烧毁我圆明园、鸦*片荼毒、甲*午败rì、rì军侵华此等种种视若无睹呢?”刘健不无讥讽的说道。刘健听了凤钰琪的说话,就知道这个凤钰琪老爷子之研易水平或得其道,未得大渐,言辞之中,对错各半。但其为山下村的原生态之心,刘健感其可嘉,只觉得这个凤钰琪是一个怪老头罢了。
听到刘健的说话,凤钰琪的脸上就是一红,顿时被噎得说不出话来。他虽然有一些道行,却力有未逮,看到的也只是一鳞半爪,更枉说扭转乾坤的了。只是,这个刘健年纪轻轻,言辞之间竟然是如此的凌厉,倒是出乎凤钰琪的意料之外。而且,听刘健的言辞之间的意思,恐怕其修为更在自己之上。不过,凤钰琪还是很快的冷静了下来,接着说道:“我倒想愿闻其详。”
“天地之道,yin阳互转,yin消阳长,阳消yin长,东渐西显,西渐东显,交替而存。昔有蒙古成吉思汗西征欧洲,前有八国联*军东征华夏,礼尚往来而已。今西方rì益得道,金得火淬始成利器,昔rì的坚船利炮,变成今rì的航空母舰以及火箭导弹,可谓是金得其时而得其用。然我华夏虽失地运,却睿智犹在,昔rì之痛未尝重尝,今不过是奋起直追而已。虽行有失度之处,因人有异,未尝因噎废食。
今rì之历史cháo流,大势所趋,岂是尔我等人所能逆转。君子立乎天地之间,大多顺势而为,因势利导,方是明智之所为。尔虽隐于深山野林之中,心忧天下黎民百姓,却未尝了解今rì西方之强盛,今西方的巨轮,高约十七八层楼,宽约如同外面的三个晒谷场,上有飞机zì yóu起落,下能安放一百多架飞机,各种火器不计其数,内养兵士数千,年之有余,无须靠岸。更有火箭利器,一rì千里,朝发夕至,突破时空,瞬间转移。
所以,天下万事万物,其来之道,得失利弊各半,任尔取之。”
不得不说刘健的一席说话,让凤钰琪振聋发聩,如梦初醒。虽然凤钰琪窥破兑卦的气运地运,忧心刘健带来的风气,破坏这个平静的山下村彼此宁静的生活习惯。但是,一直听到刘健说到外面的变化,出乎自己的意料之外,才明白到刘健不是在危言耸听。他是长期研究《易经》的,虽然想象与实际存在相当的差距,但是,刘健的说话让他真正了解了实际的情况。凤钰琪研究这么多年的《易经》,每每遇上兑卦,气运就变得十分之糜烂,百姓深受其害。华夏与西方不同之处在于,西方人可以将自己的yin私摆到大家的面前,让你看了也不要紧。这就是兑卦的意义,就是无耻、摆明了。骨子里男娼狗盗,说不过之后,就开始露出狰狞的獠牙,动手来强抢。但是,华夏人就不同了,华夏人比较含畜,讲究光明正大,堂堂正正,这就是艮卦的意思所在。凤钰琪没有想到刘干部竟然对《易经》的了解有如此之深,是以,沉吟了片刻之后,朗声的对凤和伟说道:“小伟,你去将我多年珍藏的普洱茶叶拿出来,让刘同志尝尝。”
凤和伟的母亲正拿着凤钰琪的茶盅走了过来,看到自己的儿子,诧异的问道:“小伟,你干嘛去呢?”
“妈,老爷子让我去拿他珍藏多年的普洱茶茶叶给他。”凤和伟自从懂事开始,就没有见到过自己的父亲如此的好客的,即使是他的姥爷、姥姥以及舅舅那些人,也没有这个待遇,可见,刚才他和刘干部那些天机般的打着机锋,是被别人说服了。是以,凤和伟的脸上带着一丝兴奋的说道。
凤和伟的母亲他的儿子的说话,双眼突然就是神采飞扬,更加坚定了自己心中所想。
刘健喝着凤钰琪亲手泡的普洱茶,然后说道:“这个陈年的普洱茶对身体里面的消化肠道大有好处,等于清洁里面的腐陈。”
凤钰琪只知道喝茶可以养生,却不知道还有清洁腐陈一说,于是笑着问道:“刘同志,你对茶道也有研究?”
刘健笑了笑,说道:“研究不敢说,应该是有所了解吧。”
两人喝了一通茶之后,凤钰琪这才问道:“请问刘同志,如果山下村给你来发展,你的规划是怎么样的呢?”
听到凤钰琪的这句话,刘健知道,这才是两人之间真正的问题所在。
“老爷子,我是这样想的,山下村里面都是农田,是山下村所有子孙后代赖以生存最基本的地方,所以,我想,老爷子你是不是出面让大家签一个共同遵守的协议,就是无论将来山下村的发展有多么好,都不能将房子修道外面的农田里面去。是以,我想将山下村在村口外面的几座山推平了,用来修建工厂,这样既不会破坏山下村的整体环境和形局,又能改变大家的生活水平。”
凤钰琪是研究《易经》之人,刘健所说的在村口外面推平几座山,那里是山下村的外明堂,虽然对山下村有影响,但总比破坏整个山下村的形局要强得多。是以,听到刘健这么一说,凤钰琪立刻就拍着自己的大腿说道:“这个办法好呀!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凤和伟和同登母亲听到老爷子突然大喊一声,有些莫名其妙的望了凤钰琪一眼,但见的老爷子一脸兴奋的神情,却又想不明白好在哪里,随即摇了摇头,觉得这两个人神经兮兮的,都不知道在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