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小偷(2/2)
谢聆想岳一凡曾在岳阳楼出现过,便骑上马,来到千古一楼——岳阳楼。
岳阳楼紧靠洞庭湖畔,三国东吴所建。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
谢聆登上岳阳楼,坐东向西,面临洞庭湖,遥见君山。周围走廊,三层三檐,屋顶为四坡盔顶,屋面上凸下凹,覆黄琉璃瓦,翼角高翘。楼前两侧左右与楼品字并列,有三醉亭和仙梅亭作为陪衬。
只见壁上或刻或挂无数书画,谢聆一一望去。其中以范仲淹《岳阳楼记》、杜甫的《登岳阳楼》,为千秋绝唱,最为有名。
突然看见一副字,谢聆平平心动,只见上面写道:
“衡州情断,江南何处,尚余几人风流。绿窗朱户,十里烂银钩。莫名刀剑相向,哪里忧、百万筹展。长驱入,歌楼舞榭,风卷落花愁。
刻骨铭心事,搏命玉笛,扫地俱休。幸此心未化,犹在腹中。破敌聆妹何在?空惆怅,相见无由。从今后,梦魂千里,夜夜岳阳楼。”
署名岳一凡。谢聆看了,心中一阵阵发酸,几乎便要落泪。心道:“岳大哥果真来过这里。”
谢聆此时是一筹莫展,不知如何是好。在岳阳楼上眺望洞庭湖,思躇一阵,景sè再美也是无心观赏,身边站着一个姑娘关注自己也没在意。下楼想道:“丐帮人多势众,消息灵通,还是此处下手。”
正想回君山找张忠善帮忙,身旁一人似乎站立不稳,撞了过来。谢聆何等身手,极其优美的一个转身,手臂一支,挡住那人。
那人扑倒在谢聆脚下,一动不动,谢聆伸手去扶,那人摇摇晃晃的站起,道:“多谢姑娘。”谢聆已然换了女装。
谢聆含笑道:“不客气。”
那人低头便走,自谢聆身边擦过,谢聆便要离开,那人突然转回,指着谢聆的鼻子,说道:“你这姑娘长得白白净净的,怎么手脚如此不干不净?”
谢聆莫名其妙,说道:“你说什么?”
那人大声说道:“大家来评评理,来来来,各位乡亲,她偷了我的东西。却不承认。”百姓最爱看的便是热闹。而小偷是一个大姑娘更是少见。而被偷的反而贼眉鼠眼的。众人围成一团,只感奇怪。指指点点,或不信或不屑。
谢聆只觉面上发烧,怒道:“我哪里偷你的东西了?”
那人将上衣撕开,道:“我放在这里的一贯铜钱,刚才还在,你扶了我,就没有了,你说,不是你偷的,难不成自己跑掉的?”
谢聆侧身道:“你把衣服穿上,有话好好说。”
那人不理,道:“你把钱还给我!”
谢聆正待分辩,岳阳楼上传来一阵女子的惊呼声,道:“我的钱囊呢?我的钱囊不见了。”
谢聆感觉不对劲,却又实在不知问题出在哪里。那人喊道:“这位妹子,小贼在这里,你看看是不是她偷了你的钱囊。”
谢聆冷哼一声,只见一个女子步如莲花,缓缓下楼,身段极好。
那女子一脸的焦急之sè,走路却是不紧不慢,谢聆朗声说道:“我确实不曾偷你们的钱财。”
那人撇嘴道:“世上小偷哪有承认自己偷东西的。”
“那你想怎样?”谢聆说道。
那女子走了过来,说道:“只要姑娘拿出小女的钱囊,小女不怪姑娘,更不会送官,谁都有困难之时。”
谢聆无奈道:“我真的没偷。”
那人指着谢聆的腰间,道:“分明就在这里,你还想赖?走,去官府。”
谢聆毫无畏惧,道:“我正找不到说理的地方。去官府去便是。”小手不由自主的在腰间一摸,顿时怔住了。
那人见谢聆的表情,更加坚定去官府的决心,道:“那走哇,你怎么不走了?脏物还没来得及处理吧?不敢去了?”
谢聆自腰间拿出一贯铜钱,一个淡红sè的钱囊,奇怪道:“这是什么?怎么在我身上?”
那人两眼泛光,道:“这不就是我的铜钱吗?还说没偷,怎会在你身上?”
那女子也怯生生道:“那……那钱囊……正是小女之物。”
谢聆只感到一个头两个大,说道:“我不知怎么会在身上。你们……”
“我们什么?难道是我们把东西塞在你身上的?”那人生气道。
谢聆心道:“这怎会在我身上?有人在我身上放东西竟能毫无知觉?”不由一身冷汗,如果对方不是在身上放东西,而是给了自己一刀,也不是绝无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