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活体金属?(1/2)
第82章 活体金属?
送走考古基地的同事们,李开阳回味着伯乐的意思。
射电望远镜主要用于接收天体射电波段辐射,还可以兼作信号发射器使用。
国家的情报部门只要顺着伯乐提供的信息去查,很快就能找到射电望远镜的使用记录,到那时候所谓的彭格尔老巢就会水落石出。
接下来便是筹划科研船探索太阳的事宜。
以前的探日卫星都是环绕在地球轨道附近观测太阳数据,从未能真正接近太阳。
想要靠近这颗四十七亿岁的中年恒星,就得搞定几个关键的问题。
首先是动力,无论是舰队、科研船或是工程船,都要有足够的动力可以挣脱太阳引力,否则被恒星捕获以后,下场只有被扯烂。
其次是材料,太阳作为一个气态行星,氢元素无时不刻不在聚变中,粒子运动的速度造就了它的高温。
最外侧的日冕层达到了几百万摄氏度的高温,即便舰船有足够的动力靠近太阳,高温也会将一切融化。
卡斯合金最高能承受一万度的高温,虽然远远超出了地球上的所有材料,但是想要突入日冕层来说还是差得远。
不仅要继续研究活体金属,工程学的材料科技还得再突破,两者结合,才有希望突破百万度的界限。
他先是在一堆材料学科技里选了三级科技,【工程学lv3材料科学耐钢材料】,这种材料质地坚韧,耐冲击,可以承受十万度的高温,就是加工过程中卡斯合金的费有点高。
目前星球合金产能不足,预计半个多月才可以完成一艘科研船的改装,想要改装星海舰队,那还得将近一两年的时间。
他有想过把卡斯合金的生产线升级一下,提高生产效率,但是新的技术需要用到一种叫易爆微粒的物质。
这种物质单位能量效率高,可以在瞬间爆发出巨大的能量融化矿石,但是采集、运输非常困难,需要用能量场稳定才可安全使用。
李开阳已经拥有了微粒稳定化的科技,科研船在月面发现了少量的易爆微粒,正在小心的开采中。
预计再采个一年,就可以升级第一条卡斯合金生产线了。
届时产能翻番,合金不足的情况会有所好转。
“哎。”
直到步入星海,他才发现地球真是个足够微小的地方。
十艘舰船,看似可以碾压地球上的一切武装,但是等它们升至太空,与地球的体量对比起来,甚至连一颗玻璃珠的大小都没有。
就这么点的舰船量,还是人类费了多少生产力才折腾出来的。
好在星河灿烂,他可以发挥国人的传统美德,种田种出太阳系,慢就慢点吧。
时间一晃而过,转眼来到三月末,考古基地那边传来了一个振奋的消息,关于活体金属的踪迹,找到了!
汇报消息的是个年轻的小伙子,直播联线时还在发掘现场工作,背景就是李开阳熟悉无比的时间神庙残骸。
警告碑汲取能量的地方。
“我们对警告碑残留痕迹进行了保护性发掘,这是探路机器人传回来的音像资料。”
残留痕迹指的是一个水桶般粗细管道,李开阳那晚看见警告碑伸出的电缆正是顺着这个通道汲取能量。
探路机器人传回的资料显示地表之下的土层并没有什么特别,直到三十米的时候,强光照射下的镜头里忽然闪过了紫黑色的甲壳。
李开阳的鸡皮疙瘩又泛了起来,那是一群马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