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豆腐捞(2/2)
谢斌看了一会,指着一件竹雕渔翁卧船摆件问道:“这件多少钱?”
“这个……”摊主这下子不敢狮子大开口了,迟疑一下才说到:“八百块!”
八百块价格不算太过分,毕竟这里不是岛城,而是南都,有钱人多,舍得钱也多。主要是这件作品确实不错,竹雕因为材料特性,主要是做笔筒之类玩意,像这样摆件是比较少。可以看得出,这作品作者是了好多心思才完成,虽然是模仿名家作品,但是也难能可贵。
倒不是说谢斌做不出来,主要是想支持一下同行。话说刘老爷子那样高手到了谢斌摊子上都要拿两件作品表示一下心意呢。这也算是这一行手艺人,这个浮躁社会里保留下来一点尊重吧,不是因为别,而是因为这一手手艺。这年头,还愿意干这一行真心不多了。
“这是自己刻?”谢斌一边付钱一边问道。
“是啊,家传手艺,好几代人了呢,从我爷爷开始就这朝天宫摆地摊了,”摊主骄傲说道。
谢斌惊讶说道:“还是老字号了,呵呵,不容易,生意怎么样?”
“还勉强吧,我爸爸干了两年不想干了,去夫子庙那边开了一家小吃店,我留了这里,比上班自由点。”
谢斌点点头,这话不假,他跟这位摊主算是同一辈人了,父辈那一代正好是手工艺落寞时候,放弃也是可以理解。从世纪开始,手工艺热潮先是一线城市开始涌动,而后才慢慢扩散到全国范围。而南都作为国内文化氛围浓厚城市之一,这里生意肯定不会比谢斌岛城时候差。
随后两个人相互自我介绍一下,竟然都姓谢。或许是因为这个缘故,两个人很就变熟络起来,很就又聊到了竹木雕刻上。
聊了半天,谢成文突然一拍大腿,“好啊你,原来也是一位行家,刚才竟然敢消遣我。”
谢斌赶紧拱手赔笑:“文哥,莫怪莫怪,看到熟悉行当开个小玩笑,千万别当真。”
“哈哈哈,当真就不跟你说这么多了,”谢成文爽朗一笑,“你以前也是做竹木雕刻?”
“是啊,两个月前还岛城古玩街上摆地摊,卖点手艺养家呢,”谢斌有点感慨说道。
“竟然还是同行,真难得,那现做什么?不做雕刻了?”谢成文问道。
“嗯,岛城比不了南都,赚点钱刚够生活费,总得找个能养家工作呢,是不?”谢斌这话水分很大,其实要说按照他岛城时收入,已经算是高级白领水准了,要是再时不时发点横财,谢斌养家是绝对没问题。只是谢斌有了异能,又发现了一条赚钱路,自然不愿意继续摆地摊了。
谢斌不怕摆地摊,但是却怕因为摆地摊而被别人看不起,尤其是他还没有娶媳妇呢。要是人家因为他工作而不愿意嫁给他,他上哪里哭去?
“唉,这一行都不太好干啊,还不如那些打着古玩名义卖工艺品呢,”谢成文感同身受叹道。
谢斌点点头,这倒也是,岛城那里看不出来,可是这朝天宫内小贩们,生意格外红火,甚至好多人知道这些都是赝品,也愿意个几百块买两件玩玩。真品咱买不起,赝品还买不起?好多人就是抱着这样心里到这些著名古玩市场来买东西。还有一些就是纯粹出来旅游,买点纪念品而已。
这南都朝天宫和都潘家园一样,已经不单纯是一个古玩市场了,而成为一个城市名片,人们来到这里总要想到这地方看看,然后个三五百买点小纪念品。
当然,还有一些就是纯粹肥羊,存着到古玩街上来捡漏念头过来,然后喜滋滋捧着一大堆赝品回去了。
有人问了,这个年代,还有这样傻人?您别说,还真有这样人,但是不能说人傻。毕竟古玩这一行,需要很专业能力和知识才能玩转。可是好多人喜欢古玩但是又没有经过系统学习,怎么办?自学!好多人网上书店自己学了一段时间以后,觉得能力可以了,自信心爆棚,就想到这里闯闯。
结果自然不用说,这是手变成老鸟所必须经历一个阶段。打眼交学费那是必须,就是那些有名行家们,那个不是从打眼吃药摔跤交学费一路走过来?您问问马先生有没有摔过跤?就连郭沫若那样人都有过打眼经历,别说其他人了。
几乎每一个雄心勃勃想要进入古玩行人,都要经历这样一段时光,有人甚至玩了一辈子都还不断打眼。而且现技术发展非常,造假也与时俱进,而且也成为一个行业,专业造假。古玩街上大部分货物,都是从那些地方出来,据说豫南某地就有这样作坊,手段非常高明,几乎是随着鉴定技术进步而自己技术。这大概就是“你有你张良计,我有我爬墙梯”吧。反正制造赝品这个行业,是随着古玩行业兴起而同时兴起,大概只要古玩行还存一天,赝品行也就会存一天吧。
谢斌跟谢成文聊久了,两个人颇有些惺惺相惜味道,不过毕竟是才认识,还没到可以交心地步,说话还是留着三分。
晚上谢成文邀请谢斌到他家去吃饭,只是谢斌觉得还是有些仓促,只好拒绝了,独自回到酒店。
第二天早上四点多,谢斌起床后一个人慢慢溜达,溜达到夫子庙。夫子庙也有古玩市场,口碑也不错,而且这里游客多,也热闹。
因为是礼拜天,谢斌竟然看到了传说中“鬼市”。现商业条件比较宽松,不像以前那么多限制,鬼市已经几近绝迹,一般人也不会起那么早来逛鬼市了,多也就是夏天四点左右出摊,这个时候天色已经大亮了,主要客户就是那些起早老人和一些喜欢猎奇行当人。
谢斌也去转了两圈,跟古玩街没什么区别。或许前些年鬼市上还有些生坑好东西,但是现却很少了。话说国家要是想抓你,你就是半夜出摊也照抓不误。
等到五点多点时候,河畔人已经很多了,起早游客,锻炼老人,跑步练功很有朝气。那些小吃摊也都开始营业了,这里可不仅仅是南都小吃,几乎全国各地风味都能这里找到。
五点多太阳已经起了老高,远远照射过来,把秦淮河畔薄雾映很是美丽,配上各式各样仿古船和街边仿古店铺,谢斌仿佛穿越回到明朝一般。
谢斌循着香味走到一家包子铺,门面不大,但是干净整洁,南都汤包四个楷体大字写也很劲道,可能是管理处找人给这些商户们写。话说恢复休整秦淮河畔时候,国家可是下了大力气,要不然也不会有今天秦淮盛景。这一带从街面到街道再到河畔,都是按照明末清初江南街市商肆风貌进行休整,谢斌眼里,这地方真很漂亮。谢斌甚至想自己是不是也这地方买一套房子,有事没事就到河边逛逛看看船什么。
不过想了想,谢斌还是觉得自己喜欢“面朝大海,春暖开”那种生活。谢斌甚至早早就关注着那些海景房了。只是海景房价格不是一般人能承担起,而且还都是高层。
不过现谢斌有钱了,或许买一套海景别墅才是适合吧。想想那种前边是园,后边是沙滩别墅,谢斌觉得自己心突然加速起来。
当然,不管是楼房还是别墅,那要等到回岛城之后才能决定,现他关心碗里豆腐捞是怎么做。
豆腐捞就是豆腐脑,是南都人别称。不过这里豆腐捞除了脑子鲜嫩爽口之外,汤汁有特色,除了木耳蛋紫菜等等之外,还额外加了什锦,全称就叫“什锦豆腐捞”,意喻这前程似锦。当然,味道确实是很不错。
而一笼小笼包也让谢斌吃胃口全开。这汤包皮薄馅多,入口鲜香,汤汁浓滑可口,确实不愧是名扬全国美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