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心境(2/2)
“来,小谢,你也写几个字,听婧婧说你行楷写不错,咱爷俩交流一下,”老爷子兴致很高,邀请谢斌露一手。
谢斌也不客气,这东西是需要交流切磋才能进步,谢斌以前忙于生计,书法很是耽搁了好一段时间。好基础打非常好,这才没丢下这一手手艺,要是谢斌这差不多十年里能多交流多练习,他水平绝对不止是现这样。
谢斌铺开宣纸,用一对瓷镇纸给压平,提笔略微沉思一下,抬手同样写了一《采桑子》,不过这是欧阳修。“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舟中便是仙。”
这词不算什么名词,不过谢斌喜欢是其中那一份淡淡悠闲和豁达。欧阳修其人,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他四十多年仕宦生涯中,屡遭贬谪,不过他文学领域所取得成绩,远远超出他政治上成就,他既是文学家,又是史学家、经学家、金石学家,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而且又喜提携后进,唐宋八大家中,除他之外北宋五家,不是出自他门下,就是受过他指点和提拔。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都是出之欧阳修门下。
而且欧阳修诗歌风格多样,有议论时事,抨击**政治,同情人民疾苦,有抒写个人情怀和山水景物;有写得沉郁顿挫,有写得清秀丽。
谢斌写这《采桑子》就是清秀丽代表作,不过并不怎么出名。老爷子看着倒是挺喜欢,却不知道这是谁词,尴尬笑笑,“小谢,这个,是谁词啊?”
老爷子现虽然算是书法大家,也是一位高明篆刻家,可是要论起文学常识和基础,却要比谢斌差多了。老爷子写字时候,只能写写那些比较著名诗词,要是稍微偏僻一些,就得拿着诗词合集抄写了。所以没听过欧阳修这《采桑子》。
谢斌赶紧解释一下,“这是欧阳修词,算是他写景诗词中一类,尤其是对西湖景观描写,很是精致。”
老爷子摇头晃脑低吟一遍,点点头道:“不错,不错,我就喜欢这样诗词,唉,那些什么情情爱爱豪情壮志都不适合老头子我了,也就只有这些写景还有一些怀念老友能引起共鸣,呵呵。”老爷子说着朝谢斌道:“小谢,来,你印章呢,留个字号,回头我裱起来慢慢欣赏。”
谢斌大汗,“这个,老师,这幅就算了吧,要不回头我再重写一副,”确实,他没想到老爷子要把这幅字装裱起来,因此写有些随意,虽然没什么瑕疵,但也不是谢斌高水平,所以谢斌想着自己是不是重写一幅。话说老爷子字不比他谢斌差,要是这样挂上,总觉得有些班门弄斧意味。
“去去去,这幅字写正好,尤其是你写字时候,心态放非常平稳,跟词内容非常贴合,这才是这幅字妙处,要是你再重誊写,哪里还有这样心境写出这种悠闲而自气息?”
老爷子话,让谢斌有些沉默了,这个时候他才恍然发现,他自己差点走进弯路。话说不管是书法还是绘画,以及雕刻这类传统文化,重视不是形迹,而是意境,那种心与意合感觉。谢斌刚才写那副字时候,根本没想着要装裱或者什么,而是想到那词,然后就写了出来。
而也正是这种随意感觉,写出来这幅字才显得加自然而飘逸,与词内容非常吻合,而老爷子看重也正是这点。而谢斌却没能发现这点,还打算重写一幅呢。
谢斌经老爷子这么一点拨,心里豁然开朗。这跟做雕刻也是一个道理,谢斌以前做雕刻只是为了赚钱而已,虽然做出来雕刻也很用心,也很精致,却一直无法进步。而平洲时候,心绪不宁情况下,随手雕刻一个小物件,却是难得精品,而且雕刻技艺还有了长进。
现仔细想想,可不正是因为心境原因吗?那个时候谢斌刚刚赚了大钱,心里很有些激动,一直无法平静下来,所以想到做雕刻稳定一下心神,然后鬼使神差雕刻出一个小女孩踩桥墩雕像。
而这个雕像除了刻画小女孩调皮活泼场景之外,重要是小姑娘站桥墩上那种略带兴奋紧张和忐忑心情。而这种心情,岂不是正好暗合谢斌当时心情吗?
谢斌刚赚了那么一笔钱,心里很是兴奋,去有些紧张,不知道那钱该怎么,不知道自己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甚至以后路该怎么走。而这种心情,却不知不觉中表现雕刻作品上面,然后这才有了那个小女孩踩桥墩上行走小摆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