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过关(1/2)
陈哲所说的均衡点意味着什么,张国昌非常清楚,政治就是在各种势力的碰撞中不断制约与反制约,最终寻找到符合各方利益的相对平衡状态,然后休养生息,等待下一次碰撞。
所谓没有永恒的朋友和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就脱胎于这样一个永恒的事实。
换句话来说,陈哲是在向张国昌抛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目前在常平县,无论是江自流还是贾占军,拥有的能量都不是陈哲可以正面抗衡的,在这种前提下,归拢或打压是不可避免也无法逃避的结局,如果任由这种局面延续下去,结果可想而知。
要想跳出这种受制于人的境地,三方必须处于均衡的状态,彼此牵制约束,才有可能避免被吞并的下场。
也就是说,陈哲的位置,该动一动了。
“目前来看还不错,但是再往上走,以他的年纪和阅历,能胜任吗?”张国昌从陈哲脸上扫过的目光中带着几分审视,在县级层面上提拔一个干部,对他来说只需要在权力角逐中适当的调整下内容而已,但是把这个人提拔起来是否符合当前的利益,才是最基本的原则。
陈哲泰然自若地坐直了身体,正好武明换好水进来,陈哲笑眯眯地接过水壶放在红泥小炉上,熟练的清洗着茶具,动作娴熟自然,十分老练。
张国昌凝视着茶海,沉吟了片刻,问道,“最近省里关于加快改革开放进度的呼声很高,市里也在展开相关讨论,你是负责经济领域工作的,这方面怎么看?”
这是要考试了,陈哲略微沉默了一下,组织着语言说道,“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是大势所趋,前期的成果就是很好的例证,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而且我研究过zhōng yāng近期下发的文件,一号首长在最近的几次谈话中,从各方面角度指出全面推进改革的必要xìng,从这一点来看,省里的呼声,应该也是响应首长的号召,为即将到来的经济建设热cháo提前预热。”
说完这番话,张国昌的眼里已经闪过一道欣赏的目光,事实上他们所谈论的问题,正是当时华夏上层一直争论的焦点。
从后世的角度去看,改革开放当然是必经之路,是国家富强的重要转折,但是在当时,上层一直存在着两种声音,意识领域的争论非常激烈,政令也随之摇摆不定,说朝令夕改有些夸张,但是彼此矛盾的文件相继出台,的确是给地方工作带来了很大困扰,尤其是一些倾向改革的干部,更是被弄得束手束脚,非常为难。
陈哲能提出这番见解,是因为他的亲身经历,但是凑巧的是,张国昌正是改革开放的支持者,这番说法在他看来,是很合乎心意的,心里对陈哲的看法又拉升了一个档次。
敏锐的捕捉到了张国昌的目光,陈哲知道抓对了方向,索xìng顺着这个思路大谈特谈,反正都是书本上看过的东西,没吃过猪肉,总看过猪走路吧,记忆中关于改革开放成果的正面事迹何其多,到了他嘴里就变成了前景展望和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一番云天雾地侃下来,张国昌听的心cháo澎湃,心说没看出来这个浑不吝的小伙子,竟是个有大学问的,理论水平比起人民rì报的评论员,也没差到哪里去嘛!
偏生陈哲又是个极会制造气氛的人,不光自己说的眉飞sè舞,还不时抛出一两个问题和张国昌讨论一番,两个人都是改革开放的支持者,三言两语就找到了共同点,一番深谈下来,张国昌竟是对陈哲好感倍增,颇有点惺惺相惜的感觉,再看陈哲时,竟有种自己年轻时的味道,莫名地生出几分赏识之意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