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前夕(2/2)
张佑刚到客厅的门口,何达就火急火燎的迎了上来:“今rì我有几个属下在去李家村东边巡查盐田,回来的时候渡船过河,听船夫说他们的船明天都被一批骑着马的军爷给雇了,我当时就觉得不对,回城的路上遇见三三两两逃回来的官兵才知道原来是以前从前线逃掉的兵匪,现在这千户所的兵被打散了,全盐城可就你手里的五百盐兵和我的三百盐兵了。”
张佑稳稳的坐到太师椅上,斜了一眼满脸急切的何达,不紧不慢的问道:“不错,那你要怎的?”
何达跳了起来激动的叫道:“干啊,多好的功劳,只是这帮人这么容易就把官兵给打败了,我那三百人吃不下,所以来找你联手,有我们八百盐兵,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何达贪的钱财没有张佑的大头,可也不少,把他那三百盐兵照样也养的满肚子流油五大三粗的,平时也都是横着走的角sè,再加张佑的五百人,自然是信心满满。
张佑也不用给他好脸sè:“对方可是骑兵,你带着三百盐兵不会一点都不懂兵吧,八百人又没马又没长兵器,拿什么拦他,一个冲锋人就都散了。”
何达被张佑上次不由分说的两巴掌给打的没气了,反而点头挤出笑脸道:“张大人说的是,可咱们的盐兵也不弱呀,更何况我都想好了,咱不跟他正面对敌,从李家村往南有一条大河,要绕过去起码也得多跑七八十里,听那个船夫说那帮兵匪雇了李家村周围所有的渡船,明天早上辰时渡河,咱们只要在南岸埋伏,等他上岸没站稳脚的时候,咱们一哄而上,他的马也起不到作用,还不剁碎了这帮孙子。”
压根就没人和张佑提过李家村通往盐城这个方向还有条需要摆渡的大河,这时听到何达提出心想倒还算是个主意,在河岸埋伏和在陆地埋伏不一样,对方上岸发现也无妨,只要来不及布防或者乘马,自己这帮虽然没纪律却比土匪还土匪的盐兵上去一通乱殴,张佑还是有五成以上的把握的。可张佑的脸上却是突然翻脸:“要去你个孙子自己去,关老子屁事。”
何达那个脸sè呀,婉约的瞬间变了好几个颜sè,最后一片惨白,想骂又怕碍打,憋了半天一个字憋不出来,最终一剁脚的走了,那心里可是想把张佑碎尸十万八千段。
张佑自然不怵他,本来两人就是对头,如果这个法子可行,自己的五百盐兵完全可以胜任,干吗和他分好处,难道还要把自己塞进怀里的银票再掏出来分何达那小子一份。没有自己的帮忙,何达才三百人,人数上都占不到优势,多给他三胆子他也不敢去打。
张佑很不要脸的把何达的法子占为己有,让府里的下人去把在城墙上巡视的刘喜,刘老六还有王大弛三个弓手都叫了来,等三人坐定张佑将这个想法说出,商量有没有可行xìng。
王大弛是个才五尺出头的矮壮汉子,站着都没张佑坐着高,一听张佑的话便站起来作答:“那河叫通方河,宽近五十丈,周围毫无树石草木,两岸之人白天可看的清清楚楚,根本没办法埋伏。”
说完咕咚就坐了回去,是个直xìng子话又不多的人。张佑这唯一的法子还是从何达那讹来的,不行的话顿时又没辙了。
刘喜的小舅子刘老六在旁边咕哝:“要是我们人人都有弓就好了,等他们坐船坐到一半,上天无门,入地无路,就能把他们都shè成刺猬了。”
张佑一翻白眼,废话,关键是没那么多弓,而且有也不一定行,千户所送来的百来把弓,都是最次的货,有的弓臂已经开始腐了,张佑用不了几分劲就把一张弓给拉成了两截,这样的弓shè出去的箭能造成多大的伤害,更何况箭木和弓臂的情况一样,而且铁头还都生锈了。倒是那几杆最老式火枪,张佑很感兴趣,本来塞上火药还想发一枪试试,结果被一帮吓的眼珠子都凸出来的属下冲上来给抢了去,几十个人掏出刀把仅余的几杆火枪给剁成了零碎,差点让张佑以为明朝就有义和团了,后来听这些盐兵说才知道原来明末除了边关配备的火枪好点,卫所配备的一般制造都极其粗糙,而且这还是从吴千户他老人家手里送出来的东西,十支有八支必定炸膛,打这玩意是和自己玩命,把张佑也是吓的一跳,幸亏手下那帮盐兵护主啊,眼疾手快的就抢了去。
王大驰又站了起来:“就是有强弓劲弩也杀不光他们,我从小就是李家村长大的,李家村方圆几十里在这条河上摆渡为生的总共才十来家,大的渡船能乘三十人,小的也才十几人,这帮人有二百人还有马,至少也要分两批才能过河,不管我们打埋伏还是半道截杀都不能周全。”
张佑闷了,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到底该怎么才好,这时候一直没开口的刘喜默默的道:“大人,属下倒是有个法子。”
几乎一周没更,不好意思,不是断更,是有点事,
今天两更,明天五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