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狂妄最是年少人(1/2)
“皇上,要不要多派几个侍卫跟随?眼下京城中可不是太安宁?”曹化淳提心吊胆地左顾右盼,声音都有些颤抖。
也怪不得曹化淳,天启皇帝让他找来几套百姓的服饰,有了上次魏朝的遭遇,他哪里还敢违抗圣命?但也不能让皇上穿上布衣,只得找了一些儒生的衣服,给皇上换了换,这才领着天启皇帝出了宫,同行的只有另一个司礼监太监刘时敏。
曹化淳之所以选择刘时敏,是因为在他所认识的同行中,这位刘时敏是功夫最好。这刘时敏说起来也是有点背景,其家世袭延庆卫指挥佥事,父亲刘应祺官至辽阳协镇副总兵,后来这刘时敏据说是因感异梦而自施宫刑,后来得以进入皇宫。虽然不清楚这小子为什么跟自己的命根子过不去,但宫中的太监们都知道,刘时敏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物,因而曹化淳听说天启皇帝又要出宫,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刘时敏。
朱由校一愣,眉头一皱,问道:“眼下京城中如何不安宁?”
曹化淳才知道自己说漏了嘴,赶紧道:“内城还好,皇上,今儿个咱们就在内城里面逛逛,不去外城了?”
朱由校继而明白过来,这年头到处都有灾荒,加上农民没有了自己的土地,丧失了土地的农民,便逐渐地成为了流民,京畿附近居然也有流民,这真是有点说不过去了,但这事情也不是说能解决就立马能够解决的,必须一步步地来——干脆就以京畿一代做试验田。
“行,就在内城中转转,”朱由校点头同意道,他也清楚,曹化淳可承担不起那么大的责任,也不想平白无故地增添他太大的负担,但还是责骂了他两下,“说了让你出来称我黄公子的,怎么又忘了?幸好这儿没有什么人,若是被人知道了,你有几颗脑袋?”
“是是,”曹化淳赶紧应道,“奴才,哦不,小的知道了,黄公子。”
内城中也有不少的店铺,此时虽然到了午后,但街面上的行人还是不少,但朱由校见过了后世好多较大的商业中心,对这些“繁华”的地带也并不感冒,转悠了片刻,不觉口干舌燥,便让曹化淳领着,到一家茶铺中去喝茶。
这茶铺中不仅有茶水,还有些瓜子,倒让朱由校觉得新鲜,点了两盘瓜子,边吃边嗑着瓜子,倒也惬意。
“李老爹,又来喝茶?”
突然进来一个人,正乐呵呵地带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孩子,一副含饴弄孙的悠然模样——这年头,如此悠闲的人可不多。
朱由校不由得多看了两眼那李老爹,大约在五、六十随模样,浓眉大眼,皮肤稍稍有些黝黑,一双手也显得有些毛毛糙糙,却不像是个财主,而像是个农户。这年头,如此悠闲的农户更是少得罕见——何以这老头居然还有雅兴,带着小孙子来逛茶铺?
“曹化淳,待会儿去向茶铺中人打探一下这李老爹,一个农户,何以如此?”朱由校不动声sè地悄然吩咐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