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童言天真当无忌(1/2)
“福王毕竟是朕之叔父,又是皇祖之爱,朕命人将其违制之门楼拆除,也算是予以告诫,何苦加以重罚,而伤皇族之和气?皇祖驾崩不久,朕若真严惩福王叔,rì后如何见皇祖于地下?”朱由校摆出一副为难的样子,他也想趁机找一些藩王的麻烦,然后剥夺他们的爵位,这样既可以让他们得到zì yóu,又可以让朝廷节约一笔开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却不能名正言顺地去做,朱由校也只能半推半就,摆出一副不太情愿的样子。
魏忠贤谄媚地摇摇头道:“皇上,福王不比常人,当rì素有夺位之不轨心肠,皇上及先帝仁慈,不与他计较,却不想福王爷竟僭越祖宗法度,俨然有洛阳为皇宫之意,其用心等同谋逆,当将其老父子斩首示众,妻女发配教坊司为奴!”
“福王叔岂会有谋逆之意?忠贤,你言过其实了吧?”朱由校犹豫起来,他知道历史上的朱常洵,就藩洛阳之后便成为一个不问国事的王爷,纵然也干过一些扰乱当地百姓的坏事,但与谋逆二字,可谓是相距十万八千里,要知道,欺男霸女的罪名,与谋逆篡位的罪名,是不可同rì而语的。
魏忠贤赶紧劝道:“皇上,福王纵无谋逆篡位之心,但谁能担保其王府官员无有此意?奴才打探得知,福王府中官员,对先帝及皇上登基为君多有怨言,常道福王乃是神宗爷爷所中意之人,理当继承大统,先帝在时,他们还有所收敛,皇上登基一月有余,此辈常有不轨之言流出,望皇上明察。”
朱由校微微颔首,沉吟片刻道:“此事待朕询问过王安之后,再做计较。”
王安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内廷中的宰相,废除一个亲王,可不是一件小事情,得咨询清楚了再做决定,可不能因牵一发而动全身,惹得皇族当中人心惶惶。
整顿藩王制度,也在朱由校的预选之中,但必须等到全国大局稳定之后才能够慢慢地收拾,大明帝国养着数万龙子龙孙,早已经不堪重负,而且为了防止有人谋逆,还设置了重重障碍,只是将他们当做宠物一般养着,不让他们做出一点儿贡献来,那可不像个样子。其实藩王当中,若是能够好好地利用一下,还是有很多人能够为帝国做出贡献的。
譬如朱由校的便宜弟弟,泰昌帝第五子,历史上的崇祯帝朱由校,便是一个自太祖成祖之后难得的工作狂,只不过一腔血热过了头,加上天灾**,内忧外患,才落得个吊死景山的结局。不少史学家乃至于推翻他的李自成都认为,崇祯帝并非亡国之君,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才有数不清的人为崇祯帝扼腕叹息——一个亡国之君能够得到众多人的同情,在中国的历史上这样的帝王,一双手都数得过来。
魏忠贤听了天启帝这话,有些失望,他一直想着如何能够扳倒王安,而让自己成为司礼监掌印太监,或者任用一个听话的人担任司礼监的掌印。从大明帝国历史上来看,司礼监掌印一直以来便是太监首领,秉笔有好几个,但掌印只有一个。魏忠贤是个有志向的太监,目标自然放到了太监首领上去了。
以前客巴巴在的时候,魏忠贤还很有信心地挤掉王安,成为天字第一号太监,因为他知道天启帝最听的就是客巴巴的话,但让他始料不及的是,客巴巴为他谋到了司礼监秉笔的位置,却被朝臣们一番奏疏给赶出宫去,而且天启帝还下旨,让她非诏命不得擅自进宫,这就等于斩断他魏忠贤的一根支柱。看今天这情形,rì后想挤掉王安,只怕更是难上加难。
朱由校一想到朱由检,才领会到自己来到这儿这么久,还没有见过rì后大名鼎鼎的崇祯帝——只不过这样一来,朱由检继承皇位的可能xìng只怕已经不大,但这并不能该变他是一个希望大明中兴的龙子龙孙!
“忠贤,你去请朕五弟过来,让他东暖阁见驾。”朱由校见魏忠贤也是心思重重,忙拍了他一把,吩咐道。
魏忠贤这才回过神来,心中有些狐疑,天启帝此刻召见皇五弟朱由检,难道是因为福王这事情让皇帝有了什么触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