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国运红颜 > 西汉设置河西四郡的历史意义

西汉设置河西四郡的历史意义(2/2)

目录
好书推荐: 鬼楼怪谈 灼眼的夏娜物语 浪子末路 火影之英雄始末 异术集团 缘通巅峰 流浪的英雄 怀珠 超级修复系统 风之迷走

为着发展同西域各国的交往,为着与西域各国共同抗击匈奴的需要,公元前101年,汉武帝设置使者校尉,开始在轮台、渠犁屯田。公元前*年,汉宣帝任命卫司马郑吉使护鄯善以西诸国。公元前60年,汉宣帝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西域都护的设置,使西域正式成为了汉朝版图。这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是符合西域各族人民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的因为把西域“三十六国”合并到当时世界上经济文化最先进的汉朝,就为抵抗匈奴贵族的sāo拢,制约诸小国间的纷争,保障社会安定、发展经济文化提供了保证。

西域一词,有广狭二义,狭义的西域仅指西域都护管辖下的诸小国,而广义的西域则包括了西域各国在内。这一点在《汉书·西域传》中是交代得很清楚的:”最凡五十国,自驿长、城长、君、监、吏、大禄、百长、千长、都尉、且渠、当户、将、相至侯、王,皆佩汉印经,凡三百七十六人,而康居、大月氏、安息、JI宾、乌弋之属,皆以绝远不在数中,其来贡献则相与报,不督录总领也。”我认为那种把葱岭以东说成是狭义西域,把包括葱岭以东和以西说成是广义西域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其明显的缺点是,只着眼于自然地理的方位,完全忽视了政治地理上中国与外国的界线。西域的国内部分,即狭义的西域,在历史上是有变化的,即以汉、唐、元、清四朝而论就是有变比的,清朝的前期与后期也是有变化的,因为在清朝后期,有大片的领土根据不平等条约被沙俄割占去了。在前后《汉书》等古籍的《西域传》中,对zhōng yāng王朗统治下的各地方政权,均称之为国,这些国均是三zhōng yāng王朝分封的国中之国。即地方政权,并不是现俯义上的国家。有些外国的学者,妞于历史成风,把我国历史古籍《西域传)中所列的国,统纶说成了dú lì于中国之外的外国,这是对历史的歪曲。为着行文上的方便,我们把狭义的西域在下文均弥之为xīn jiāng。

(三)河西四郡促进了中西交通的发展

河西四郡的设置,便利了中国与西方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有关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

中国与西方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远在张骞、甘父通使西域之前就开始了。但在这之后,由于汉朝与西域各国建立了政治关系,促进了官方和民间商业贸易的发展。关于东西双方经济文化交流的路线,有些国外的学者曾提出过森林道与草原道的说法,最重要的通道毕竟还是经过农业区的通道,即由长安由发,经过河西四郡,到达xīn jiāng,再继续西行,前往印度、波斯、希腊。罗马等国。因为通过农业区的道路比较安全,食宿比较容易解决,在旅途中所需用品的补充也比较方便,而且在农业区人口密集,有较多较大的城镇,沿途呸可以进行贸易。

河西四郡设立后,这个新兴的农业区的出现,使两个古老的农业区,即中原农业区与天山以南的农业区连接起来了,更进而与葱岭以西的古老的农业区联系起来了,使大片的农业区连接起来了就为东方与四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通道。

优秀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jīng神文化,从来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各国、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从远古就存在,因为它对于各国、合民族人民都是有利的,从来都是势不可挡的。自从汉朝设置河西四郡和统一xīn jiāng之后,中国与西方各国的经济大化交流加强了,中国的丝绸、先进的冶金技术、造纸、指南针、印刷术、火yao、茶叶、容器、漆器以及大黄等药材、排萧等乐器传到了西方各国,从xīn jiāng或通过xīn jiāng,西方的良种马(天马)以及棉花、胡桃(核桃)、胡葱(洋葱),胡菜(香菜)、菠菜(波斯菜)、葡萄等多种农业植物传到了我国内地,西方的音乐、舞蹈、杂技以及箜篌、四弦曲颈琵琶筹多种乐器传入了内地。西方的宗教一佛教、景教(圣督教的一支,属于聂斯脱里派)、袄教也传入了;伊斯兰教的传入,海路虽较陆路为早,但由陆路传入的影响却甚大;而今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民族,主要聚居在我国西北地区,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中国与西方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对促进中国与西方各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丰富中国与西方合国的经济文化生活,都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对于这条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西方学者称之为丝绸之路,这名称渐为世界各国所采用。在古代,中国与印度、波斯、希腊、罗马等国间商品的流通,是通过各国的商人进行的。这些商人们的活动,在正常的情况下,并不像马拉松运动员,由起点一直跑到终点;却很像接力赛跑的运动员,逐站传递。中国丝绸运销希腊、罗马的情况就是这样。这中间要经过汉族商人、xīn jiāng各族商人、粟特商人、波斯商人以及希腊。罗马的商人之手,才能在希腊、罗马的市场上销售。在各国商人中;粟特商人是特别活跃的,在xīn jiāng各城市和敦煌、武威、长安、洛阳等地都有粟特商人的聚居点。汉族商人也在xīn jiāng从事商业活动。在英国人包尔欧编译的《xīn jiāng出土怯卢文简牍》之中就有关于这方面的记载。从长安到终点站之间的许多城市,都起着中继站的作用)河西四郡和xīn jiāng的主要城镇也都起着这样的作用。东方与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这些城镇的繁荣发展。

在丝绸之路上经济文化的交融,实际上包括若国外与国内两个部分。古代的xīn jiāng是一个东西文化交流和荟萃的地方,许多由西方传来的文化,一般都先传到xīn jiāng,再传入内地;许多由内地情出国外的文化,一般也是先传到xīn jiāng,再传到国外。譬如,许多农作物、乐器以及佛教等传入内地的情况就是这样,内地的丝绸、冶金技术传在国外也是这样。

用譬喻说明问题,好处在于能给人们以形象鲜明的印象,但同时也有可能使人们产生错误的理解。上面用接力要譬喻经济文化交流的憎况,就存在有这方面的缺点。因为经济文化交缸的中继站之间的距离是不相等的,在交流中有可能越过一个或几个中继站,而接力赛中支出的接力棒站站都是一模一样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却远为复杂,特别是jīng神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每经过一个地区,往往便染上了备该地区和民族的特点:关于古代丝绸之路上东西文化交流的问题,有两种说法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一种说法把古代新回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估计得过低:另一种说法则夸大了西方文化对xīn jiāng的影响,同时又贬低了汉族文化对xīn jiāng的影响。持前一种观点的人,有外国学者也有中国学者。这里只讲一个例子,有位著名的西域史学者在他所写的一本书里,说什么“故自秦汉以来,龟兹文化实承印度文化之余绪,龟兹本国固无文化,,又说“龟弦文化实力得诸印度”等等。这种理论是不能成立的,因为它不符合历史事实,在理论上也错的。全世界各民族在文化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只有高低之分,并无有无之别。“固无文化”的民族在历史上是从来不曾有过的,在我们着来,古代龟兹不仅有文化,而且有很高的文化。即以龟兹乐舞而论。诚然龟兹乐中曾吸收了印度乐器——四弦琵琶、贝蠡、铜鼓等以及印度佛曲,同时龟兹乐中也吸收了汉族乐器——笙、排箫、筝与鸡娄鼓伴奏的鳖鼓以及我国羌族的笛和羯人的羯鼓,但是这恰恰是龟兹文化很高的表现。地处古代东方与西方文化交流、荟萃地带的龟兹地区,同时受到东方与西方文化的影响这是很自然的事。如果龟兹本身没有较高的文化,就没有条件同时接受发展水平很高的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正是由于古代龟兹人具有远见卓识和较高的文化素养,所以才勇于吸收先进文化,创造出了在音乐舞蹈史上大放异彩的龟兹乐舞。著名的唐朝翻译家和旅行家玄奘曾称赞鱼兹乐舞“特善诸国”,特善云者,特别好也,诸国云者包括西域各国也。这个很高的评价得自目睛耳闻,应该说是可信的。龟兹乐舞自南北朝传人内地后,对我国的音乐、舞蹈、戏剧、宋词、元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龟兹乐传到rì本、朝鲜、缅甸、束埔寨等国后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夸大西方文化对古代xīn jiāng影响的人们当中,有些是怀有偏见的学者,有些则是为沙俄和英国侵略xīn jiāng服务的殖mín zhǔ义辩护士。由于后者不同于学术讨论的范围,姑置不论,现在仅对前者谈一点个人的意见。这里我们就以一位著名学者所著《中亚文化史》一书为例。作者在这本书里,只承认唐朝以后汉族文化对xīn jiāng的影响,而不承认唐朝以前汉族文化对xīn jiāng的影响,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西汉时龟兹王绛宾曾娶解忧公主的女儿为妻,夫妇同至长安学习汉族的礼乐典章,回到龟兹后曾按照汉族的礼乐典章行事。3世纪末以前,和阗地区的货币一和阗马钱(汉祛二体钱)上,有汉文和祛卢两种文字。从南北朝到隋朝,高昌国的学校里是学习“四书”、“五经”的。最晚到南北朝时期养蚕缫丝的技术已由内地传到xīn jiāng了。造纸和内地的耧等先进技术和农具也都传到了xīn jiāng。这一类事情可以举出很多。唐朝以前汉族文化对xīn jiāng不是没有影响,而是有很大的影响。

河西四郡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xīn jiāng境内的于阗、疏勒、龟兹、高昌,都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镇。丝绸之路的畅通曾经促进了这些城镇的繁荣发展。这些城镇在对外贸易上的重要地位,大可与海运大开以后一些沿海城市的憎况相比拟。

目录
新书推荐: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谍战,都别猜了,我真是卧底啊 民国:王牌飞行员 长津湖:从新兴里打到汉城 最强合成旅 唐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