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这个导演要谢罪 > 210.第210章 定妆造 制片组
    第210章 定妆造 制片组

    摄影机复位,人造光源复位,雾气再开,第二次拍摄开始。

    这一次陈一鸣又发现一个瑕疵,遥控移动的人造光源速度有点快,时间对不上。

    陈一鸣把路平叫过来,让他试验一下,能不能让人造光源的移动由人工改自动。

    今天自然是赶不及了,暂时依旧由灯光助理人工遥控。

    这个镜头张子风的表演难度很小,保持住情绪从树后探头出来即可。

    相对而言,技术层面的难度则相对更为突出一些。

    像刚才陶奕西的那个镜头,几次拍摄呈现在监视器上的效果都比较接近,哪一个更好需要通过后期调色环节才能决出胜负。

    而张子风的这个镜头,有几套参数在监视器上就体现出明显的瑕疵,属于没必要浪费后期工时的潜在废片。

    崔放也加入进去,两个摄影师与王礼荥,后来再加上林萧,4个人围着摄影机不断地试验。

    密不透风的帷幕内,高热量的灯具让温度不断上升,爬上爬下的灯光助手大汗淋漓全身汗湿。

    陈一鸣也不得不call来毛卫平,给张子风现场补妆。

    这一镜一共拍了15次,有后期调色价值的样片8套,等陈一鸣喊停已经快11点了。

    本来的计划是中午前试拍陶奕西的第二套妆造,现在进度严重落后,陈一鸣只能宣布收工。

    其实10点过后外景自然光就不太理想了,太阳角度太高,头顶帷幕的遮蔽效果已经大打折扣。

    回到驻地,王威把样片传输给魔影厂,其他人解散,陈一鸣则根据上午的拍摄经验,调整第二天的试拍计划。

    隔天重新开工,依旧从小陶开始。

    她的第二套妆造是一件淡黄色的衣裙,发型改为矮螺髻,袅袅婷婷再度登场。

    这次她走了7遍,完成样片4套。

    接着再拍张子风的第二套妆造,林萧和王威的合作设计,属于清新白净的精致假小子流派。

    镜头下张子风的小脸唇红齿白,发髻规规矩矩罩着幞头,俨然一个家教严谨的小公子。

    这套妆造其实更契合张子风本人的气质,比起第一套摄影与灯造也更容易配合,稍作调整就可以批量出片,起评分还都不低。

    但是从陈一鸣心底,这套妆造失之于规矩,小木兰与小武的反差感不够突出。

    接下来换回陶奕西,这次是一套奔放艳丽的大红色裙装,发型是成年女性的高髻。

    这是王威的想法,设想中试图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虽然陈一鸣有些不以为然,但是他依然尊重民主的投票结果,觉得试一试无妨。

    事实上陈一鸣的预判没有错,雾气中出现的红衣少女确实惊艳,但是当镜头放大至半身特写时,陶奕西的小脸明显撑不住这个颜色。

    正如毛卫平所说,没有永远的戏骨,只有合适的演员,陶奕西虽然是小戏骨中的佼佼者,然而年龄和身量摆在那里,驾驭大红色终究还是有些勉强。

    按照原计划四套参数拍完,再换张子风。

    这一次是传统的农家少年装扮,深褐色麻布衣服,浅褐色木簪,装扮干净利落,突出一个返璞归真。

    这是陈一鸣最初的角色设计,但从实际效果看,陈一鸣也走眼了,张子风不适合这种普男风。

    同一个场景连拍两天,陈一鸣对这场戏有了更多的感悟与延伸。

    最初的剧本中,这场戏主要的作用是交待背景和前情,同时让小木兰与小武建立羁绊。

    所以说,这场戏其实承载着两个互不相干的任务。

    刚开始陈一鸣更加重视前者,无论是剧本还是分镜稿,都安排了不少借对话交待前情的段落。

    现在几轮删减过后,陈一鸣更加看重后者,信息传递则交给镜头语言和蒙太奇剪辑。

    这样一来,两个演员的形象与表演就十分重要了,他们的第一次见面,必须要浓墨重彩重点刻画。在观众内心竖立起角色的基础人设,特别是木兰的人设。

    从初印象的角度出发,后两套妆造,即小公子与农家儿的形象,显然是不够鲜明突出的,质感上不如毛卫平力推的淘气大姐大。

    而小武的形象,大红色太艳,淡黄色太木,天蓝色对比度最大。

    也就是说,试来试去,还是第一版最好。

    等到第三天晚上,魔影厂完成了样片的调色处理,第一时间发送过来。

    陈一鸣把主创团队召集到会议室,打开监视器开始一套一套地过。

    两个小演员的段落连接起来,连贯观看之后,整体效果更加明显。

    几经比对,再联系一下后续木兰与大武的人设,陈一鸣拍板定下来1+1的妆造方案。

    这套方案不仅直接决定两个小演员的服装和妆造,还关联到在外景内的一系列经过验证的拍摄技法。

    镜头,滤镜,灯光,各种参数极其组合都已经调用得十分纯熟。

    这也就意味着,实拍阶段快出不止一筹的进度。

    10月16日,风力六级,剧组休息一天。

    第二天天气再度恢复风和日丽,天不亮大队人马就陆续开拔,而路平的置景组和王礼荥的灯光组更是凌晨已经提前出发。

    小美领导的制片组已经磨合得相当给力,剧组的管理工作陈一鸣已经完全不必操心。

    每个执行制片对应一个幕后部门,小美则直接对接陈一鸣,出发前对一遍当天制片表,收工后再对一遍执行进度,专人专责一目了然。

    陈一鸣的提醒收到了成效,年初大壮就开始着手组建一支专业的制片团队。

    成团之后,大壮通过魔影厂的关系,在车墩接手了一部民国电视剧的制作,打磨了队伍,积累了经验。

    眼下,小美又把这支团队原封不动地拉到了皇城镇。

    要知道,此前这个团队服务的,可是不算群演将近200人的大剧组,制作时更是分成a、b组齐头并进。

    而现在《木兰》的制作还没有真正展开,开拍的只是两场小场面的毛毛雨,制片团队其实是超规格服务的状态,把剧组照顾得无微不至也就不奇怪了。

    陈一鸣这回是把大导演的派头端足了,整个片场喧嚣嘈杂如菜市场,但却完全不必理会,只管瘫在导演椅上闭眼静待。

    正在他神游天外的时候,突然感觉有人怼他的肩膀,睁眼扭头一看,是郁南。

    他拉过一个椅子示意郁南坐下,“呦,怎么过来了,这会儿你不是该在马场吗?”

    郁南一屁股坐下,舒坦地呼出一口气,“昨天跟武师傅套招拉筋,整整折腾一天,总感觉胯骨轴子都移位了。”

    陈一鸣呵呵一笑,“武师傅怎么说,你大概还有多久出师?”

    郁南一听这话就苦了脸,“出师?快拉倒吧,武师傅说我根本没希望做打女,侠女梦可以直接洗洗睡了。至于木兰的武戏,怕是还得再练上个把月。”

    陈一鸣点了点头,“恩,这个进度不慢。

    练利索点,实拍的时候可以少受点苦。

    我可有言在先,马要真骑,架要真打,你的特写又多,要有掉下马的心理准备哦。”

    郁南满不在乎地摆摆手,“这算什么,好歹这部电影没有什么爆炸戏,当初在横城拍抗日神剧才叫真糟心,那可是炸药绑我身上真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