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这个导演要谢罪 > 第257章 杀青戏难杀青
    第257章 杀青戏难杀青

    按照商业电影的惯常节奏,大高潮之后衔接一个小高潮,接下来就该是危机登场了。

    《木兰》的桥段安排基本上遵循着同样的规律,只不过转换了一下危机的对象,不是唐军整体,而是木兰这个主角。

    秦芷蕾与郁南,将上演一场女将对决。

    显而易见,经过木兰麾下唐骑在营垒东西两侧的连番冲击,张毅指挥的西突厥围攻部队已经呈现败势。

    西侧的步兵主力已经崩溃,东侧的王帐精锐损失殆尽,张毅还能有效调度的,只剩下北侧的炮灰牵制兵力与本部的少量人马。

    而他们将要面对的,是腾出手来的唐军步兵,与意犹未尽的唐军骑兵,自东西两侧的夹击。

    陈一鸣直接把击溃张毅所部的戏份跳过了,丢盔卸甲的张毅狼狈逃至阿史那贺鲁本阵,一个镜头已经足以说明战场形势的变化。

    胜利已是奢望,阿史那贺鲁当前的紧要问题,是如何在当前战场上全身而退。

    大场面的外景戏接近尾声,陈一鸣索性不再跳拍,最后一场大群戏直接顺拍。

    这样拍有一个好处,就是全体群演都处于待命状态,方便陈一鸣随时补拍。

    也就是说,最后这三五天的戏份,不止是拍摄这场收尾戏,也是在给之前所有的外景镜头查漏补缺。

    今天要拍的,是余荣光、张毅的杀青戏。

    两人在电影里真正的谢幕戏,已经提前拍完,今天这场戏拍完,就可以杀青离组了。

    老余还好,进组时间不算长,又没什么武戏,唯一的苦头就是吃了不少沙子。

    张毅才是真正的“苦出头”来了,他从去年底就进组受训,在这部电影里耗了足足十个月。

    演的呢,也只是一个戏份不多的反派配角。

    但陈一鸣不得不承认,张毅通过自己的钻研,还是给这个比较程式化的反派,注入了一些独属于自己的东西。

    他扮演的乌戈属于功能性配角,主要作用是推动和串联剧情。

    电影前半段的草原章节,他的戏份很少,是一个隐于幕后、搬弄口舌的阴谋家。

    这类角色,往往是气质阴沉、面色阴冷的形象,不容易让观众出戏,当然也不容易被观众记住。

    而张毅则用了一种相对另类的诠释方式。

    其实拍摄《木兰》之前,陈一鸣对张毅并不算十分熟悉。

    当初拍《1951》的时候,张毅出演的连长属于救场性质,戏份其实跟那几个三校学生差不了多少。

    限于一镜到底的拍摄方式,电影的主视角一直在两个主角身上,张毅的出镜若隐若现,走戏的意味更明显一些,并没有多少发挥空间。

    如今二度合作拍《木兰》,陈一鸣才真正领教到张毅的“杠精精神”。

    论圈内地位,他刚刚因为《1951》有了点小名气,但那部电影拍完之后,间隔没多久就进组拍《木兰》,不多的名气还尚未变现,眼下连二线演员的边儿都没摸到。

    论业务能力,《木兰》剧组里但凡戏份比他多的,演技就绝对不比他差,单说跟他有对手戏的配角,张宇、雷佳声、郁南、余荣光都是个顶个的好演技。

    论人情往来,陈一鸣跟张毅私交寥寥,连私人手机号码都没交换过,撑死了也就比工作关系好上那么一点点。

    然而,剧组里,这小子还真就敢于开口叫重拍。

    之前在皇城镇,张毅只有四场戏,三场内景对手戏,一场外景群戏。

    第一场内景戏,搭戏的是扮演处月部首领的张宇,是一场各怀鬼胎的暗战交锋。

    这场戏陈一鸣其实没设置多少延伸性的内涵,只不过二张作为配角也有各自的野心,不甘于让这次难得的出镜沦为平庸过场。

    两人都事先写了详尽的人物小传,也与陈一鸣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因此从第一次试拍就让片场充斥了“飙戏”的氛围。

    张宇的扩充主要围绕人物本身,对比原剧本进一步丰富了人设,在凸显部落首领蛮横、霸道的一面之余,又添加了其在私下里狡猾的侧面。

    这个演绎没有突破原有的剧本框架,陈一鸣乐见其成。

    而张毅的扩充就比较大胆突破了,乌戈的人物小传不是几千字,而是几万字,且不是从出生到死亡的水字数扩充,而是紧扣剧本的段落式扩充。

    在与张宇的这场对手戏里,张毅给乌戈赋予了一层“恋爱脑”的伪装,麻痹了张宇对其的警惕之心,也给他后续的一系列针对木兰的阴谋提供了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

    那场戏的拍摄,张宇与张毅一上场就进入了对飙状态,旗鼓相当张力十足,显然都是有备而来。

    两者都演出了人物的明暗两面,把西突厥阵营的内斗背景清晰地传达给了观众。

    其实演到这个程度已经足够了。

    整部《木兰》电影,对立的大唐与西突厥,都处于激烈的内部争斗中。

    只不过唐军的内斗在木兰长安之行后告一段落,而西突厥却是愈演愈烈,以至于直接影响到了最终决战的胜负。

    就在陈一鸣喊过之后,在剧组里一直寡言少语的张毅,突然举手说了一句出人意料的话。

    “导演,这场戏能不能再拍一条,我有一些新想法。”

    尽管只是一场内景戏,但张毅的行为也足以令现场众人齐齐侧目了。

    要知道在场的都是混久了剧组的老油条,太知道“演员叫重拍”意味着什么。

    这可是一线大腕独有的特权,而且还要看剧组的话事人是谁。

    以陈一鸣当下国际双金大导演的圈内地位,放眼华国恐怕不会有太多演员可以当着他的面叫重拍,这其中肯定不包括张毅。

    陈一鸣没有理会众人异样的视线与低沉嘈杂的私语,因为他想到的,是张毅那本手写的人物小传。

    前世他不是没有遇到过张毅这种肯钻研的演员,但他们十之八九都没能出头,蹉跎在流量剧组里扮演着各种脸谱化的龙套,能够与真人出镜的鲜肉小们对上戏已经是一种幸运。

    以前的他无能为力,那么如今何妨一试呢。

    于是陈一鸣在征求张宇同意之后,叫停转场并吩咐王威复位,给了张毅一个表现的机会。

    随后就是多达十几次的重拍。

    张毅突然改弦更张“恋爱脑”附体,直接让对戏的张宇闪了老腰。

    那场戏之后,张毅像是受到了鼓励一样,一发不可收拾,每有出镜总会主动申请重拍。

    哪怕是场景复杂、对手戏是郁南的外景大群戏。

    陈一鸣这才确定,张毅创作那本厚厚的小传不是交作业,他还真准备在实拍中“贯彻”到底。

    要知道在小传里,张毅可是将全片有他出镜的每一场戏,都仔细推敲并补充了背后的人物动机和人物心理。

    这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因为在陈一鸣这个编剧心目中,乌戈这个人物其实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工具人合二为一的结果。

    换句话说,乌戈本身是一个割裂的人物,根本就不存在贯穿始终的人物性格。

    第一版剧本里,乌戈属于回纥阵营,是小王子杭晓明的下属,小公主万芊的爱慕者。

    万芊对男装木兰的情有独钟,是乌戈黑化叛变的引子。

    这条线略显狗血,而且背离了《木兰》家国天下的主线,因此陈一鸣把它跟聂元对木兰的单恋线一起隐藏到了幕后,单独的戏份全部砍掉了,只留下几个暗示性的镜头。

    不过这样一来乌戈的戏份就太单薄了,于是陈一鸣在后续修改中把他与用来串联前后篇章的王庭使者合并,这就是最终剧本里张毅扮演的乌戈。

    砍掉爱情线之后,张毅要塑造的,已经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正治生物。

    前半段他把自己伪装成一个武艺粗浅的奸诈使者,草原决战的末尾突然爆发暴露了出众的身手,借以逃脱了木兰的清算,也引出了后半段阿史那贺鲁引军东进的情节。

    戈壁决战中乌戈已然是西突厥大军的副帅,统管围攻唐军营垒的三路大军。

    计谋、武功、指挥,短短十几场戏,先后展现出三方面的能力,而且在西突厥阵营内部都是数一数二的水平。

    张毅需要让自己的表演撑得起人物地位的转换,否则呈现给观众的,就只是一个串联作用的工具人,分量不会比聂元身边的王川均多多少。

    当然了,作为一部商业电影,陈一鸣本来也没打算让乌戈这个反派配角有多少高光,演得中规中矩就行。

    但张毅显然不打算止步于此,他的二度创作,令乌戈这个人物“坏得颇有性格”。

    至少让陈一鸣眼前一亮。

    今天要拍的杀青戏,他的戏搭子换成了老戏骨余荣光。

    外景,群戏,老前辈。

    张毅“杠精”依旧。

    也许是因为即将杀青的原因,他的杠劲儿还变本加厉了,只是一个滚鞍落马通告败报的出场,他就自己叫停了三次。

    而且不止是调整自己的演法,还主动跟余荣光交流,“指点”对方的演法。

    老余一开始是他习惯的“黑帮大佬”套路,不动声色眸光内敛,举手投足信心十足,看那架势似乎形势不利的是唐军。

    张毅则希望老余带出点儿色厉内荏的味道,把张毅外表镇定内里惊惶的一面托住。

    好家伙,一众幕后直接好家伙。

    这算不算最后的疯狂啊,临杀青把导演的活儿都给抢了。

    无奈陈一鸣这个正牌导演不声不响,余荣光这个暴脾气同样非常配合,其他人实在没有反对的立场。

    在略显诡异的气氛下,这场戏拍拍停停,进展的异常缓慢。

    杀青戏,迟迟难以杀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