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这个导演要谢罪 > 第269章 不可能再长大
    第269章 不可能再长大

    行一百者半九十,结束后期制作并报送审查,算是《木兰》这个项目的最后一个里程碑。

    只要审查委员会不从中作梗,后续就是按部就班的宣发上映了,陈一鸣作为导演终于可以暂且清闲一时。

    在过审方面铂爵还是很靠谱的,之前运作的几部电影,基本都过的行云流水毫无磕绊。

    除了仰仗魔影、金盾等有力靠山的支持,还要归功于陈一鸣的清醒自知。

    两世为人,陈一鸣深知电影在华国文化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因此在应对审查方面从来不耍滑头。

    从《魔都假日》开始,他都严格遵循着一个原则,就是表里如一。

    立项审查之前,一定事先准备好完整的终稿剧本。

    明面上走流程,按照程序要求提交故事梗概,而暗地里的上下沟通,必定围绕着定稿的剧本进行,绝不让帮忙疏通关系的“自家人”难做。

    拍摄阶段虽然免不了会有细节层面的调整,但是剧本主线一定不会动,陈一鸣自编自导的习惯不是没有好处,至少其他幕后主创不会动辄突发奇想。

    陈一鸣的做法其实并不符合华国导演的传统,由于文艺片在华国电影产业草创之初的垄断地位,华国导演或多或少都带着一股子文人气质,以及一言堂的执拗脾气。

    很多项目提交立项申请表时,填写的故事梗概干脆就是经手的小助理临时现编的。

    对于前者,陈一鸣力主在片头加了一句“本故事纯属虚构”,同时在历史文化专项审查环节,明里暗里做了不少工作,最终顺利过关。

    陈一鸣对此一向不置一词,内里更是嗤之以鼻。

    引资、建组、开机、拍摄、后期,直至上映前的漫长时间里,其间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经过各方意志的妥协博弈,结果就是改来改去总是定不了稿的剧本。

    跟《魔都假日》和《1951》比起来,《木兰》略有突破之举。

    大言意气,卵用没有!

    喷的口水再多,还真能让上头放松审查不成?

    就几個拍电影的,也配?

    在加入导演协会和电影学会之后,陈一鸣推脱不过也出席了几次名目各异的会议,发言者每提到华国电影发展云云,必定离不开对电影审查的怨念和攻讦。

    陈一鸣从不妄然试探审查的底线,立项审查明晰上峰界限,成片审查不越雷池一步,由此才得以成就“铂爵送审能走绿色通道”的坊间谬闻。

    自己在作死的边缘反复横跳,就别怪审查委员会吹毛求疵。

    其一是朝代背景的魔改,其二是反抗权贵高门的暗线。

    这无异于忽悠审查委员会,流程被卡根本怪不到电影局,纯是自作孽。

    根深蒂固的导演中心制,让剧本在华国导演心目中,很难称得上是一剧之本。

    至于后者,无论是剧本还是成片,都只是浅尝辄止,丰富主题性但决不深入,电影主线紧扣对抗异族侵袭,唐军内斗的部分终结于反杀王文度,此后再无引申。

    这两点以外,《木兰》就是一部标准的商业向古装大片了,再无犯忌之处。

    三年积累下来的守规矩印象,加上魔影与金盾的保驾护航,方有送审之日即宣发之始的自信。

    因为就算如陈一鸣一般准备了终稿剧本,也没多大用处。

    很多项目档期都定了,宣发也启动了,却还在做n次剪辑,电影内容不止是脱离剧本,甚至跟申请表上的故事梗概都八竿子打不着了。

    审查无需额外关注,档期和宣发自有老牛和老贾操心,陈一鸣只需静待后续节点确定,然后予以配合即可。

    无他,唯守信耳。

    尽可能地规避了马二爷当初的顾虑,从私下里获得的反馈来看,基本上没有问题。

    这让他难得有了些时间和精力,深入思考一下明年的类型片计划。

    根据之前的规划,铂爵接下来的项目,主要是青春片、爱情片、悬疑探案片、小妞电影。

    基本上都是以小博大的类型。

    《情书》以青春为内核,爱情为主线,结尾又带了一点悬疑色彩,算是一个跨类型作品。

    实际效果还不错,原版毕竟是一代经典,陈一鸣的魔改又恰逢其时,抓到了潮流逆转的时机。

    投资4000多万,票房3个多亿,整个项目单凭票房收入,预期收益就在六到八千万之间,直接翻了小两倍。

    海外营收预计还能赚上个两三千万,加起来就是单片利润上亿。

    当然,铂爵虽然是主控,也只是项目投资方之一,这一个亿还要好几家分。

    即便如此,收益率也相当惊人了。

    不过这个项目终究是陈一鸣与马云腾“放权”的第一个案例,主持项目的小美老牛老贾头一次挑大梁,学费同样没少交。

    《情书》下映也有两个多月了,随着票房分成陆续到账,项目总结会也开了不止一场,问题确实不少。

    首先是制片环节,小美初当印把子压不住祥瑞的放飞,掉的钱还没关机就逼近了预警线。

    要知道这条线设在制片成本的120%处,超了就会引来陈一鸣和马云腾的介入。

    电影还没拍完,后期还没动手,预留的准备金却已经浪干净了。

    幸好陈马二人早有预料,梅根和马二爷也都痛痛快快地掏钱,加上浪过头的祥瑞及时悬崖勒马,总算在追加预算之内顺利关机。

    然后是宣发环节,早期老牛和老贾过于患得患失,自掏腰包冲预售过了头,无谓占用了大量宣发资金。

    正式上映两周过后电影走势依旧坚挺,到了动真格需要增加投入维持曲线的节骨眼上,资金又浪完了。

    在确定大赚特赚的时候再追加投资其实并不可取,因为极易引发大小资方之间的争执,就算《情书》的几个出资人都是老交情,但原则就是原则。

    最后还是援引《魔都假日》的前例,大壮代表项目方向魔影发行部出让利润分成,由后者补上了宣发资金的缺口。

    这也是为什么立项之初两千到两千五百万的投资额,最后却直接翻上一倍突破四千万的原因。

    明年铂爵预计会启动两到三个项目,《情书》的经验教训可资借鉴、弥足珍贵。

    比如投资额度,董事长和创作总监商量过后,在原本2到2.5的基础上,大幅推高到3到3.5。

    成本拉升是有足够依据的。

    一方面,近几年涨价本就是社会经济的大势,建影院、看电影眼瞅着都要翻倍钱,没理由拍电影不需要。

    另一方面,明年的创作班底比照《情书》还要弱上一线,王威、田黎和李准资历太浅,就算《木兰》如愿取得成功,对三个副导演的加成也算不上很大。

    三人受限于资历和背景,建组自然也会颇多掣肘,简而言之,就是对资方的吸引力都不太够。

    陈一鸣做不到只凭给自己挂上监制和编剧的头衔,就让合作伙伴们掏出真金白银供三个萌新练级。

    在商言商,吸引力不够就只能靠加大自有投资来弥补,这个大头儿只能铂爵来出。

    能用钱来解决的问题,就算不上真正的问题。

    对陈一鸣来说,接下来“魔改”对象的选择,才是重中之重。

    其实这个类型本身就是“借鉴”的结果,前世的《唐人街探案》已经给陈一鸣趟出了一条金光大道,三部系列片合计百亿票房,充分证明了这个点子的可行性。

    但是具体如何操作,依旧存在诸多值得斟酌考量之处。

    常理而言,侦探片是发展得极为成熟的电影子类型之一,分支众多佳作不绝,“抄”起来理应毫不费力才是。

    然而陈一鸣仔细检索前世记忆之后,却发现“魔改”起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不说别的,华国侦探文化的缺失,就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

    这跟电影局的审查其实关联不大,因为即便是早些年审查极度宽松、警匪片尺度惊人的时期,整个领域的剧本原创力依旧孱弱得很。

    据陈一鸣所知,前世的不少“儿时经典”,狄胖胖也好,六组也罢,随着他本人年龄和阅片量的提升,都或多或少地有着似曾相识之感。

    说白了,这个类型在华国,本就是“魔改”起家的,追根溯源起来很难脱得开海外关系。

    《唐探》引领的“泛亚”路线在某种程度上绕开了审查,但是根本问题依然无力解决,原创力缺失,终究还是让整个类型的发展无以为继。

    没办法,一切文娱形式都源于纸笔,华国侦探文学的衰微,直接作用到剧本和受众两端,相当于让侦探片竖立于沙堆之上。

    这也是前世《唐探》拍到第三部就拍不下去,强ip没能进化为电影宇宙的主要原因。

    因为整个系列已经被负责搞笑的宝强所“绑架”,离悬疑探案越来越远了。

    后世经验表明,系列电影想要成就ip,一定不能绑定某个导演或是主演,要做到所有人都灵活可换。

    当然,这个规律不包括动画片,比如《柯南》。

    而《柯南剧场版》能一拍二十年,也不是没有代价的,那就是作为主角的洗衣机,一辈子都不可能再长大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