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贵妃死的那一年 > 第53章 53、53
    宣珩允骤然抬眼盯着长生, 漆瞳微不可察缩了缩,他端量着那张脸寡丧的脸,窥度思忖, 却发现, 他并不能看透一个孩子的心思。

    因为长生犹如一潭深水,无波无漪, 是沉寂到可怕的死水。

    楚明玥并未注意到宣珩允凝起的情绪, 她在听到长生那句话之后, 就黛眉微蹙轻瞟。

    长生低头垂眼,往口中扒米饭,就仿佛真的意识到自己说错了一般, 事实上,这个六岁孩子的脑袋里, 不过是认为他的话已经说完了。

    “我们去沈府, 沈大哥只说今日早朝下朝早是因为陛下似乎病了,是不是?”楚明玥清丽的声音少有得认真、严厉。

    长生半抬眼看过去,点头“嗯”一声。

    楚明玥放下手中白玉筷,正色道:“既是如此, 你就不能妄自揣测陛下圣体, 知道了吗?”

    长生垂着眼皮, 点了点头。

    而宣珩允兀自松下半口气,问道:“教他识字的先生确定了吗?”

    楚明玥摇头,“先前找的坊间教书夫子现在不合适了,还正在斟酌。”

    她站起身盛了两碗米酒圆子汤, 宣珩允的视线跟随她手中白瓷汤勺的动作移动, 这道汤是她喜欢的。

    从东宫到重华宫, 她曾亲自做过无数次, 兴致来时,还会带着婢女亲自团糯米圆子,煮好之后,放一勺她自己泡的桂花蜜,总是先盛上一碗端到他的面前,桂花香清雅扑面。

    他喝完一碗,从不回碗,于膳食上,他从不纵惯口腹之欲,他的喜好、兴趣,都被强行挤压在见不到光的暗处,被另一个逐渐强大的他自己尽数拢纳。

    每每这时,楚明玥总会娇劝他,再喝一碗,半碗,一勺……

    直到最后,失望的情绪在那张明媚的脸上一闪而过,她仍旧笑盈盈的自己喝上几碗。

    宣珩允喉结滚动,通体彻寒的他极力维持着正常模样,此时,他被圆桌中央那碗溢着淡淡花香的米酒圆子勾得舌尖生津,闻着那碗熟悉的味道,他仿佛已经喝入腹中,就连心头的血都似乎有了温度。

    他看着楚明玥端起盛好的两碗汤,他的手指不由自主握了握。

    “长生,别只低头吃饭,喝汤,小心噎着。”另一碗汤被楚明玥放在自己跟前,她搅动汤勺,低头朱唇轻启,在汤勺上吹了吹。

    这个刹那,宣珩允突然被莫大的落寞包围了,他的计划被他瞬霎忘却,那双桃花眸里涌动出迫切的目光,紧紧是因为一碗米酒团子汤。

    或许人在被痛苦折磨时,就会变得软弱。

    正如他此刻,他突然失了所有风度,开口:“皇姐怎盛汤只盛两碗。”

    言语之间的委屈和醋意让楚明玥登时错愕,就连长生都掀起眼皮看过来,眸中带着难得的情绪,是讶然。

    楚明玥被他一句话问懵了,凭空生出些无措和尴尬来,自审方才举动,天子驾临府邸用膳,无论到何家大人府上,那都是尊贵的上客,别说盛汤把人拉下,就是主家侯于一旁给陛下布菜,那都是主家的福分。

    这么一想,她心念到底是自己大意了,大抵是她当真对这人放下警惕,可又源着往日的熟络,这才忘记了君臣之别,就像……就像一个再熟悉不过、又非亲非故的人。

    “怪我疏忽。”楚明玥弯眸笑着,转了转眸子,眼尾一眨,“陛下明明不爱喝米酒团子,怎得还和我二人计较。”

    她用胳膊肘碰了碰长生,奈何这个孩子并不活泼,未有配合,楚明玥心底哀叹一声,是时候教这孩子些挽弓爬树的手艺了。

    “朕喜欢。”宣珩允执着更正,那双桃花眸灼灼凝望着楚明玥,甚至忘记用谦称,“我喜欢甜食,喜欢皇姐做的红糖糯米藕,喜欢皇姐亲手熬的麦芽糖、糖炒栗子、蜂巢里结着块的蜜。”

    楚明玥原本伸出要去拿空碗的手,僵持在空中,她心弦一紧,怔怔回望近在三尺内的人,在苍鹿山行宫那夜的陌生感再次倾压而下。

    “你?”

    “皇姐莫慌。”宣珩允的眸子里迸发出明亮的光,透着妖冶,“我不是他,我不是那个不爱吃糯米圆子桂花蜜的人,我不是他。”

    楚明玥被兜头浇下一整个深秋的雾水,怔楞当场,迟迟回不过神来,她的大脑仿佛停滞了,任凭她挣扎,始终无力思考,只有双耳继续听着面前玄衣玉冠的人继续说着胡话。

    “十岁那年的腊月,是我狭隘,皇姐那身辍着宝石、白羽的红色裙袄,很美。”宣珩允的眸子注视着她,眸光散烁,苍白的薄唇缓缓勾起一条弧线。

    他看着她,又似在看着十岁那年的少女。

    奉华十五年的除夕夜,下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

    生长于冷宫、无人问津的九皇子因为饥饿,避开守门太监的视线,从塞满雪的狗洞里爬了出去,他轻车熟路顺着人迹罕至的小路往膳房走。

    雪下了两日一夜,无人洒扫的荒芜小道上,积雪没过他的膝骨。

    零稀的宫灯洒下昏暗的光,男孩把所有破烂的单衣都穿在身上,一层又一层。

    他走得跌跌撞撞,为躲避巡宫禁卫,他慌慌张张奔跑之中,脚下打滑一路滚进一处人工湖里,索性湖面结着厚厚的冰,他才无事。

    原本是要去膳房的,这时,漆黑的夜幕突然一声声鸣响,接着,天空炸开绚烂的烟花,盛大又热闹。

    他被布满天幕的烟火蛊惑着,一步步朝烟火盛开的方向走。

    明明往来那么多宫婢、太监,竟无一人注意到他。

    长廊的尽头,忽然一簇火红的烟火飞来,近了,才看清是一个披着红色风裘、身穿红衣的少女。

    女孩比他足足高出快两头,双髻上簪着半开的红牡丹花。

    他虽长于冷宫,却也知道,皇宫的暖花阁在冬日培育出的鲜花,何其珍贵,各宫娘娘们也不是人人都能分得一两盆,何况是牡丹,那是皇后仪制御用之花。

    面前正歪头俯看他的少女,身份尊贵。

    “你是谁?”她的声音清泠似泉,可惜他此时正冷。

    孤傲乖戾的十岁男孩仰望着繁花似锦般的少女,心底交织着艳羡、不屑、妒忌等超出那个年纪所能理解的情绪。

    他唯有将这股复杂的情绪化成尖锐的刀子,用刻薄的语言去试图浇灭对面浑然天成的华贵之气。

    少女见他抿紧薄唇,冷得发抖,就道:“你不该穿秋日薄衫。”

    男孩攥紧红肿的手指,冷冷道:“你以为我想穿吗。”接着,他用刻薄的语言说着违心的话,狠狠羞辱了少女那一身暖和又漂亮的裙袄。

    随后,扭头朝着昏暗无光的方向跑去。跑得气喘吁吁之时,他懊恼的想,这些明亮绚烂的烟火,果然是他不配看的。

    被他远远抛下的身后,镶嵌着宝石的羊角风灯下,少女的乳姆找回来,她知道了那个长得异常漂亮却苍白的男孩,原来是皇伯父的九皇子。

    她忽然甩开乳姆追了出去,张了张嘴却发现她竟不知当今九皇子的名字,遂开口大喊:“宣九,你等等我。”

    男孩停下,地上的积雪被朦胧的宫灯照着,变成幽蓝色,这种颜色反衬着他的脸愈发得白。

    宣九,这个称呼让他感到亲切。他曾经听到过七皇子的母妃慈爱的唤“小七”。但是他的母妃,永远唤他宣珩允。

    这声宣九让他瞬间不再厌恶那个娇滴滴的姑娘,他喜欢这个名字,亦觉得她娇俏的笑脸像暖洋洋的小太阳。

    “皇姐。”宣珩允望着怔然失神的楚明玥,声音咄恳唤她。

    楚明玥蓦地回神,凤眸圆睁,以一种难以言说的神情打量那张依旧俊美的脸,她轻启的樱唇几乎就要脱口而出,你是犯了什么病。

    诧愕之下,她的眸中还带有担忧,但,这并不是对宣珩允身体康健与否的记挂,而是,大宛朝的皇帝若是此时痴傻,得之不易的稳定朝纲当如何。

    “陛下今日下朝,”她斟酌用词,“可曾宣太医诊治?”

    宣珩允些微侧头,眸光里凝起疑惑。

    楚明玥深深吸了口气,调理吐息,“陛下这症状持续多久了?”

    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她迅速思索若是太医们束手无策,是否要差人寻回十九叔给陛下瞧瞧。

    宣珩允的眉尖轻轻蹙起,片刻又舒展开来,他恍然叹笑一声,“皇姐就当听了一场浑话吧。”

    这个症状持续了多久呢。

    宣珩允想了想,从那个除夕的雪夜起,他被盛宠之名誉满上京的楚姓郡主悄悄照顾了两年。

    她会带给他棉衣、糖人、冒着热气的炒栗子,他从一个阴郁孤戾的男孩逐渐开始成为少年。他开始想要变得强大。

    一切戛然而止于他十二岁那年,他的身体里苏醒了更为强大的意识,他被桎梏于见不到天光的囚笼里,成为一抹微弱的、可有可无的存在。

    有一段时间,他和那个强大的意识是融合了的,他曾欣喜于那就是他渴望成为的自己。渐渐的,他不满于那个人对女孩的淡漠。

    他凭什么要克制、压抑自己对她的感情呢。

    他疯狂得挣扎、抽离出来。

    有十年了吧。

    这个症状,有十年了。

    “劳烦皇姐为朕盛一碗汤。”宣珩允向椅背靠了靠,调整一个更舒适的坐姿,他眉目清朗,眸光湛澈。

    楚明玥眯了眯眼,观他已与往日无异,只当方才是一个九五之尊一时兴起的散漫之态。

    她端起空碗,盛满一碗桂香四溢的圆子汤,双手平放至宣珩允面前的桌案。

    宣珩允道谢,一场看似寻常的午膳继续着。

    但楚明玥尤自觉得隐隐有些怪异。但,大宛的皇帝只要能神思清明,不昏聩、不懒政,其它的又与她何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