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封杀十年我考编,上岸先斩娱乐圈 > 第一百五十章 钦差大臣沈飞,暗访淄市!(4,求自动订阅)
    古人云:治大国如烹小鲜。

    意思很简单,说的就是治理国家,要认真的如同做小菜似的,不要胡乱折腾,要求稳。

    说白了。

    上位者的一个念头,可能不经意间就能够改变很多人的命运。

    这一点,沈飞比任何人都清楚。

    所以。

    他才会一开始的时候对于内阁的想法有些迟疑。

    因为他不明白,这些大人物到底想要做什么。

    但是。

    当他静下心来的时候,沈飞就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了。

    说到底。

    就是因为一个字。

    钱!

    任何时代,上位者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提升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国泰民安,国强民富。

    这就是内阁需要考虑的事情。

    而自己带领督导组在晋省所做的这个事情,是大夏帝国从未有过的一种模式。

    把一个省当作产品包装起来,进而推销给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的人。

    这种手段,是之前从未见过的。

    哪怕是那些网红、带货主播,他们也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

    但是现在。

    督导组联合东方甄选做到了这一点。

    晋省的经济显著增长,文化旅游产业收益暴增,让全省老百姓都得到了实惠。

    这对于内阁而言,是十分意外的。

    谁也没想到,这个小小的文化娱乐产业规范督导小组,能够做出这样的成绩来。

    这种情况下。

    他们当然希望看看,这是偶然的意外,还是必然的结果。

    所以。

    才有了今天的这个事情。

    想明白这个道理,沈飞自然也就心情愉快了。

    坐在办公室里,沈飞想了想便找出鲁东淄市的资料看了起来。

    既然内阁打算让自己带着督导组去调研。

    那沈飞肯定要提前做好准备的。

    这时候。

    办公室的门被人敲响,陈大海跟李伟走了进来。

    “沈组长。”

    “沈组长。”

    两个人一起跟沈飞打招呼。

    “正好你们来了,省的我一会儿找你们了。”

    沈飞点点头,指了指自己面前的椅子26道:“先坐吧,跟你们说个事情。"

    两个人都有些诧异。

    原本他们过来是跟沈飞汇报一下最近这段时间的工作。

    李伟本来都已经回去休息了,结果又被陈大海给拉了回来。

    用陈大海的说法,有些工作就得他来说,自己讲不明白。

    “之前手里的工作,移交给相关部门。”

    沈飞没等李伟和陈大海开口说话,便直接说道:“网络信息管理局和文化管理局那边,该他们负责的事情,就让他们处理,我还是那句话,督导组没有执法权,我们只是负责督查引导,并不需要做出判决,明白么?"

    “是,沈组长。”

    两个人自然是连忙点头。

    他们明白沈飞的意思。

    毕竟督导组现在虽然看似一切顺利,但盯着督导组的人也不少。

    要知道,督导组成立至今的一系列行动,其实损害了不少人的利益。

    那些人虽然已经倒了,但他们背后肯定还有别的势力,这才是真正危险的。

    一旦督导组有什么错误被他们抓住把柄,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下一步,我们准备去鲁东。”

    沈飞淡淡地说道:“我今天列席了内阁会议,首长交给我们督导组一个任务,那就是把晋省的成功经验,推广到全国范围内。”

    ????

    ????

    听到沈飞的话,李伟和陈大海直接傻眼了。

    他们万万没想到,沈飞竟然列席了内阁的会议。

    而且,上面竟然给督导组布置了这样的任务。

    这简直太让人难以想象了。

    这岂不是意味着,如果他们能够成功,等于督导组一下子就进入了内阁的视线?

    “老李,你去查一下鲁东淄市的资料。”

    沈飞对两个人吩咐道:“老陈,你查一下,最近网络上哪些主播比较火。”

    “好。”

    两个人不敢怠慢,连忙点头答应下来。

    这可是内阁交代的任务,他们当然不敢打折扣。

    三天之后。

    沈飞终于拿到了李伟和陈大海送来的资料。

    淄市位于鲁东中部鲁中山地与鲁北平原的交接地带,区位优势独特,南连泰山,北靠黄河,

    是鲁东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铁路贯通,公路纵横,交通方便。

    从历史角度来说,这里是大夏民族古老文明的一处发祥地,经历了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三个阶段。

    西周建立后,姜尚封齐,开创泱泱大风的齐国文化。

    淄市地区作为齐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数百年,被誉为“海内名都”至西汉前期仍“钜于长安。”

    淄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作为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冠的齐国都城长达八百年之久。

    在此期间,风云变幻,波澜壮阔,姜太公、齐桓公、齐威王、管仲、孙武、晏婴、田单、司马穰苴等名君贤相、英帅良将,不仅创建了“临淄之中七万户……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如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的这个海内外闻名的东方名都,也创建了一部雄壮曲折的齐国史。

    在先秦的历史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悠久的历史,为淄市遗留了大量的文物古迹,临淄故城及其周围地带文物古迹浩繁,被誉为“地下博物馆”。

    临淄的后李文化在我国北方属首次发现,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殷商文化在淄市皆有迹可寻。

    清代文坛大家蒲松龄和他的巨著《聊斋志异》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淄川区蒲家庄,也成为一个风光优美、宛若仙居的聊斋文化旅游区。

    清代文坛领袖王渔洋、赵执信和蒲松龄被后人并称为孝妇河畔三名人,蕴藏深厚的齐文化,使淄市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积淀深厚的文化旅游之都。

    “就这个?”

    沈飞看着李伟,脸色顿时冷下来:“这种资料我用的着你给我找?"

    这是实话。

    他要的是那种详细的资料,而不是这种随处可见的资料。

    “对不起,组长,我再回去弄。”

    李伟苦笑不已。

    没办法。

    淄市这个地方,他没去过,能够找到的资料,也就只有在网上搜索一下。

    “不必了。”

    沈飞淡淡地说道:“通知老陈,让他带着人跟我先去鲁东,你这边随时等我通知吧。”

    李伟这个人,哪里都好,就是做事情太过于一板一眼。

    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太守规矩。

    他所谓的原则,其实就是按部就班。

    这样的性格在机关里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遇到突发事件,比如像现在这种情况,他就完全把握不住沈飞需要的关键。

    很快。

    陈大海便带着几个人,跟沈飞一起踏上了前往鲁东的飞机。

    “沈组长,咱们就这几个人过去,是不是太低调了?"

    坐在飞机里,陈大海还有些奇怪。

    按理说,

    沈飞如今的身份也算是钦差大臣,属于是奉旨督导淄市的经济建设,结果他却这么低调,只带了这么几个人就去,实在是有点让人看不透。

    “我们是去做事的,又不是去吃席,那么多人干什么?"

    沈飞白了陈大海一眼,对他说道:“让你查的事情,查的怎么样了?"

    “已经查的差不多了。”

    陈大海点点头,随后说道:“网络上比较火的那些主播,要么是带货的,要么是美食的,其实什么样的都有,但我还是不明白,您为什么要他们的资料。”

    “很简单,宣传。”

    沈飞笑了笑,淡淡地说道。

    其实来这里之前,他就在心里面已经考虑了很久,要如何把淄市的名气打出去。

    想来想去,他觉得还是应该秉持着之前自己在晋省用过的那个方式,利用好互联网的信息传播速度。

    当然了,这里面的学问很深,哪怕是沈飞,也要小心翼翼的尝试。

    而且。

    东方甄选那种模式肯定是不能再用了。

    毕竟网友们已经有了免疫力。

    不过万变不离其宗,沈飞觉得,还是有可以操作的空间的。

    说白了,社交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叙事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

    十年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希勒有本书叫《叙事经济学》,说的就是这个变化:社交媒体能病毒式地传播故事,引起广泛的情绪共鸣,影响甚至改变人们的判断,会让“共识”快速凝聚,也快速消失。

    为什么社交媒体时代会产生这种放大器效应?

    这一点可能是因为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

    尤其在信息过载的当下,注意力更是一种非常稀缺的资源。

    在这种信息海洋里面,人们更容易追随那些吸引自己注意力的观点。

    所以。

    沈飞觉得,自己现在需要找准的,就是一切切入点。

    飞机在鲁东国际机场降落,沈飞一行人离开机场,坐着机场大巴又抵达了火车站。

    “沈组长,要不然我找战友,派车送咱们过去吧。”

    陈大海对沈飞说道。

    他们这些工作人员无所谓,但沈飞毕竟是督导组的副组长,还是内阁军机处的人,让他跟着大家一起坐火车来来回回的奔波,实在是有点不合适。

    “我又不是什么金子做的人,干嘛不能坐火车?"

    沈飞摆摆手:“走,去淄市。”

    他就是这个性格。

    不管做什么事情,既然决定要做,那就要做到最好。

    陈大海见状也不好再说什么,一行人便上了车,前往淄市市。

    对于沈飞的安全,他倒是不担心。

    这一次督导组来了十个人,除了他和沈飞之外,剩下的八个人里面,陈大海特意挑了四个刑部的人。

    虽然没带枪,但都是正儿八经的格斗高手。

    原本沈飞觉得没必要带这么多人,但陈大海表示,既然是暗访,那最好还是安全第一。

    说白了。

    万一出什么事情,哪怕事后出了气,可谁也不敢保证沈飞这个督导组副组长会不会有事。

    陈大海可担不起这个责任!

    他这么坚持,沈飞也不好多说什么,便点头答应下来。

    坐在开往淄市的火车上,沈飞跟陈大海坐在一起,其他几个人坐在他们附近。

    坐在他们对面的,是一对小情侣,看样子应该是大学生。

    “你们也是道淄市的么?"

    沈飞笑着对那对小情侣问道。

    反正闲来无事,索性就聊聊天。

    “嗯。”

    那对小情侣当中,男孩子比较开朗,笑着对沈飞道:“大哥你也是?"

    “啊,对。”

    沈飞点点头,随后笑着道:“我是做小生意的,这是我表叔,我们打算去看看,淄市有没有什么合适的生意。”

    “做生意?”

    那男生有些意外,随后笑着说道:“干嘛,卖烤串啊?"

    “烤串?”

    沈飞一怔。

    那女孩伸出手,推了一下自己的男朋友,随后说道:“大哥你别听他胡说八道,我们学校附近有不少烧烤店,大家总说这淄市别的不多,就烧烤最多。"

    “为什么啊?”

    沈飞不解的问道:“淄市人喜欢吃烧烤?”

    “额,大概是因为便宜吧。”

    那女孩子想了想说道:“我们宿舍每次吃饭,基本上都是吃烤串,四个女孩子加起来,一百多块钱,吃的饱饱的。”

    “我们宿舍也差不多。”

    那男孩子笑着说道:“改善生活基本上都是去吃烧烤,平均下来两个人百八十块钱到头了。”

    听到他们的话,沈飞跟陈大海对视了一眼,倒是有些意外。

    要知道。

    他们在燕京这边,也是吃过烧烤的。

    正常情况下,燕京这边的烧烤,一顿饭两个人得两三百。

    而且味道说实话,相当一般。

    但按照两个大学生的说法,岂不是人均几十块钱就能饱餐一顿烧烤?

    “大哥,听你口音是燕京那边的?”

    那男孩子笑着说道:“我们宿舍还有个燕京人呢,他说你们燕京那边什么都贵。”

    “差不多。”

    沈飞点点头:“燕京就那样,房子贵,出门还麻烦,要不然我能来淄市找机会么。”

    跟两个年轻的大学生聊了一路,沈飞对于淄市如今的情况,倒是有了一些了解。

    事实上。

    如今的淄市,经济发展状况相当一般。

    毕竟作为一个三线城市,这里在全国范围内来说,还真就不算什么有名气的地方。

    至于刚刚那个年轻人说的烧烤。

    倒是很有特色,说白了,就是把肉串用饼卷起来吃,里面可以搭配各种材料。

    据传,这种烧烤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的一个叫“周记”的小摊贩,他首创了用豆腐皮包裹、炭火烤制羊肉串的方法,并以此赢得了当地人的喜爱和口碑。

    但网上也有不少淄市本地人表示,其实并没有什么所谓乾隆年间“周记”小摊贩的事情,淄市人烤羊肉串还是跟外地人学的,只不过后来经过本地人根据本地饮食习惯的改良,于是就有了“三件套”的吃法。

    说实话。

    沈飞现在对于这个淄市肉串,倒是有了一点兴趣。

    毕竟这也算是一个地区的特色了。

    火车到站,那对年轻的大学生情侣下了车,跟沈飞和陈大海告别。

    “大哥,你们要是想去的话,就去八小局那边,那里烧烤店很多,特别好吃。"

    男孩子还在给沈飞当向导。

    不得不说。

    鲁东人还真是热情不已。

    沈飞笑着点点头,便跟对方挥手告别。

    下一刻。

    他收敛起自己的笑容,对身边的陈大海说道:“走吧。”

    陈大海不敢怠慢,自然是跟在了沈飞的身后。

    而站在他们两个不远处,是另外八个督导组的成员。

    一行人就这样走出了淄市火车站,隐入了人群当中。

    而此时此刻。

    没有人知道,沈飞的这一次暗访,会为淄市这个地方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哪怕是始作俑者沈飞自己,也万万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