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封杀十年我考编,上岸先斩娱乐圈 > 第二百八十八章 破釜沉舟的沈飞,院士选拔黑幕(3,求自动订阅)
    沈飞的话,让整个会议室的众人,全都愣住了。

    谁也没想到,沈飞竟然真的要调查这件事。

    “沈主任,这……”

    李英杰看向沈飞,有些犹豫着说道:“这要是调查起来,可是要引起热议的。”

    毕竟烟草行业在国内来说,关注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真要是按照沈飞的做法,那肯定是要得罪不少人的。

    “呵呵。”

    沈飞闻言笑了起来,淡淡地说道:“我们又不是调查整个烟草公司和烟草专卖局,怎么着,这一家祖孙三代都在烟草公司工作,咱们连问都不能问了?”

    说到这里,沈飞冷笑着道:“我倒是想看看,烟草局还归不归大夏的法律管。”

    听到沈飞这几句话,所有人都沉默了。

    其实他们都很清楚。

    别的不说。

    就一家三代人都在烟草行业这个事情,百分之百是存在猫腻的。

    原因很简单,烟草公司和烟草专卖局这两个单位,虽然挂着两个牌子,但实际上办公的时候,是同一批人。

    换句话说。

    这个单位从上到下可以说是盘根错节,关系网密密麻麻。

    今天你帮我,明天我帮你。

    反正大家的子孙都在这个行当里混口饭吃。

    所以。

    就像沈飞说的那样,这里面没问题就奇怪了。

    唯一让人不理解的地方其实在于,这么多年来,为什么没有人敢去掀这个盖子。

    不过仔细想想,其实倒是也很正常。

    毕竟这种事情想要掀盖子,要面临的反扑实在是太严重了。

    说不定是从上到下的那种强大力量。

    也就只有沈飞,因为背后有着李正国的支持,所以才敢这么肆无忌惮。

    “就这样吧。”

    沈飞看了一眼众人,淡淡地说道:“我最近要去调查院士选拔的问题,暂时没空理会这个事情,但烟草行业的问题,我需要你们给我拿出一份报告。”

    长期以来,烟草、金融等行业的待遇问题,一直都被大众诟病不已,而现在。

    很显然沈飞是打算整顿一下这个事情。

    最起码,也要做点什么,不能让这样的事情继续下去。

    这不仅仅是为了某个人,而是为了所有普通的老百姓。

    都说寒门难出贵子,为什么?

    根本原因就是因为这些最好最有前途的行业,都被某些人给牢牢占据了。

    说白了。

    普通人根本没有机会去改变命运,哪怕他们已经非常努力了,这在沈飞看来,是非常不公平的。

    听到沈飞的话,整个会议室一片安静,大家面面相觑,谁也没想到,沈主任的决心竟然这么大。

    不夸张的说,他们还是头一次看到沈飞这么专注于盯着某个案子。

    等到会议结束之后,督导办的工作人员们离开了会议室,只剩下几个副主任。

    “怎么办?”

    李英杰看向陈大海和张若楠,一脸的苦笑。

    他是真的没想到,沈飞竟然打算针对烟草行业进行调查。

    “凉拌。”

    陈大海苦笑着说道:“沈主任想做的事情,咱们能有什么办法?”

    一旁的张若楠也点点头:“是啊,这个事情,你我挡不住的。”

    这是心里话。

    别的不说,沈飞的身份根本就不是他们能够质疑的。

    他们现在是处级干部,是因为自己的能力只能在这个岁数达到这个成就,但沈飞不一样,人家现在是处级,是因为他暂时只能做这个职位,只要资历和时间足够,沈飞必定会升官的。

    仕途当中就是如此。

    沈飞的地位摆在那里,他的决定,不管是督导办的哪个人,都没有任何资格去质疑。

    毕竟说白了,人家的身份摆在那里。

    “那我们怎么办?”

    李英杰想了想,看向几个人道。

    “照做就是了。”

    陈大海毕竟资格老一点,缓缓说道:“别忘了,咱们这位沈主任的背后,站着的是什么人。”

    听到这几句话,所有人的表情都变了。

    他们自然明白陈大海的意思。

    换句话说。

    谁敢保证沈飞的这个决定,不会得到李正国的支持?

    他们几个人,可是亲眼看到过李正国是如何支持沈飞的,更加清楚的知道,如果沈飞真的得到了李正国的支持,那这件事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沈飞自然不知道,几个副主任在想什么。

    他的重心确实没有在这个事情上面,而是在学阀的处理上面。

    而这一次。

    他关注的事情,是院士的选拔。

    我国的院士是国家所设立“科学技术”方面最高的一个称号,可以获得院士的称号,都是在大夏科学院的院士,为我国做出过贡献的老师。

    国家想要发展,就必须要依靠教育,在国内目前三千多所高校,不过这其中只有三十九所真正的重点名校,预计以后也不会继续增加。

    学校的名气是很重要的,只有名气高才可以吸引学生报考,重点名校想要提升名气和权威,还需要依靠的便是“院士”数量。

    一所学校的院士数量,将会直接学校的资质,院士在学校的地位也是很高的,不过她的选拔可是很严格的。

    入围者几乎都是各个领域的佼佼者,我国是每两年才会进行一次“院士增选”的活动,因为名额很少,所以竞争特别的激烈。

    在普通人看来,能够成为候选人的一定都是需要为国家做出过贡献的科学家,可是每年的竞争情况都是和大众的想象有着很大出入的。

    经常会被曝光,有人接受贿赂之类的东西。

    外界未知全貌,不予置评,事情的真相沈飞无法得知,不过他很清楚,对于院士增选,高校必须是需要慎重的,毕竟优秀的人才才可以促进国家更好的发展。

    但经过调查,沈飞却发现了一个问题。

    有的学校每年都会有新增的院士,但是有的学校却颗粒无收,可以有新增院士的确是学校很有能力,但是学校的院士只是一个方面。

    学生可以参考来进行报考,但是也不能盲目的就只凭借这一点来选择学校,有的学校只不过是在院士增选方面不吃香,但是学校的实力还是很强悍的。

    但恰恰就因为没有院士,他们才被考生放弃。

    可问题在于,院士的选拔过程,是有灰色地带的。

    沈飞发现,虽然院士增选的标准是学术能力和实质贡献,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往往较难做到,拉关系、运作能力有时候倒成了重要因素,少数有真才实学、不会搞关系的科学家反而会落选。

    如今的院士选拔,有两个渠道,一个是院士推荐,一个是学会推荐。

    不少学会都是院士当家,上世纪八十年代推荐院士时非常认真,会征求业界意见,拟出名单,还要由推荐委员会进行表决。

    但后来,流程慢慢变为由担任学会常务理事的院士来敲定名单,其他人没有多少发言权。

    虽然两院院士章程中严禁候选人搞关系、拉选票,但少数候选人所在的单位、省市依然会通过各种渠道帮候选人暗地里活动。

    而且。

    一些想当院士的大学系主任、院长,会非常注意长期经营和本领域院士的关系。

    比如在平时开会、举办活动时就会特别有意请一些院士出席,不仅给他们特别的礼遇,还会送各种礼品。

    如果请的院士是从外地过来的,开完会后还会以考察为名,安排他们旅游等。

    更离谱的是,这种迎来送往的情况在学术圈还普遍存在。

    看着手中的报告,沈飞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当中。

    他在犹豫,自己要怎么跟李正国去解释这个事情。

    这也太离谱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