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能臣之路(2/2)
我们去读《三国志》但凡是形象好的《三国志》上都有记载比方说周瑜啊诸葛亮啊这些人《三国志》上都有记载。而对于曹操的容貌、长相《三国志》是没有一个字的《三国志》它是以魏为正统的如果曹操的形象高大魁梧、英俊潇洒它肯定大书特书避而不谈说明形象恐怕不怎么样。那么其他的史书对他的形象有描述据其他的史书记载曹操叫做容貌短小就是个子不高估计也跟我差不多和那个一米八四的诸葛亮比起来就基本上属于不太合格的产品残次品一类。另外《世说新语》里面有一个故事就说曹操当了魏王以后匈奴派使节来见曹操曹操自惭形秽说自己这个矮小的个子不足雄远国因此请崔琰代替他穿上魏王的服饰坐在魏王的椅子上接见匈奴的来使自己拿了一把刀站在旁边。结果接见完了以后曹操就派人去问匈奴的使节了你感觉怎么样匈奴使节说魏王确实十一表人才不过他旁边那个拿刀的捉刀的那个人那是英雄。可见一个英雄倒不一定高大英俊关键是在他的气度。
问题是曹操这个人这个时候还谈不上气度所以他必须有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才能扬名立万棒杀蹇硕的叔叔就是一个扬名立万的好机会。这是第一种猜测。
那么第二种猜测就是曹操要严明法纪。曹操这个人是主张法治的他执法非常之严令行禁止不容含糊这个性格可能在他年轻的时候就表现出来了。曹操这个重法治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形势所迫一个是性格使然。所谓形势所迫因为当时是一个乱世乱世用重典乱世就得严这是形势所迫。另外曹操这个人哪他也是很严肃的。曹操生活上确实很随便吃不讲究穿不讲究长期在外行军打仗对于女人估计也不能讲究只能将就。但是他的这种性格并不意味着他轻浮很多人认为曹操是个轻浮的人这是看错人了曹操确实是说笑话、听音乐、穿便服、作诗词那是他紧张工作之余的一种放松也是他内心世界丰富的表现说不定还是他迷惑敌人的烟雾弹你要把曹操当做轻浮的人那你就错了。曹操其实是很深沉的人曹操身上也是有杀气的这种杀气就在这一棒就体现出来了。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碰巧这个时候的曹操因为刚刚出道二十岁还不太懂得官场是个生瓜蛋子。以为他当了一个副县级的公安局长就怎么了不起了他放出话来谁敢违令格杀勿论结果蹇图这个大尾巴狼撞上来了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只好硬着头皮把他打死。
但是不管哪一种猜测我们可以肯定我们无法准确知道曹操当时的想法但是可以准确知道的是曹操这一下把权贵是得罪了把宦官集团也得罪了。但是宦官集团拿他没有办法因为第一曹操是对的执法如山嘛你有什么话说。第二曹操有后台。那么宦官集团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呢就跟皇帝说皇上曹操可是个人才执法如山啊让他当个副县级的公安局长委屈了应该升为正县级但是调到边远地区。升你一级你给我滚别在我跟前晃。于是曹操就担任了顿丘令没过多久曹操又被朝廷调回来担任议郎议郎是什么概念呢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调研员是个闲差;然后后来又派到地方上又调回来当议郎。曹操想了议郎就议郎吧我就好好调研吧到地方上就到地方上吧我就好好执政吧可是怎么样呢?曹操把他治国的方略以及对当前政治的一些建议写成文章交上去泥牛入海无消息根本没人搭理。他在地方上打击豪强整顿秩序如以卵击石蚍蜉撼树根本没有什么大的效果。
曹操到地方上执政也是很严厉的据说是给曹操的调令一下比方说把曹操调到去当济南相当地大大小小的权贵闻风遁逃啊说曹操来了我们在这个地方还能呆啊?窜入他郡都跑别的地方去了。小报告一封一封地送达御前不停地有人去告曹操的刁状。这个时候曹操感到他在官场上恐怕是混不下去了他感觉到大汉王朝已江河日下这个政权也行将就木他做的任何努力都无济于事只会给自己招来祸灾。之所以没有惹出杀身之祸来是因为他有曹嵩这个大后台他的父亲官居太尉也就是当时名义上的三军总司令权贵还不敢把他怎么样。但是长此以往是肯定没有好果子吃的于是曹操谢绝了朝廷的再一次任命这次是任命他做两千石级别两千石的东郡太守曹操辞掉了这个任务借口自己有病然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闭门读书闲暇的时候打打猎来娱乐自己。但是曹操并没有忘记国家大事他仍然关心着自己的国家和民族。
*通过易中天先生的分析可以看出年轻的曹操的确是个“治世能臣”不管是做拥有实权的洛阳北部尉还是做虚职的议郎曹操都尽职尽责。然而当时权归当道使他空有以腔报国热情却难以施展最终曹操托病辞官。曹操难道不想做能臣了吗?做能臣究竟需要什么条件呢?
实际上呢年轻的曹操可能还不懂得一个道理就是做一个能臣是要有条件的什么条件呢?第一要看时世只有在治世才可能做能臣如果在乱世那恐怕就只能像诸葛亮《出师表》说的那样“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第二呢要看政局政局如果混乱那也是做不成能臣的连孔子都说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什么叫愚呢就是装傻比装疯含蓄一点;第三要看人主就是这个皇帝是个昏君呢还是个明君如果是昏君你也做不成能臣;第四即便是治世、是明君、是一个好的政局那你还要看皇帝的心情和兴趣。比方说汉文帝那不是昏君汉文帝的时代也是西汉王朝最好的时代号称文景之治汉文帝也非常欣赏贾谊这个人应该说是贾谊做能臣的条件都具备了但是怎么样了最后?“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还是不用他最后把他打到长沙害得贾谊终日以泪洗面哭死在那里。所以做能臣是要有条件的而曹操所处的那个时代不具备这个条件。
曹操出仕的时候还不能算是乱世但已经是乱世的前夜。曹操这个出仕是在汉灵帝时期而灵帝和桓帝和他的叔叔桓帝这两朝是政治最黑暗**的代名词一提起最坏的时代:桓、灵两朝。所以诸葛亮最后的《出师表》不是说嘛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那么灵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的兴趣在哪里他的兴趣不在国家大事在文学艺术据说灵帝辞赋是写得很好的对建筑艺术也有研究。他当时在宫殿里研究什么呢研究自来水和排水系统在宫殿里设计了一整套上下水系统非常之好。成功以后灵帝又下令说要让老百姓都喝上自来水于是在京城里面大动土木。这个你是皇帝啊你要管的是天下的兴亡不是上下水那么朝政交给谁呢?两拨人:外戚、宦官。而且这个灵帝他因为要做这么多事情他要有钱钱从哪里来卖官。灵帝朝是卖官的而且明码实价、公开招标。价钱大概是级别一石是一万比方说你要买一个四百石的副县级的官做四百万;你要买一个两千石的正部级的官做两千万;如果你想位列三公就是太尉、司徒、司空再加一千万明码实价。这是公开买卖如果朝廷的正式任命也要交钱不过可以只交一半或者三分之一可以讲价。
当时有一个叫司马直的人被任命为巨鹿太守委任状一到朝廷就伸手拿钱来。司马直说我哪儿有钱我是个清官。朝廷说知道你生活困难减免三百万你交。司马直说我实在交不起这个官我不做了行不行?朝廷说那不行你不能辞官啊!司马直没有办法只好在上任的路上自杀临终前写下一份遗书痛斥朝廷卖官实在是祸国殃民是亡国的象征!
但是司马直我们现在看来是白死了因为司马直死了以后朝廷卖官变本加厉。曹操的父亲曹嵩官居太尉都是花钱买的太尉是三公啊地位崇高啊所以很多人都想去过一把三公的瘾其中就包括一个叫崔烈的。崔烈也是个清官家庭素有清名靠着自己的工作努力当了郡守当了九卿但是他总觉得我们崔家该出个三公。正好这个时候皇帝的一个保姆姓程路程的程程夫人跑来跟崔烈说哎我可以搞到内部优惠价。崔烈说优惠价是多少。五折。崔烈想这五折还是合算哪就交了五折的钱。交了以后哎果然皇帝就开会正式宣布任命崔烈为司徒。话说完了以后你看皇帝昏到了什么程度他说哎呀你这才交了一半的钱啊这个帝国做了一次赔本的买卖。他这个话音刚落程夫人不干了程夫人马上跳出来说崔大人是个好官他的官怎么是花钱买的呢是我帮他弄来的嘛。公卿哗然说你这个崔烈靠女人弄个官来你还不如花钱买呢你更没面子。
在这种情况下曹操把当时的官场和朝廷都看透了他不再提意见也不再担任任何官职。他觉得在这段时间自己应该好好地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为将来能够为国家尽忠尽力的时候做一个准备。等到曹操再次出山的时候政局已经混乱不堪了。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留下两个儿子十四岁的刘辩和九岁的刘协再加上刘辩的母亲何皇后孤儿寡母根本控制不了局面。以大将军何进为的士人集团与宦官集团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和宫廷政变两败俱伤。最后政权落到了西北军阀董卓的手里。
董卓这一伙人在当时的士大夫看来那简直就不是人。董卓是虎吕布是狼他们的手下是野狗。董卓进京以后干了什么?废立皇帝。他先把在任的皇帝就是那个十四岁的刘辩把他废掉立那个九岁的陈留王刘协为皇帝这是他一件事。第二秽乱后宫把先帝留下的女人全部收编了。第三就是屠杀百官。据说当时董卓最大的兴趣就是大宴宾客把朝中的文武百官都请来喝酒他自己公然地当着百官的面搂着先帝留下的女人寻欢作乐然后随机地从赴宴的大臣当中挑一个出去打死或者是把反对他的人被他抓来的那些反对他的人当场拖过来挖眼睛砍手削鼻子扔在这个汤锅里煮听他们惨叫这些人越是惨叫他的食欲和**就越旺盛。他的手下则在洛阳城里烧杀掠抢**妇女整个都变成了惨绝人寰的重灾区。
董卓的这种倒行逆施和胡作非为当然要引起公愤。当时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当时的情况是各州、郡的州牧、太守、刺史他们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地盘和军队朝廷已经不大指挥得动他们了。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帝国的州、郡就宣布成立义军讨伐董卓。也就是说在公元189年董卓入京以后东汉王朝在事实上已经灭亡了虽然在名义上还没有灭亡。天下从此大乱。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这些拥有自己军队的州牧、刺史、太守们开始了地方割据、诸侯兼并。在这样的一个时局下曹操肯定是做不成能臣了因为他遇到的是乱世。实际上在乱世呢也有三种选择可以做乱世英雄可以做乱世枭雄可以做乱世奸雄。董卓、袁绍、袁术的选择是做乱世枭雄那么曹操的选择是什么呢?请看下集。